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指在陳述與介紹目前在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體系異於目前進步史觀的另外一種歷史觀,這種歷史觀後來則衍生出了一類歷史哲學,並與一部分的政治與歷史理論結合再一起,並對一些後世的歷史學家,如湯恩比等人造成了些許影響。而在漢字圈則對雷海宗到劉仲敬等人也造成影響。
這套史觀由二十世紀初中期的德國歷史學家,奧斯瓦爾德·阿莫德·哥特弗里德·斯賓格勒(Oswald Arnold Gottfried Spengler)所提出,並在他的作品中如西方的沒落與普魯士和社會主義中都有提到,並成為了前者的重要理論基礎。
概要
與一般的進步史觀不同,斯賓格勒的史觀認為人類的歷史並非直線,由落後到進步的路線前進,而是呈現循環的形式。斯賓格勒將不同種人類
文化-文明的進程分為兩種階段。首先的階段是有機的文化階段,而後則是無機的文明階段。文明是文化不再具有創造力與發展性發展而成的;文明有的僅僅是文化殘存下來的擴張力,其在內的可能性已完全耗盡;而一個文化的終極命運即是文明。
而文化本身則分為原始文化與高等文化兩個階段,而文明本身則分為前期文明與末期文明兩個階段,上述幾個階段則可以用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來形容。並構成了一個人類文化-文明從誕生到死亡的歷史階段。
原始文化的春天
對應階段:西方文明-中世紀中後期;華夏-商朝;希臘羅馬-前共和國時代
在茫茫的世界中,一群充滿德性的初民,他們在長年的原始狀態下培養出了野蠻但是可塑力高的思想與社會型態,在許許多多的刺激下展現出了對於自己文化的認同與醒覺意識。
這個階段對應的即是鄉村靈魂的誕生與發展,這是屬於一群人的集體靈魂,在靈性中萌芽發展,並在此階段覺醒,在一望無際且互不隸屬的村落與莊園中,一個文化誕生了。命運的循環也就此開始了。
在此階段,人類敬畏神明,尊重自然,在一個社會的春天,一個民族的神話為他們表達了世界的意義和意義,世界為何如此形成,以及人們必須遵守秩序原則做什麼。在這裡,每種宗教的形式和假設存在文化公理(axiom)。
高等文化的夏天
對應階段:西方文明-文藝復興後到啟蒙時代前;華夏-周朝(西周-春秋時期);希臘羅馬-共和國前期(貴族統治時代)
這個階段對應的即是鄉村靈魂的持續發展,具有可塑性的鄉村靈魂開始向四處擴散,產生了一種同時具有“宗教,軍事,藝術”的文化與多中心的政治體制,但是隨著發展的鞏固,物質上的經濟需求會逐漸取代精神需求,到了文化的末期,金錢會逐漸地占主導地位。並為了物質收益開始消耗對於文化靈魂內在的靈性。
在此階段,隨著文化的日益成長,相同的思維開始擴散到城鎮,並最終匯集於在城市中。文化之春中看到的宇宙敬畏感的原始思維開始在高等文化中得到了擴張,偉大的藝術和偉大的冒險被演繹成“榮耀神明”的作品與行為。
前期文明的秋天
對應階段:西方文明-啟蒙時代後直至今日;華夏-戰國時期;希臘羅馬:共和國後期-羅馬帝國建立前
這個階段對應的是鄉村靈魂的死亡,宗教與藝術成為了對於過去的重複與模仿,隨著文化靈魂內在靈性的耗盡,文化時代結束,而文明的時代開始了,因為對於物質的重視與文化靈魂殘存的後座力,文明開始擴張,空間與物質取代了時間與精神,表現為諸國紛爭的戰國時代。
在此階段,由於唯物主義逐漸地蠶食掉了先前存在的靈性思想,人們不再尊重神明與大自然,並間接導致了世俗主義的興起與宗教力量的衰弱,這種情況被我們稱為"現代性"。
末期文明的冬天
對應階段:華夏-秦漢時代;希臘羅馬-帝國時代
這個階段對應的是文明理想的完成與終結,隨著諸國因為相互的併吞消滅,統治全人類的帝國政權誕生,文明耗盡了一切的可能性,成為了過去一切事物的空殼,在這個階段的起始唯一的帝國政權對於其下的人民具有強大且絕對的力量,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帝國將會徹底衰退,最後帝國的物質形式徹底淪亡,文明也因此死去。
在此階段,隨著理性主義的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人們開始模仿文化時代的宗教思想,"第二宗教"由此而生,宗教力量首先是以一種雨後春筍般的形式出現在下層人民之中,最後與唯一的帝國政權結合,並在帝國的物質形式滅亡後成為文化-文明殘存在世界的靈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