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誤會愛自己的唯一方式: 物品或食物
當你覺得想好好愛自己的時候,第一個念頭是想要做什麼事呢?
購物 / 吃大餐 / 睡覺 / 找人聊天 / 喝酒放鬆 / 冥想 / 吃甜點?
「 要好好愛自己 」多少的廣告都在告訴你:愛自己就是買我的商品。
有時候會讓不少人誤會 “愛自己等於我要從物質獲得” 呢。
這裡先說個 But ,
外在的物品並非不好,
只是不會每個人拿到一模一樣的物品,都覺得被療癒了啊。
阿傑愛吃巧克力、小燕子討厭巧克力,
一塊巧克力蛋糕會帶來不同感覺。
( 只要六秒幫我登入,幫我按五次綠色的拍手~可以讓我獲得一點點小小收入喲 )
所以這裡要再次強調:所有物質的存在都是中性的。
所以既然他們是中性的,
那有人擁有後超開心,有人擁有後還是一樣,
原因出在哪呢?
「 你的心。」
賦予這些物品定義的人,就是你。
十秒自我測試 — 是否愛自己
最簡單知道有沒有在愛自己的路上,
請你在內心問你自己:「我愛我自己嗎?」
如果你的直覺回答有摻雜一點不確定,
例如「 應該吧」「 算吧」「 愛吧 」
甚至「不愛」這些就是你最真實的反應,也請接納它。
如果感覺不到回答,
請直接張口説出:「我愛我自己。」
這裡請觀察你自己的聲音與語調,
如果有點虛、小聲,甚至有點難以開口,
那就是不夠愛自己的真實反應,
如果很愛自己的人,聲音應該是鏗鏘有力、沒有遲疑的呢。
愛自己的定義
說了那麼多,原來不愛自己啊。
那到底怎樣才算 “ 愛自己”呢?
我最近很喜歡的一個概念,是科學家特斯拉說的
愛迪生的死對頭,尼古拉・特斯拉覺得凡事都該以頻率來思考
套入特斯拉的思考模式,
「愛」是什麼?
那什麼是「自己」?
靈魂原本就自帶一些原有的振動,
並且隨時都在與親密家人跟社會的意識、無形中交織組合;
還有週遭的人事物的情緒、感知、互相影響,
漸漸組織成你現在認知的「自己」。
但現在的這個自己,真的完完全全是「你」嗎?
是不是在社會化的過程漸漸的複雜了起來?
親朋好友及家人的價值觀、默默放進你的潛意識,
你就像是一盞被鋪滿各色玻璃紙的燈泡,
有些交織成美麗的顏色、有些卻暗淡了。
看著那些光,你疑惑了:
「 我到底愛著怎樣的『自己』呢?」
組合在一起後,「愛自己」,可以說是
「 處於自己的真實」,不論缺點跟優點都接受的一種狀態。
當你真正接受了,會自動產生溫暖的頻率。
愛根本不用找,只要你隨時都處於跟自己協調的狀態,就自動完成了。
( 真~的~很~方~便~)
實戰!正確步驟 — 心的調整篇
進入練習!
所以該怎麼做呢?
心態上, 該放下的是( You Shouldn’t do ):
1. 一直批評自己的習慣
2. 恐懼大家對自己的評價
3.想跟別人一樣的羨慕
4.或覺得別人比較好的嫉妒
5.追求完美主義
心態上,你該做的是( You Should do ):
1.回想自己上一次開心是什麼時候?記住它。
2.回想上次感到放鬆與平靜的感覺?記住它。
3.每個當下誠實表達自己
4.感受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5.如果你正在做不情願的事情,「為什麼會感到不情願?」問自己。
實戰!能落實於生活中的超簡單 Tip
有看過近藤麻理惠 Netflix 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嗎?
在節目中,麻理惠常常問對方「你的感覺是什麼?」「 為什麼?」
所以如何在日常中執行?
很簡單,在內心常常自問自答吧!
「 我現在想吃什麼?」
「 為什麼我現在不開心?」「 現在好煩躁,我怎麼了?」
「 我真的喜歡這件衣服嗎?」「 我喜歡跟這個人相處嗎?」
當你拋出問題,可以把你至一大團謎霧中拖出、看出軌跡。
什麼軌跡呢?
你真正熱愛的食物是什麼。
你感到怦然心動的風格是什麼。
你睡不著是為什麼。
這些都是生活的小哉問,你也可以問
「 我喜歡這份工作嗎?」
「 我這個人生想要達成什麼?」
「 我誕生在這世界上是為什麼呢?」
去蕪存菁,漸漸的你更了解自己 — 從小細節到人生大哉問;
裡外結合,緩緩地你更加的堅定 — 原來可能放掉面具活著。
愛自己,就處於真實,
而真實的你,來自於日常的真心的每個小決定。
(真的很簡單,但其實做起來有點難)
相信吧,真的很值得
在這個「 找自己 」的過程,你有可能發現自己的黑暗面,
也有可能你以前的朋友覺得你現在 “ 變了 ”,
如果有人離你而去、或是你決定離職,但這都是好的副作用。
人,有光有暗、有情緒,你不是聖人、不是佛祖,
這些都完全沒問題,接受它。
如果你說「 可是我真的很怕我的黑暗面,我做不到啊」
那就 接受 #我做不到 這件事呀。
記得前面說的:
「愛自己」就是:
「 先找到自己的真實」,不論缺點跟優點都接受的一種狀態。
當你真正接受了,會自動產生溫暖的頻率。
如果人要完美才值得被愛,那這個世界真是太無聊了。
活成你喜歡的模樣,不用連笑容都要讓社會決定了,好嗎~?
( 只要六秒幫我登入,幫我按五次綠色的拍手~可以讓我獲得一點點小小收入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