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指導的兩個學生,想要寫些知性文章,但都遇到了點障礙。依我自己的觀察,年輕世代的知識需求正在提高,無論是產出或接收;所以我想記錄這些案例,看看能否分類一下並歸納解法。
在人人能當自媒體的年代,寫作技能越來越泛用,而不同於抒情型或文案型,知識型的門檻更高一些。其難處是,知識型需要吸收並消化夠多資訊,這代表你得花許多時間在閱讀與理解上;但相應的,如果你能定期產出,收穫也會越來越大。
我想先從訂標題開始說起,尤其是標題與內容的可能落差。在資訊量基本足夠的情況下,我觀察到的幾種障礙是:
1.寫得越多,就越超出標題的設定範圍。
2.寫完才發現,標題概念沒解釋到,或問句沒有被回答到。
3.寫到一半想到其他好點子,但它與標題的關聯不大,不知該不該保留或延伸。
前兩點其實有個快速方便的解法,就是改標題,讓它更為對應內文。如果只顧眼前文章,這樣做的確不錯;但如果你有寫作多篇的計畫,最好儘早確定標題所要反映的關鍵概念或論點,而不宜模糊或經常修改,否則長期下來,你會發現自己寫的文章內容很容易重疊。
確定關鍵概念或論點後,原則上文章的所有內容,都必須與它們相關。或者是說,你要能解釋每一句每一段話,與它們有怎樣的相關性。事實上,這是個很好的自我檢測法:想像你必須和別人解釋某段話與標題的連結關係,如果你的解釋在原文裡絲毫沒有提及,別猶豫,立刻把它補進文章裡。這不僅是解決標題與內容落差的治本手段,也能使行文更為流暢有力。
有人可能會說,自己得寫出一些想法後,才能決定關鍵概念或論點是什麼。這種情況,是用試寫來進行訂定標題的前置作業,和確定標題後的寫作並不互斥,但最好能有意識地區別兩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心智圖法、九宮格法或便利貼法也有協助訂定標題與收斂內容的功能。
至於第三種障礙:想到其他好點子怎麼辦?這具體要看點子本身多好,或能延伸出多少內容,這裡我提供幾種可相互配合的處理方式:
1.把你想到的點子,放在括號裡用一兩句話表示。譬如:「(標題字數也很重要,最好是20字以內)」。
2.在該段的最後,用「此外」來敘述。譬如:「此外,標題字數也很重要,最好能用20字來創造強烈的記憶點」。
3.明確指出,在其他文章或未來文章裡,會對這個好點子談更多。譬如:「標題字數也很重要,將來會另寫一篇特別談這個」。
4.承認自己還在思考當中。譬如:「標題字數也很重要,但應該是多少字以內,我還沒有想得很清楚」。
5.用一個段落把它寫出來,放在結尾部分當成補充。譬如:另外值得補充的是,標題字數也很重要,由於標題的主要功能在於劃定資訊範圍與創造記憶點,如果能夠簡短有力地做到這兩件事,標題字數其實宜少不宜多。這有時需要用到譬喻或文化符碼,因為它們可以用幾個字就引發許多直覺聯想,也就是每個字的資訊攜帶量更大。
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寫作多篇文章,其實也可以用於長文的小標題,或是寫書的章節上。但考慮到不同平台的閱聽性質,長文有時拆成幾個小篇也許更好(譬如臉書),除非是專供寫作與閱讀的部落格網站(譬如方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