今天史丹佛x柏克萊x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Consulting Bootcamp,請來專注醫藥行業的顧問公司
Navigant分享。筆記大概分為三部份,
背景介紹(上篇)、
解題練習+Behavior management(下篇)。
Navigant
說起顧問公司,最有名的是麥肯錫、BCG、Bain(簡稱MBB),他們服務的產業廣、全球分公司多。但也有另一種專注特定領域的顧問公司,比如Navigant。
Navigant總部在美國,但英國、德國及印度皆有分公司,主要提供Healthcare、Life Science、Energy、Financial領域的顧問服務,業務比例會依所在地不同而變化,比如舊金山分公司Life Science佔50% 、Energy40%、Healthcare不到10%,但以全球服務來說,以醫療健康及生物科技為大宗。
Why Navigant?
和MBB顧問公司一樣,Navigant採MECE架構的分析概念,但不同點在於Navigant更重視”Interview”,透過大量訪談利益相關者來協助分析,而不單以數據跟查詢得到的資料作基礎。
此外,方法論雖一致,但Navigant對醫藥產業的知識跟經驗更豐富。
簡單解釋一下,為何「醫療產業」如此特殊呢?
因為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醫療體系、保險制度、法規及規定,比如台灣跟中國、香港就不一樣,即便都是講中文的。
而美國的狀況更複雜,太多利益相關者(醫院、政府、保險公司、患者),也非單一支付系統(台灣是健保單一系統,美國是多個私人及公立保險),法規繁複且嚴格。這些細節是MBB這種通材的公司難以顧及到的。
舉例來說:藥廠請你評估手上兩個案子,哪個該繼續發展?哪個該停止。
面對這樣的Case,如果不了解藥物發展、臨床試驗、法規跟市場…,很難和客戶溝通,尤其投入藥物研發的時間跟金錢成本都很巨大,專業底子不夠很難說服客戶。
Why consulting? Navigant的特點
這場Bootcamp大多是對管顧接觸不深、也沒工作經驗的年輕人,針對找尋職涯方向,Navigant主管提供的建議是:
大量研究該領域資料、找該公司工作過的人聊聊、確定自己的專業或經歷符合職缺要求。
當然管顧業也有幾項特質是被人所嫌棄的:
📌 工時長,有的一周九十小時甚至破百。
但Navigant頗人性,工時正常能兼顧工作及生活,少加班/非工作時間處理公事,工作時間/地點也彈性。
📌 空中飛人的出差生活。傳統管顧業,很多是周一一早飛走、周四飛回來,頻繁的商務旅行,但Navigant很少商務旅行,出差大多也是一兩天。
"重點不在於你是否符合客戶的工作規則,而是你提供什麼價值!"。
Navigant偏好哪一種人才/特質呢?
📌「健康領域 x 資料分析」的 π型人才。
Navigant主管認為「當今管顧業的趨勢也是如此」,除了擅長單個/多個領域,也懂基礎的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和統計學(Statistics),且能作資料分析。
關鍵能力是知道如何從龐大的data中,找出最具有決定性的訊息,進行分析,並且能完整而清晰地解讀。
出乎我意料的是…”You don’t need to have business sence.”
Navigant首先強調的是硬知識,比如今日兩位資深主管,一是哈佛生藥領域的博士,另一位是化學工程博士,都是專業領域夠硬的人入職在培養商業思維。
📌 你是否有讓人感到舒服的特質?
人畢竟不是完全理性的,當兩個學識背景/工作經驗相當時,身為主管抉擇的點就會是,「你是否能讓客戶感到放心」、「同事想不想和你一起工作?」、「你是否讓人感到有趣而想更進一步了解你?」,有時這不僅是軟實力,也包含個人特質。
Navigant主管說:
雖然我們工作帶著很強的服務性質,但還是要學著"Be yourself"才會有個人特色,以此為基礎上,建立讓客戶跟同事都樂意跟你共事的特質。
Q & A (我詢問問的問題及答案)
Navigant亞洲辦公室為何選定印度?而且2019年3月才開張,這是否意外著亞洲市場你們才剛起步?
👉 Navigant在亞洲其實經營有段時間,在中國的北京跟上海都有分公司,但因為中國改變規定及一 些問題,因此我們關掉,改設為印度。
這不代表不顧及中國市場,將來我們還是想重返中國;印度也有能支撐起的市場,產業主流及環境也和中國不一樣。
現在Navigant在亞洲的策略,會先將印度分公司建立穩固,當然相對的,現在公司在亞洲招募的會是懂印度市場的人。
招募偏好剛畢業者?或者有工作經驗的人?
👉嚴格說來,Navigant喜歡具有「專業知識+相關領域工作經驗」多一點,但非定理,這主要和醫療產業牽涉層面較廣且複雜,在該領域浸久一點的人,比較有感覺。
Case分析中(見下一篇文章),雖然你們沒有明確說明,但就數據跟背景資料看來是美國市場為主。想請問你們會考慮全球市場嗎?在整個Process的哪個環節開始考慮全球市場?
👉 一定會考慮全球市場,但不可諱言,無論哪一種疾病,北美都會是最大的市場,其次是歐洲,所以我們在分析時,都會以美國為首要考量,而且美國也是最複雜的區域,大項佈局好,歐洲可再隨之調整。
除這兩個市場,其他市場都小而且相對不那麼複雜。
如果是這種情況,求職選擇的辦公室地點,會影響到作事跟學習的規模(Scale)嗎?比如在美國公司,接的案子都是比較高層的佈局跟決策;印度可能就是後端銷售?
👉 不同地區,接觸的案子特質會不一樣,但我們公司有輪調計畫,你可以在倫敦工作半年、申請到美國,也有因為等申請簽證問題,先至有身分的國家工作,再轉調。
後記
「自信」真的會影響講英文的程度啊…Navigant兩位主管都是華人,我比較大膽問問題,印象中是我第一次在會議中提問。
然後我覺得顧問業之路,好像有點方向了!
下一篇希望能生出Case Interview的筆記,難點主要是interviewee是印度腔,又離我遙遠,很多我聽不懂啊….印度人真是我的天敵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