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賓格勒術語

2021/03/2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西方的沒落中史賓格勒提出許多術語,為求方便漢字圈理解,做此翻譯來進行連結,也方便新人理解,此文中的術語為圈子內的簡單介紹,若是想要知道更深的知識可以去國外網站尋找與進行相關討論。
西方的沒落,德文為Der 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其中Untergang 被翻譯為沒落,但是史賓格勒之後解釋他並不是要預言巨大災難的發生,而是要描述一個持久的秋天。並於1921年表示他如果在標題中以Vollendung (這詞有滿足/實現/完成的意義)替換Untergang 也許就能避免他人認為他在預言世界末日的誤解。
提示:這些術語與日常生活中的意義不盡相同

文化/文明

史賓格勒以特定的方式使用這兩個術語來表現人類文明的歷史發展;對史賓格勒來說,一種"文化"一旦其創造性衝動減弱並被批判性衝動淹沒之後就會轉換成"文明"。文化是在變化中的事物,而文明就是文化停止變化之後的結果(Culture is the becoming, Civilization is the thing become)
盧梭、蘇格拉底和佛陀都標誌著他們的文化轉化為文明的點。他們每個人通過理性地理解世界來埋葬數個世紀以來的精神泉源——一旦靈魂(soul)退位,智力(intellect)就會統治世界。

阿波羅/馬吉安/浮士德

史賓格勒用此三個術語來描述希臘羅馬(古典)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
三者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儘管互相影響,但是史賓格勒認為當代西方史學將當代西方文化視為希臘羅馬文化的繼承者是巨大的誤解。
阿波羅
文化形態對應古希臘,文明型態對應羅馬。在西方史學中稱為古典文化。史賓格勒認為,其世界觀的特點是欣賞人體的美麗,並偏愛當地和當下。阿波羅世界感是歷史性的,這就是為什麼希羅多德聲稱,在他之前沒有發生過任何重要的事情。古典文化在面對無法證明的事件時,並沒有像浮士德人那樣感到焦慮。
馬吉安
文化形態對應前伊斯蘭教的閃族,文明型態對應後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與其繼承者,世界觀為世界作為洞穴的概念,圓頂清真寺的縮影,和對本質的關注。史賓格勒認為,這種文化的發展被舊文明過於有影響力的存在所扭曲,伊斯蘭教最初蓬勃的擴張衝動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此的反動對抗。
浮士德
此文化開始於西元10世紀的西歐,根據斯賓格勒的說法,這種文化在西元18世紀末左右轉變為文明,並在20世紀覆蓋了整個地球,僅有少數伊斯蘭地帶提供另類的價值觀。
浮士德文化的世界感受到無限寬廣而深刻的空間概念的啟發,是對距離和無限的嚮往。浮士德指的是歌德的浮士德,不滿的知識份子願意與魔鬼達成協定,以換取無限的知識。史賓格勒認為,這代表了西方人無限的形而上學,對知識的無限渴求,以及人與無限的不斷對抗。

偽形

偽形(Pseudomorphosis)的概念是史賓格勒從礦物學中借用的,他引入這個概念來解釋他眼中半發達或只是部分表現的文化。具體來說,偽形意味著一種古老的文化或文明如此根深蒂固地植根於一個地區,以至於此地區的另一個年輕的文化無法充分的表達自己的型式。用史賓格勒的話說,這導致年輕文化的靈魂被關在舊模子中。年輕的文化因為得不到創造性地擴展,因而滋生成對另一種古老文化或文明的仇恨。
史賓格勒認為,馬吉安偽形始於亞克興戰役。由於馬克安東尼的失敗使得羅馬將阿波羅文明的偽形強加在馬吉安文化上面,若是安東尼成功馬吉安文化就會被解放。
在俄羅斯,史賓格勒看到了一個年輕的,不發達的文化被困在浮士德文明的控制下,這將導致了俄羅斯對浮士德文明的仇恨,史賓格勒認為這種仇恨毒害了存在於俄羅斯的新興文化,雖然史賓格勒沒有說出文化的名字,但他聲稱托爾斯泰是它的過去,多斯托耶夫斯基是它的未來。

成為與存在(Becoming and Being)

對於史賓格勒來說,成為(Becoming)是他論述的基本元素,存在(being)是次要元素。
簡言之,他的哲學可以以歌德說過的這句話來表示:the God-head is effective in the living and not in the dead, in thebecomingand the changing, not in thebecomeand the set-fast; and therefore, similarly the intuition is concerned only to strive towards the divine through the becoming and the living, and logic only to make use of the become and the set-fast

鮮血

史賓格勒將鮮血描述為唯一足以推翻金錢的力量,他認為這是他這個時代(20世紀前期)的主導力量。血液通常被理解為種族感覺(race-feeling),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具有誤導性。史賓格勒的種族觀念與種族認同無關, 事實上,史賓格勒對種族主義者懷有敵意。因此若是想要用另一個詞來解釋鮮血,生命力(life-force)會是比種族感覺(race-feeling)還要更好的說法。
95會員
137內容數
本專題目的在於介紹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歷史哲學體系,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看歷史的角度,並破除漢字圈對於啟蒙進步史觀的崇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