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獲利模式觀察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這些年,網際網路的發展,形成了許多的新事業,也不可避免的衝擊到舊的產業,然而我們可以看到,舊有的產業有的擁抱網路的正面影響,但更多的則是抗拒之。這不意外,多半的產業都不是網路時代後才出現的,所以對於這個「輾平的世界」欠缺認知是正常的。
筆者不打算去批評這些舊有的產業,只是想用個人的經驗,再用一些簡單的比喻跟分析,提供一些看法而已。
網路是一個平台,以其功能論,很類似當年無線電、電報等的發明。這一點比較沒有疑問,有疑問的是為什麼就一個傳播工具來說,網路似乎遠遠超出了工具的功能?筆者的看法比較單純,不管是依靠古老的貿易網路傳遞信件,還是利用無線電瞬間發布訊息,要讓這些訊息發布的功能產生效果,並非只是把資料傳出去就有用。
問題在於,對於資料的「分析」與「重製」。古代的貿易網路一點都不簡單,由於一次的商業活動就要費時數月至數年,一個成功的商人絕少依靠簡單又不可靠的傳聞就貿然出發,他需要依靠少少的資料,憑著自身的經驗,來判斷出發的時機跟預期的獲利。(註:若是海運,對於氣候的判斷很重要。陸運也要擔心沿路的政治情勢跟土匪強盜。)
相對於網際網路,網路的特點是資訊爆炸,多到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使得多數的資訊成為垃圾資訊。這一點倒是跟過去的結果一樣,差在古代是資訊少,少到沒辦法處理。這必然會產生對資料處理的專家,負責把各種資料作綜合整理與分析。
這些問題,基本上就是一個「複雜」的狀況,而毫不意外的,在網路的時代裡,一樣會有意見領袖的出現,一樣會有「大部落格」,為數不少的人依靠這些少數部落格去接收「被處理過的資訊」。這是所謂的「節點」,就與幾十年前,我們依靠報紙跟電視提供資訊的道理一樣。(註:所以,會來看的讀者,多數都處於被筆者慢性洗腦狀態中。)
有相同就有相異之處,資訊的節點依然存在,正常人沒有辦法處理無數的資訊,就算筆者多念了幾本書,遇到不懂的問題,還是需要找認識的專家,或是看信譽有保障的部落格怎麼說,人畢竟不是萬能的,專家永遠都有存在的必要。相異之處在於,網路的節點「很難」被操控,而人類對於「信用」這種事情是很敏感的。
筆者看過許多媒體從業者,或是音樂公司發表一些對於網路發展的看法,基本上是覺得:鬼扯連篇中有一點道理。鬼扯的理由,是他們依靠舊有的經驗去判斷,從而誤判網路的特色,有點道理的地方在於,他們認為混亂的資訊其實不利於大眾。(註:錯誤的前提得到正確的結果,歷史上並不少見。)
網路最大的特點在於:自由。這意即所有的使用者,對於所有的意見都有複數的選擇權,傳統的媒體如報紙、電視,多半的人只有「接受」與「不接受」兩種。對於繁忙工作的現代人來說,這些大眾媒體無疑是很優秀的資訊來源,這也是略有年紀的人很難接受網路資訊的理由,因為其複雜與矛盾的消息充斥其中,而要擁有足以判斷其中真假的能力,很難養成。(註:跟做學問一樣,真正擁有實力的專家是不會輕易被假資訊困惑的,問題是真的專家有多少?)
這裡已經產生了很大的矛盾,一方面是有無限的資訊來源,一方面卻是沒有辦法處理的廣大群眾。這一定會導致「節點」,也就是意見領袖的出現,對於想要掌控網路的人來說,更糟糕的地方在於意見領袖的掌控很困難。大體上事情總是會有一些判斷基準,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專業,故某一種專業會出現幾個網路領袖是一點都不過分,可是當你想要利用操縱這些「既有」的意見領袖來獲利,就會出現意見領袖的地位被嚴重挑戰的可能。
老話一句,「人類的知能水準在個體間有巨大差異,但群體間就沒有。」一群人中不會「只有」一個人是專家,我們現在看到許多電視上的專家,很大一部分是被少數權力者「篩選」過的。但在網路世界中,篩選的機制很難被控制,一個系主任跟大一新生在網路上的發言權是同等的,只要「表達的有道理」,就可以獲得多數人的支持,一個被拱出來的專家開始胡說八道來替人擦脂抹粉,總會有更多的專家出來吐槽。(註:這裡的權力指的是現實世界中的種種限制,例如你可以在網路上罵老闆亂搞,但現實上你不行。)
簡單說,網路的意見領袖產生,是由於他本身的實力與長期累積的信用,並不是有人刻意去扶植出來的。傳統上媒體使用的廣告、宣傳等手法,只有短期有效,只要被塑造出的領袖沒有真才實學,其信用度必然受到質疑。就算是現有的意見領袖,也可能輕易的毀掉他的信用基礎,例如為了錢去替爛產品代言。(註:古有明訓,「名譽得之難、失之易」。看看多少部落客一開始收錢打廣告,就怎樣被人罵成豬頭一樣。代言沒有不對,但要搞清楚你的信用從哪來的。)
相信許多讀者都在這些年的網路上,看到許多被媒體吹捧出的部落客,是怎樣「一出名」就人氣下滑的吧。網路上面沒有言論箝制者,更沒有新聞局來檢查,號召親衛隊來護航也難持久,只要一偏離你建立的信任基礎,很容易就會垮掉,被他人取而代之。(註:所以如果國民黨真的想要在網路上取勝,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乖乖的說實話,派出專家高手建立自己的論述,另一條路就是打混仗,對每一個看不順眼的人發動泥巴戰,想辦法破壞掉其他人的信用。)
上一段講的有點亂,其實筆者要表達的真正重點,在於網路的自由性,想要獲利是沒有辦法操作的。刻意投入的宣傳成本跟回收效益可能完全不成比例,不經意的小漣漪可能掀起巨大的宣傳效果。造成這種落差,主因在於資訊的獲取不可能被壟斷,在此狀況下想要用傳統的「鋪天蓋地」宣傳行銷,下場可能是沒什麼人鳥你。(註:頂多就原有支持者,但這些人不需要宣傳就有效果了。)
反過來說,這種不可能壟斷的資訊,也一定會造成智產權的問題,更不用說音樂、文字等可以被輕易散布的電子資訊。這裡的落差並不是唱片業者、出版商所宣稱的不尊重智產權,更不可能會產生「沒有人願意創作」這種單細胞思考結果。真正的落差在於:以前的複製成本高,效益低落;現在的複製成本低,效率極高。
說個更難聽點的,以前之所以感覺音樂、出版「很好賺」,是因為資訊來源單純,讀者跟聽眾除了買回家外,沒有其他選擇性可言。而網路只要點兩下,好不好聽、對不對胃口馬上就知道。若要說這樣就會使得創作消失,顯然嚴重低估人類的情感要求。人希望「擁有」一個東西,並不會僅只於「聽過」與「看過」,更希望有可用手觸摸的感覺,這樣才會有「踏實感」。(註:以前夜市那些盜版品可多了,怎麼沒有被唱片業者告?我們來猜猜看這些盜版業者的背後老闆是誰。)
這說穿了,就是要逼人「專業」化,不要以為掌握到一些通路,就可以隨便推出一些濫作品來賣錢,更不要以為掌握了媒體工具,就可以把三流產品賣得嚇嚇叫。網路世代的習慣是完完全全不一樣的,基本的購買行為雖一樣是「比較」、「口碑」,但網路可以把天南地北的人串起來,這代表著另外兩種狀況的產生。
「專業化」與「小眾化」。
地球上總會找的到其他專家,可以對某一樣產品進行嚴格的分析跟檢驗,問題只是在我們以前不知道有這些人而已,當媒體的壟斷權在少數人手上,他們就可以型塑我們的消費習慣。別忘了前面說的「節點」。(註:這跟食品業的通路商一樣,想像一下如果今天阿根廷的牛肉、美國的麵粉,可以電話一通,馬上從任意門裡出現即時送達,通路商就完了。)
假設今天各位讀者是因為筆者會講一些軍事的廢話來看,那麼筆者介紹其他更厲害的專家,各位也一定會去看看這些專家到底多厲害。當然有人看不懂,到頭來還是要靠筆者來提供整理過的二手資訊,但看得懂的人可能就直接跨過筆者去看第一手資料了。這是節點的傳播特性,電視、報紙算是壟斷性的節點,但網路的節點的二次連結可多了。(註:換句話說,想要靠壟斷賺大錢,就要去在法律上迫使網路被徹底管制。但在台灣想這樣幹?別鬧了。)
這代表著可以檢驗產品的來源多了,產品要是本身品質不佳、粗製濫造,很容易被抓出來踢爆,網路的節點信用就在這一次次的檢驗中逐漸形成與衰落。
其次是小眾化,人有尋求「志同道合」的習慣,這是一種群體的心理,很少會有人真的願意為了自己的獨特興趣,犧牲所有其他的社交活動,多半的狀況是為了「合群」,或多或少作出一定程度的犧牲。但網路可以串起世界的特性,宣告了小眾化的可能性,因為你總可以在台灣兩千萬人中,找到興趣相合的幾百個人。
小眾化並不是突然出現的,小眾興趣的培養也是從主流產生,然後逐漸變化出。因為每個人的興趣多少都有差,大量生產下沒有辦法顧及到每一個人的喜好,所以只能用最受多數人接受的方式製造,但如果這些東西可以輕易的被改變,那麼小眾化就容易出現。用比較多人理解的話來說,這叫做「客製化」,這也是為什麼在文化產業上最先出現這種現象,因為實體的產品有生產的成本,但虛擬的音樂、圖畫、文學,所改編的成本很低。 (註:例如某偶像團體很紅,然後被人拿去漫畫化,之後被喜歡到爆的瘋狂女性讀者改編成BL向。偶像團體=囧rz)
要能在網路上短期內獲得高知名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可以說都是靠運氣,但運氣必須依靠一定的實力。就像要唱歌唱到被發掘,在網路上被瘋狂轉寄,前提也必須是真的可以唱出名堂來。若非如此,就只有主流媒體上已經有名氣的人下海玩網路,例如名歌手開始天天寫部落格分享經驗,而正好他的腦袋也不差,講的話也有道理,不然亂講話只會被當成「沒大腦藝人」。
說到這,讀者應該還是很困惑,獲利應該怎麼作?其實,要一獲千金是不大可能的,要獲利就必須發揮網路的特性:自由、混亂。
意即,「建構平台」與「整合性能力」。平台的建構,如同臉書之於社交功能,與噗浪之於即時資訊交換。請注意,這些成功的平台,並不是跟搜索引擎一樣,而是本身就有篩選的機制,可以讓我們主動選取有效資訊,也可以適度的過濾垃圾訊息。(註:再說一次,人類的大腦處理能力有限。平台要能成功,必須有對大量資訊有效處理的功能,不是一股腦的亂塞。)
整合性能力真的很重要,在網路的世界中不欠專家,常欠缺統合資訊的人。整合能力並不是說要去找一堆專家,合作生產某些東西,這種搞法通常會搞成一家很複雜的公司,權責搞不清楚亂七八糟。整合能力,是要用在找出需求的地方上,由於網路的複雜與混亂,不同的小眾市場都有不同的需求,要怎樣找出其中的空間,只對一種東西熟的專家,基本上作不到。
以上兩種概念,嚴重違背台灣人的習慣。平台代表著分享,整合代表沒有獨佔,而很不幸的代工邏輯在網路上沒甚麼用處。在網路上,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需要有無窮的創意才能夠找出各種不同需求,創意不是坐在那等訂單就會出現的。
「咦?好像很熟悉的感覺。」
這大概是一些讀者的想法。沒錯,事實上根本就沒有跳脫經濟原則,只不過差在網路實在太自由,自由到像完全競爭市場,但很可惜的並沒有。在人類的大腦可以直接連到Google並有即時運算軟體處理資訊前,完全競爭市場只會是理論。但網路的性質已經足以將所有文字、影像、音樂等資訊,在地球上近乎無限制的傳送了。(註:所以說,還想在這些項目上獲取壟斷性利益,想太多。)
筆者的觀察還沒結束,所以上面說的可能是真知灼見,但更可能只是廢話連篇。筆者的想法只是,在資訊沒有壟斷障礙下的產品,幾乎可以肯定沒辦法持有過去的高獲利,(註:無怪乎唱片業者老想要去立法,畢竟過去的年代真的太美好了。)
依照幾個網路平台的發展,還有日本後起的平台狀況,可以看出一個創意產業要發展起來,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限制、任其發展」。歌曲被引用?沒關係,當做額外宣傳;插畫被轉載?沒關係,註明原作者就好。在不斷的二次、三次創作下,一定會出現一個個的有趣點子,許多風潮就是從中出現的。(註:道理同丟石頭到水裡,一顆小小的石頭在池塘掀起無數的漣漪,不先把石頭丟到水裡沉下去,就不會有漣漪的出現。簡稱-沉沒成本。)
那我們怎麼從中取利?賣周邊啊,實體商品還是受到製造、運送的限制,限量精品對一些人來說更是無可抵抗的誘惑。掌握周邊產品的製造能力就好了,多數的網路使用者,對於喜愛的物品是沒能力、也沒興趣去生產製造的,但你要強迫他們購買不喜歡的東西更不可能。
原有的產業,要想清楚哪一些損失是永遠不可能回來的了,與其念念不忘這些一去不回的利潤,不如多想想怎樣利用現有的優勢去發展新的利基。說實在話,網路世代一年比一年多,不吃你傳統業者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在那邊互相取暖,認為還有很多老人家會支持,這不是坐以待斃是什麼?(註:更過分的是,去推動法律強迫大家陪著坐以待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3K會員
1.3KContent count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2021年已走過一半,你對自己的上半年還滿意嗎?大疫猛然襲來,一切的確定都被打破。不論你願不願意,時代洪流總是朝你衝來。好一點勉強載浮載沉,運氣不好恐怕就要遭受滅頂之災。在這樣變動難測的脈流下,我究竟能怎麼去應對?今天要談的這本《一個人的獲利模式》或許能提供你一點方向。
Thumbnail
快報:剛剛得知,長榮(2603)六月的每股盈餘是$3.0。 於是接下來,我要對長榮的預期加以更新。 五月應要求開始要每月公布獲利情況,五月的營收是$347億元,每股盈餘是2.91元。 四月沒有公佈每股盈餘,不過從營收是$277億元來推估,每股盈餘可望是$2.35元。
Thumbnail
稱職經營者的重要工作 輔導企業多年後,經常發現不少企業的經營者,其實並不清楚如何扮演好稱職的角色。明明手上擁有權力、資源與員工,也知道要扛起企業經營獲利的責任,卻是每日白忙一場。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多數老闆是業務或技術出身,手邊有不差的產品,也知道如何開發業務,但就是每天辛勞,不知道如何營運企業。
Thumbnail
什麼是自媒體?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定義自媒體是指「普羅大眾藉由網路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人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範性及非規範性資訊的新媒體」,簡而言之就是,透過個人透過特定網路平台向大眾傳遞資訊或表達觀點的新興網路媒體
Thumbnail
本書的重點可以用一段話說明:「在個人與小家庭消費比率高漲的時代,中小零售商想要成功突圍,就必須靠『各店個性化』、『公司組織扁平化』、『有效收集並以所在地點消費數據為依歸』、以及『強而有力的採購效率』。」
Thumbnail
差价合约交易是指投資者以產品價格為交易對象,在價格漲跌中賺取價格差價利潤。 CFD交易是怎麼賺錢的?差價合約交易到處都有機會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2021年已走過一半,你對自己的上半年還滿意嗎?大疫猛然襲來,一切的確定都被打破。不論你願不願意,時代洪流總是朝你衝來。好一點勉強載浮載沉,運氣不好恐怕就要遭受滅頂之災。在這樣變動難測的脈流下,我究竟能怎麼去應對?今天要談的這本《一個人的獲利模式》或許能提供你一點方向。
Thumbnail
快報:剛剛得知,長榮(2603)六月的每股盈餘是$3.0。 於是接下來,我要對長榮的預期加以更新。 五月應要求開始要每月公布獲利情況,五月的營收是$347億元,每股盈餘是2.91元。 四月沒有公佈每股盈餘,不過從營收是$277億元來推估,每股盈餘可望是$2.35元。
Thumbnail
稱職經營者的重要工作 輔導企業多年後,經常發現不少企業的經營者,其實並不清楚如何扮演好稱職的角色。明明手上擁有權力、資源與員工,也知道要扛起企業經營獲利的責任,卻是每日白忙一場。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多數老闆是業務或技術出身,手邊有不差的產品,也知道如何開發業務,但就是每天辛勞,不知道如何營運企業。
Thumbnail
什麼是自媒體?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定義自媒體是指「普羅大眾藉由網路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人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範性及非規範性資訊的新媒體」,簡而言之就是,透過個人透過特定網路平台向大眾傳遞資訊或表達觀點的新興網路媒體
Thumbnail
本書的重點可以用一段話說明:「在個人與小家庭消費比率高漲的時代,中小零售商想要成功突圍,就必須靠『各店個性化』、『公司組織扁平化』、『有效收集並以所在地點消費數據為依歸』、以及『強而有力的採購效率』。」
Thumbnail
差价合约交易是指投資者以產品價格為交易對象,在價格漲跌中賺取價格差價利潤。 CFD交易是怎麼賺錢的?差價合約交易到處都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