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是我近年來看最有共鳴的一部,因為共鳴處太多,一篇內寫完會顯得冗長,所以決定拆開來寫。
在開篇幾集,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夏芷跟爸媽說要出來創業時,夏爸與夏媽的反應。
夏爸:「人生求的就是一個穩定平安,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保障」
夏媽:「與其賣命給老闆,不如賣命給自己」「年輕人就是出來闖,為了夢想跌倒又怎麼樣,跌倒再爬起來往前走,漂亮、帥氣!」
這句話雖然是從父母親的口中說出來,但其實是每個決定要出來創業者的心中掙扎。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被教育要做老闆,被灌輸的觀念只有認真唸書、培養選擇權、才有辦法找到好工作、進而過上安穩的人生。其實這個想法沒有錯,也不能怪他們想法單純、沒有大志向,因為對大多數的家長而言,這就是他們的人生寫照,這樣的人生不會過得太痛苦,不需要多災多難,簡單樸實就是幸福。直到我去到對岸待了短短一年,才慢慢有了想要做老闆的思維。
「與其賣命給老闆不如賣命給自己」這句話真得是深深打動我的心,想想我現在的工作,雖然說有目標的工作是從每份工作裡面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是我現階段要做的事,因為我深知自己絕對還沒有創業的實力,但是一個人要不被朝夕相處的環境影響是很困難的,每天要做的雜事會讓你懷疑這些真的重要嗎?更多時候像只是在維持秩序罷了。醫療人員也是上班族,只是這個大環境底下的小螺絲釘,就像是夏芷經過調職又復職事件後,發現自己雖然在一個光鮮亮麗制度完善的大公司裡工作,其實自己也只是的小螺絲釘。每天不停的旋轉,轉到自己暈頭轉向,如果沒有適時停下來做內省反思,非常容易就會被身邊的人與環境帶著走,帶到一個你也不知道東南西北的方向。所以才會有賣命給老闆得錯覺,其實就是自己的省思不夠、目標不明確、最後變成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淹沒在每天的繁忙裡。那為什麼自己出來做老闆,就可以避免這個規律呢?難道自己做老闆生活就會變得有意義起來嗎?
我覺得是因為老闆代表著你的自律性要更高,你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意味著時間管理)、每次下的每一個決策(意味著你要承擔的風險),都攸關於成功或失敗(意味著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會有許多挫折,即所謂的鳥事,要面對這些鳥事時沒有辦法逃避,只能正面迎擊,不然就是被打倒。在目標極為明確、且需高度自律、又需要付出極大心力、金錢,時間的代價下,自然就會比幫別人打工有意義,因為你傾出了所有。
想起我剛回國進入職場的那段時間,好不愉悅,徹底享受員工的幸福:每天只要做好例行公事、不用擔心客人不上門、不用擔心事業做不下去,就會有穩定的薪水可以拿,多快樂的一件事,不是嗎?這就是一個員工心態,不用承擔風險,不用想解決辦法,不用擔心經營管理,只需要做一般努力,就可以有錢。但反觀現在,我也終於在日復一日的繁忙裡感到疲勞與煩躁,當然我覺得是因為自己怠惰是很大主因,持續進修的力道不夠,沒有每週總結,導致於自己往哪力走自己都不知道,因此迷忙了起來。我還是有個創業夢,因為我不想再幫別人打工,我覺得自己值得更多價值,我也不想要我的價值因為在現在的職場環境而被侷限,更不想要花時間就是在做一件只是維持秩序的事,我想要做的是用我自己的頭腦、用我的能力去替自己賣命。當然可以賺錢也是一個原因,因為我不想成為資本主義底下的犧牲者,更不想當個勞工還不知道自己被犧牲掉的權利有哪些(對,一般的醫療人員就是勞工,而很多勞工並不知道自己是個犧牲者)。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當我還是年輕人時沒有出來闖,那我難道要等到成家了才邊抱著娃兒一邊奮鬥嗎?
當然,我心裡說說,但也明白我現在是想法大於實力,Cheers 2021.4月份裡提到「轉職靠的是口碑,只要建立正向的行事作風與評價,機會就會源源不絕」。其實創業也一樣,沒有口碑沒有人脈,誰要跟你一起幹?誰要支持你?當我們在創業路上遇到困難時,誰要對你伸出友善之手?其實這些答案不是別人,都是自己。當自己有了正向的行事作風與評價,自然就不愁找不到人,當然,還有人脈的重要性,不過我在這邊不打算討論人脈。所以我現在應該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顧影自憐,而是重拾自己過去在對岸建立的老闆心態,正視自己的職場倦怠,重新訂定目標,才能從日常雜務中找到可以磨練自己的機會,並做每週總結,適時自省並調整方向,這樣才是「賣命給自己」現階段要做的事。
#老闆心態
#《她們創意的那些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