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河是大台北三個縣市的一條重要河流,基隆河有一個傳說是非常有歷史的考證的。這個傳說又和地方的連結性很大關聯性,那麼到底是甚麼傳說呢??這個傳說和地方就是基隆市七堵區的六堵險圳。
六堵險圳位於何處呢??他就在基隆市七堵區明德一路靠近基隆河邊的小廟草濫水尾福安宮附近。夾處於草濫水尾福安宮與頂圳福德宮之間的位置。
沿著基隆河岸,有一條可供單車及人行的「頂圳景觀步道」,全長只有三百五十公尺長度。步道入口有一座小拱圈景觀裝飾, 上面寫著「小武夷山」。
站在此處,正望見基隆河的河水逶迤自八堵區域而來,河道至此又大轉彎,曲折如蛇行, 基隆河盤繞多曲的河道,恰似中國福建省武夷山的九曲溪,所以這裡才有了「小武夷山」的名稱。
頂圳景觀步道沿基隆河岸而行,前行約兩、三分鐘,抵達「六堵險圳」石刻所在的六堵山大峭壁。狹窄的步道一側緊臨河水, 另一側貼近幾近垂直的峭壁。
這裡即是清朝時代六堵圳通過的地方。六堵圳的歷史可溯自清朝嘉慶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一七年), 六堵的大家族余氏家族入墾六堵區域,為灌溉農地,因而闢建了「頂圳」及「下圳」兩條水圳。頂圳引自今七堵區拔西猴溪的水源, 修築四.五公里長的水圳。
從六堵險圳碑文及翻閱歷史記載::清朝道光十四年(西元 一八三四年),頂圳完工,而以通過這處河岸峭壁的工程最為險峻艱難, 而被稱為險圳。峭壁的岩壁有前已故基隆市長許財利所題的「六堵險圳」刻字。峭壁下方另鑲嵌著一塊「六堵險圳沿革」的石碑,內容敘述清朝年間,曾利用這裡險要的地勢與荷蘭作戰, 民兵集結於險圳上方,居高臨下,使荷蘭人死傷無數。荷蘭人在驅逐了佔領基隆的西班牙人後,勢力正式進入北台灣。荷蘭人曾來過六堵區域,當無疑慮。 現在的六堵山仍留有「荷蘭仔溝」的地名及流傳著關於荷蘭人的故事。不過歷史上,清廷未曾與荷蘭人作戰,兩國還曾經是盟軍。
六堵險圳是個不起眼的小景點,但是幾百年以來卻和台灣近代史的牽連有關係。這裡是歷史的遺跡;更是一條步道,對於七堵區來說是一條散布的悠遊步道。
~~~~六堵險圳相關資訊~~~~
頂圳景觀步道中 (基隆市七堵區明德一路靠近基隆河邊的小廟草濫水尾福安宮附近)
開放空間(沒有時間限制)
交通方式::
於七堵火車站往光明路直走,接明德二路,於福安宮往右走,步行 即可抵達(路程約25分)。或搭乘基隆市公車402號於「草濫站」下車,後方福安宮右走,步行10分即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