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氣候危機(7):折現率的神奇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我們想要留給後代一個持續進步的社會,就必須找到發展與減碳之間的平衡點。這乍聽之下頗有道理,其實卻蘊含著:我們應該承受氣候變遷帶來的某些傷害,只要防治成本能夠拿去做更有價值的事。

是的,有人主張,與其大量耗費錢財來減少排碳,不如把其中某些投資在教育、衛生、醫療與科研上,只要後者效益更大的話。

或者換個更挑起同情心的方式說,我們應該讓窮人或窮國有更多機會提升生活品質,而非以減碳為名來減少他們所能運用的資源。當然這並不需要是截然二分,而是應該設定某種組合。

那要怎麼判斷效益高低呢?尤其減碳成本必須立即支付,成果又在遙遠未來?數學時間又到了,我們必須算出折現率,也就是把未來預期收益按照某一複利比率折合到現值,或者也可以理解成,我們現在的減碳投資會依多少報酬率而實現於未來。

用個諾德豪斯提出的例子,假設我們要把50年後的一億元折合為現值:若折現率1%,現值約是6080萬;若折現率4%,現值約是1407萬;若折現率7%,現值約是339萬;若折現率10%,現值約是85萬。

換個角度說,50年後想要連本帶利拿回1億:報酬率1%,現在該投資6080萬;報酬率4%,現在該投資1407萬;報酬率7%,現在該投資339萬;報酬率10%,現在該投資85萬。

至此可以看出,時間越長,複利的力量也就越強。而氣候變遷是一種長期投資,動輒以五十年甚至上百年計,所以折現率上的些許不同,就可以帶來落差極大的收益估計。事實上,經濟學家對於折現率就有不同觀點,《史登報告》主張1.4%,而諾德豪斯在《氣候賭局》中則採取4%。

數字背後蘊含的意義是,同樣設定某程度的收益,若採取高折現率,代表我們現在並不需要替未來投資那麼多。而低折現率則代表,我們應該盡早開始減碳,而且投資的金額要夠大。

《史登報告》之所以採取低折現率,起因倒不是數學,而是哲學:把未來世代的福祉做太高折現,似乎是在說,我們這個世代值得享受更多。公平起見,折現率應該盡量壓低,而且考量的時間長度應在百年以上。(有人戲稱此為道德折現率,把道德係數也納入計算)

《氣候賭局》則認為,未來世代必然比我們富裕,所以公平問題並沒有如此嚴重。此外,許多方面的投資都會對未來世代有益,減碳僅是其中一個標的,我們應該先看這些投資的報酬率,再來設定減碳的折現率。(有人說這是無視環境崩潰的風險,或說風險係數太低)

這樣的立場差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未來的富裕程度有多樂觀,以及對環境系統的穩定有多樂觀。至少在《氣候賭局》成書時,諾德豪斯還顯然是個雙重樂觀派,但我相信很多人不會如此想。

參考書目:《氣候賭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4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兩個禮拜前,我在粉專詢問了一個假設性的儲蓄險問題,主要是想看看大家的分析判斷方式,今天我也會針對這個問題作探討,原始問題內容如下: 『如果有一檔儲蓄險,需繳費20年,假設每年須繳10萬元,20年後總保單價值為所繳保費的1.5倍,也就是300萬元,總獲利50%。20年繳費期滿,此後每年都可以
Thumbnail
兩個禮拜前,我在粉專詢問了一個假設性的儲蓄險問題,主要是想看看大家的分析判斷方式,今天我也會針對這個問題作探討,原始問題內容如下: 『如果有一檔儲蓄險,需繳費20年,假設每年須繳10萬元,20年後總保單價值為所繳保費的1.5倍,也就是300萬元,總獲利50%。20年繳費期滿,此後每年都可以
Thumbnail
複利:把賺到的錢繼續投入 複利強調的是投資時間拉長,到後期,複利效果會越來越強大 72法則 72除以投資報酬率(1~20之間)算出來的答案就是資金翻倍所需的年數 EX: 投資報酬率8趴 那麼資產要翻倍的時間是9年 投資報酬率18趴 那麼資產要翻倍的時間是4年 =======
Thumbnail
複利:把賺到的錢繼續投入 複利強調的是投資時間拉長,到後期,複利效果會越來越強大 72法則 72除以投資報酬率(1~20之間)算出來的答案就是資金翻倍所需的年數 EX: 投資報酬率8趴 那麼資產要翻倍的時間是9年 投資報酬率18趴 那麼資產要翻倍的時間是4年 =======
Thumbnail
投資在沒有選擇創業這種直接開拓一個現金流的投資方法外,大多數的投資都是圍繞價差(買低賣高)或是股利(領利息)來獲利,這次我們深入一些,用年齡、身上資金量和有無債務(像是房貸或車貸之後的貸款),來看看各個族群對於價差和股利的投資方式偏好。
Thumbnail
投資在沒有選擇創業這種直接開拓一個現金流的投資方法外,大多數的投資都是圍繞價差(買低賣高)或是股利(領利息)來獲利,這次我們深入一些,用年齡、身上資金量和有無債務(像是房貸或車貸之後的貸款),來看看各個族群對於價差和股利的投資方式偏好。
Thumbnail
複利被愛因斯坦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的力量在於讓金錢快速增長,使長期投資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它對於財富累積具有顯著的影響,接下來將介紹複利是什麼?、複利計算公式、如何利用複利投資以及利用複利達到財富自由,了解投資複利過程中的巨大優勢,及如何運用它來最大化投資回報,讓我們一起探索複利的奧秘!
Thumbnail
複利被愛因斯坦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的力量在於讓金錢快速增長,使長期投資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它對於財富累積具有顯著的影響,接下來將介紹複利是什麼?、複利計算公式、如何利用複利投資以及利用複利達到財富自由,了解投資複利過程中的巨大優勢,及如何運用它來最大化投資回報,讓我們一起探索複利的奧秘!
Thumbnail
三個主角同樣定期定額投入 1 萬元到平均年利率 7% 的商品(依據:依照標普 500 過去 25 年平均報酬 7.71%))分別從 25 歲、35 歲、45 歲開始,從下圖你發現了嗎?
Thumbnail
三個主角同樣定期定額投入 1 萬元到平均年利率 7% 的商品(依據:依照標普 500 過去 25 年平均報酬 7.71%))分別從 25 歲、35 歲、45 歲開始,從下圖你發現了嗎?
Thumbnail
在坊間的理財教學中,複利的概念不斷地促使人們盡早投資。告訴著人們:只要早點投入資產,就可以使資產指數成長。影片中不假設風險,只看報酬率的說法儘管不全面,仍然呈現了複利的威力。如同影片中的試算,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素。然而實際的資產累積,不同於上述試算。
Thumbnail
在坊間的理財教學中,複利的概念不斷地促使人們盡早投資。告訴著人們:只要早點投入資產,就可以使資產指數成長。影片中不假設風險,只看報酬率的說法儘管不全面,仍然呈現了複利的威力。如同影片中的試算,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素。然而實際的資產累積,不同於上述試算。
Thumbnail
在討論投資組合內容前,對於[每月定投金額]我最常給的建議是:請以一年為周期,每年定投之金額至少增加1%,調整日期可以定為每年調薪月或一月。首先我先使用下表計算以下兩種定期定額計畫的比較: 如果你還能更積極點呢? 一個年增3%的定投金額,50年後的資產價值可以打平溢酬1.1%的投資組合。
Thumbnail
在討論投資組合內容前,對於[每月定投金額]我最常給的建議是:請以一年為周期,每年定投之金額至少增加1%,調整日期可以定為每年調薪月或一月。首先我先使用下表計算以下兩種定期定額計畫的比較: 如果你還能更積極點呢? 一個年增3%的定投金額,50年後的資產價值可以打平溢酬1.1%的投資組合。
Thumbnail
前兩篇講了許多,但我人微言輕,憑藉什麼讓人買單?網路上不也很多人做過討論了,這裡所說的又有什麼不一樣?以下,我們就來用數字說話,基於不同程度的簡化與假設,逐步做說明。開始之前先說一句:無誠勿試。
Thumbnail
前兩篇講了許多,但我人微言輕,憑藉什麼讓人買單?網路上不也很多人做過討論了,這裡所說的又有什麼不一樣?以下,我們就來用數字說話,基於不同程度的簡化與假設,逐步做說明。開始之前先說一句:無誠勿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