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保育風潮 - 做一個有種的山國

瑞士保育風潮 - 做一個有種的山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瑞士,是一個被山、水、大自然綠意溫柔環抱的國家,享受進步的現代化設施,也同時維護著自然與人文的和諧。遊客在山野間,仍可見山牧季移的牧民穿著傳統服飾;在鄉間餐廳嚐到古法烹飪的菜餚;在超市內買到瑞士古早味的產品。科技維繫傳統是進行式,瑞士的現代化與傳統並存的重要因素,「保種」是其中之一。

從古時流傳至今的種子,經歷大自然無數的考驗,和其他物種既競爭又依存地共生,創造了每片土地的獨特風情。在今日全球化商業策略下的大規模栽種,人類已面臨糧食壟斷與物種減少的危機。保種,尤其是原生作物的保存與種植,就是瑞士許多產業繼續生存的重要關鍵。

全球保種時代中,做一個有種的山國人民

位在巴塞爾的瑞士動植物文史保護基金會(ProSpecieRara),近年就大力疾呼為了維護瑞士最讓人醉心嚮往的壯麗山水,保持千年不變的原味風貌,當務之急就是投入在地原生植物和瀕臨絕種動物的保育。

在其總部收羅了近4,700種的瑞士原生植物種子,在室溫15度的保存環境下,可供一般農民與民眾購買。近年都市植栽在瑞士興起,瑞士動植物文史保護基金會更進入與市民面對面的市集,溝通保育原生種的重要性,呼籲消費者以實際購買及種植原生植物的行動來支持。。並與連鎖超市系統合作,在大型通路中讓原生作物有能見度。此外,瑞士大型超市通路商也大筆贊助保育活動。

瑞士原生種山羊。   方常均攝

瑞士原生種山羊。 方常均攝

尋回人們對大自然與農業的尊敬

基金會的倡議與行動不只針對植物保育,原生動物品種和棲地的保護也是努力的目標。他們在瑞士三大語區都設有據點,以德法義三個國語,和當地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舉辦各種活動,認識動植物也是認識家鄉文化。

留種原是人類文明傳續中最重要的基本功夫,在收成之後留下好種子,為來年的播種做準備。節儉而企盼留有「餘裕」,也成為農業時代刻苦的性格。謙卑敬天、親近土地、提前準備的態度,也鑲入了傳統瑞士人的性格之中。

山,成就了瑞士。 方常均攝

山,成就了瑞士。 方常均攝

今日走到工商社會,世界各國在全球化的轉輪中,大量種植單一作物的農作方式成為主流。瑞士同樣也面臨超市通路系統強大之後,獲利最大化導向、低價商品氾濫、外國產品傾銷等問題,造成瑞士農民按照市場需求而栽培單一或新品種的情況,因此失去了原本傳統社會種植原生品種,讓物種自行演化 、保存多樣性的機會。

今日人類在工商社會的需求,已遠超於農業時代的單純,對於食物的口感也偏好也愈趨複雜。消費者喜歡嘗鮮與嘗新,再再考驗著農民種植作物的選擇,也左右土地的發展,改變著全球地貌。保種,同時也必須找回人們對大自然與農業的尊敬。教育消費者認識全球化商品單一化的發展脈絡,尋找支持購買在地物種所生產商品的消費力,也成為基金會的重要工作之一。

貼近生活的推廣策略

2020年自二月開始,瑞士動植物文史保護基金會規劃了33場推廣活動,主要在瑞士人口較為密集的城市裡舉行。推廣活動主打生活路線,期望喚起消費者從日常之中了解原生物種之間的關聯。

以羊隻作比方,根據記載,羊隻成為家畜在瑞士有超過一萬年的歷史。除了牛之外,羊也是.......

更多內容,請點入原文出處 : 新作坊 瑞士現在進行式 —— 保種,生命教育與共生經濟

農業與自然的維護,成就瑞士觀光。此地為世界知名的瑞士懸崖餐廳。   方常均攝

農業與自然的維護,成就瑞士觀光。此地為世界知名的瑞士懸崖餐廳。 方常均攝


avatar-img
方常均的沙龍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方常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