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與其抗老,不如這樣慢慢老,我讀《慢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一個人開始關注健康議題,通常不是到了一定年紀就是身體出了狀況,至少,到目前為止,很少遇到年紀輕輕的孩子就懂得保健之道。

raw-image

接觸到「慢老-改變對減肥、運動、睡眠的觀念,從日常養成保持活力不顯老的習慣」一書,源於某日聊天時,某位心理師夥伴提到,由於當時我們還討論了生死議題、女性情緒勞動等,加上不久前才參與奶奶的告別式,大概出於這些機緣,讓我意識到健康這件事不能等到退休才留意,加上意識到父母逐漸老去,但自己在這方面的認識仍太少,故而下訂此書拜讀。

我試著整理「慢老」一書讀後的感想,但仍延用書中六個部分來談,分別是:運動 、飲食、睡眠、防病、生活、情緒,同時也開始嚐試在生活中去調整與改變原來的舊習中。

一、運動:化整為零,離開椅子都算動

翻開這個章節,首先,最讓我驚訝的就是「是否老的證據是腿力!」!書中還附上測驗:

翻拍自書籍

翻拍自書籍

其次,以前提到的一天一萬步竟然也在書中打破這個觀念,作者提到「走路步伐比平常大十公分,就能鍛鍊肌力」,由重視「量」轉化到「質」。

最後,333的運動法則也有新的看法,根據書中提及「更新的運動指南提出,若時間不足,一週的一百五十分鐘運動量可以積累,連停車停遠一點、遛狗、爬樓梯都包括,累積到足夠的運動時間依舊算數」。

但不論如何,「要活就要動」,這句話仍是不變的真理。


二、飲食:體重真的不是重點

相信減重的人都知道,體重機上的公斤數不是重點,想減肥,更重要的是肌肉比例。而近年,隨著更多減重的方式出現,「蛋白質」似乎已變成越來越重要的食物來源,戒澱粉、戒糖,也都是各類減重時會提到的重點。

在書中也提到,與其減重少食或吃魚油等保健食品,不如改高營養食物,同時吃真正的魚來取代魚油,用天然的甜食來幫助自己戒糖。

或許這些飲食原則都能乎應這一條:吃營養的食物原型就對啦!不過,我自己認為偶爾放緃一下還是可以的,別太有壓力!


三、睡眠:定時上床、起床比睡多久重要

忙錄的工作者一定都有類似的狀況:平時因為加班睡眠少,遇到休假時就讓自己睡到自然醒,在此,作者提出了這樣的睡眠型態其實是讓身體在經歷時差,反而影響健康,讓肥胖、慢性病上身,她認為,規律的睡眠其實更重要。

可是,加班後很難入睡,要怎麼辦?書中也提到了十個小秘訣:

1.傍晚稍微活動身體 ,透過拉大體溫,較易引發睡意
2.晚餐少吃一點,不可工作一忙忘了吃,回家若會吃宵夜,晚餐份量就要減半。
3.晚上七點後不要再去健身房,才能維持體溫節律,有助睡眠
4.在捷運、公車上不要睡著,減少睡眠誘發物質,晚上才睡得好
5.回家時,正念行禪,幫助大腦由工作模式轉換成休息模式
6.回家途中不要去便利商店逗留,減少光線刺激,才能分泌褪黑激素,幫助睡眠
7.回家後不要看手機和電視,尤其睡前一小時就該遠離所有科技用品
8.不再一心二用,減少給腦部的刺激,進入適合睡眠狀態
9.不開浴室的燈洗澡,同樣是為了讓褪黑激素分泌
10.在被窩裡慢慢伸展,讓全身柔軟進入夢鄉

你也加班後難以入睡嗎?也許可以試試這些方式。


四、防病:提早預防,縮短抱病壽命

在這一章節中提到一些生活的日常可以預防失智或口腔衰弱等症狀,例如:唱KTV、控制好血糖、吃含益生菌或好菌的食物等。算是內容較少的一篇。


五、生活:慢老的日常,從改造環境開始

看到這裡,讓我想到「斷捨離」相關的書籍或文章,而作者也提到類似概念,例如:廚房的斷捨離,才能減少吃到更多增加腰線的卡路里,此外,除了環境斷捨離,在數位科技時代下,大腦的斷捨離也很重要,作者提及四種方式,可以幫助調整:

1.避免多工,其實你的大腦並不喜歡多工的壓力,工作時就關掉各種通訊軟體吧
2.善用關閉提醒功能,留點時間給自己深度閱讀與思考
3.睡前一小時離線,跟睡個好覺有關
4.維持真實接觸,科技不能取代人與人的真實接觸


六、情緒:就是這些個性讓你顯老

雖然在章節一開始提到「就是這些個性讓你顯老」,不過,讀了內容後會發現,作者其實想要表達的是透過了解自己、覺察自己、安頓自己來幫助自己慢老。例如,書中就提及八個方法來建立心智強度:

1.戒除拖拖拉拉,減少壓力指數,也減少對拖拖拉拉的上癮
2.常檢視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有力量去管理
3.相信直覺
4.不怕犯錯
5.打那通不敢打的電話,讓自己馬上行動
6.專心在能掌控的事情上
7.感恩已經擁有的
8.運動

此外,近幾年正紅的靜坐也是一個幫助慢老的好工具,它不只幫助專注、放鬆,更能逆轉老化,改變基因。

當然,人難免一死,但,如何用生命活出死亡,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或許才是比追求不老、抗老更重要的事。

在目前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的情況下,如何健康老,已經是不可忽視的議題,尤其未來要面對的是超高齡世代,在人生上半場若沒能好好照顧身體,在人生中場時好好休養也還來得及,與其用一生努力賺來的錢花在醫療上,倒不如好好保養自己,才能開心享受人生下半場!也不致於拖累子女。


raw-image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ookiebrother.scholastica/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scholastic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嘉的書寫與藝術陪伴
106會員
143內容數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2023/05/17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Thumbnail
2023/05/17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Thumbnail
2023/04/27
第一期的藝術陪伴課程劃下了句點,這一期,算是我的另一種突破,很感謝參與成員在課堂最後的回饋,有的成員看見自己不懂求救,有的成員透過對話中發現自己好像容易追求完美,有的成員喜於自己的突破,有的成員則是因為每週的創作帶給自己安定的力量⋯⋯
Thumbnail
2023/04/27
第一期的藝術陪伴課程劃下了句點,這一期,算是我的另一種突破,很感謝參與成員在課堂最後的回饋,有的成員看見自己不懂求救,有的成員透過對話中發現自己好像容易追求完美,有的成員喜於自己的突破,有的成員則是因為每週的創作帶給自己安定的力量⋯⋯
Thumbnail
2022/03/25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忘記這一句話是在哪裡聽來的,但是,卻記憶了好多好多年。 後來,當小王子電影版再次上映時,我又記下了另一段話: 想要馴服一個人,就得冒著流淚的風險。 而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對於「關係」,每個人的看法、經驗各自不同,不知你的會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2/03/25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忘記這一句話是在哪裡聽來的,但是,卻記憶了好多好多年。 後來,當小王子電影版再次上映時,我又記下了另一段話: 想要馴服一個人,就得冒著流淚的風險。 而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對於「關係」,每個人的看法、經驗各自不同,不知你的會是什麼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運動、飲食及情緒調整都是延緩老化的重要因素。臺灣工時長、生活忙碌,導致人們難以實行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但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就能看到成果。
Thumbnail
運動、飲食及情緒調整都是延緩老化的重要因素。臺灣工時長、生活忙碌,導致人們難以實行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但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就能看到成果。
Thumbnail
這又是一件很簡單但也很重要的事情。 現代人類越活越久,「預防老化」這件事情,從四十幾歲就要開始準備了。
Thumbnail
這又是一件很簡單但也很重要的事情。 現代人類越活越久,「預防老化」這件事情,從四十幾歲就要開始準備了。
Thumbnail
      運動是人生的另一種縮影,不論你是否在此時此刻有培養運動的習慣,至少,為了更健康的身體,以及累積人生的正能量的目的,從現在開始,「慢慢地」有意識的讓自己走了一條逆齡的道路,讓未來的自己有機會可以感謝過去堅持運動的你。 成功的人生不是只有財富,也得有健康的身體及心靈才得以真正地享受到。
Thumbnail
      運動是人生的另一種縮影,不論你是否在此時此刻有培養運動的習慣,至少,為了更健康的身體,以及累積人生的正能量的目的,從現在開始,「慢慢地」有意識的讓自己走了一條逆齡的道路,讓未來的自己有機會可以感謝過去堅持運動的你。 成功的人生不是只有財富,也得有健康的身體及心靈才得以真正地享受到。
Thumbnail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多數與「坐」有關,上班坐著辦公,累到下班回家,因為太累所以還是選擇躺著或坐著休息。根據統計,成年人扣除8小時的睡眠時間,有在動的時間不到5小時,不是坐著就是躺著,惡性循環下,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Thumbnail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多數與「坐」有關,上班坐著辦公,累到下班回家,因為太累所以還是選擇躺著或坐著休息。根據統計,成年人扣除8小時的睡眠時間,有在動的時間不到5小時,不是坐著就是躺著,惡性循環下,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Thumbnail
與其說這是一本健身書,不如說更像是一本關於運動科學的科普書。書中的思維、論述與辯證方式甚至給我一種在讀大學教科書的感覺,可見作者確實是受過嚴謹的科學訓練。對於建立正確的健身防老觀念而言,本書可說是相當出色。 為什麼需要抗老化訓練 為什麼重訓是最佳的抗老化訓練
Thumbnail
與其說這是一本健身書,不如說更像是一本關於運動科學的科普書。書中的思維、論述與辯證方式甚至給我一種在讀大學教科書的感覺,可見作者確實是受過嚴謹的科學訓練。對於建立正確的健身防老觀念而言,本書可說是相當出色。 為什麼需要抗老化訓練 為什麼重訓是最佳的抗老化訓練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為了盡可能增加在人世間自由活動的時間,所以要靠運動來延長。否則,就算拼了命的達到提前退休的目標,但身體卻沒能維持健康,那如何去完成早已安排好的退休生活呢?什麼世界景點或是住在大莊園裡面都不重要了,因為活動範圍都受到限制。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為了盡可能增加在人世間自由活動的時間,所以要靠運動來延長。否則,就算拼了命的達到提前退休的目標,但身體卻沒能維持健康,那如何去完成早已安排好的退休生活呢?什麼世界景點或是住在大莊園裡面都不重要了,因為活動範圍都受到限制。
Thumbnail
在科學人雜誌看到慢老話題後,就拍了一個視頻,講慢老的可行性😃。 說起來也好玩,年紀輕時只想減肥,年紀漸長後,只希望能留住青春的尾巴,老的愈慢愈好,我想很多人也不想看到自己一臉衰老的樣子,但也有些人覺得老化是人類必經過程,那就破罐破摔的接受吧😂。 但其實這個必經過程是可以延緩的,所需要的,簡短總結
Thumbnail
在科學人雜誌看到慢老話題後,就拍了一個視頻,講慢老的可行性😃。 說起來也好玩,年紀輕時只想減肥,年紀漸長後,只希望能留住青春的尾巴,老的愈慢愈好,我想很多人也不想看到自己一臉衰老的樣子,但也有些人覺得老化是人類必經過程,那就破罐破摔的接受吧😂。 但其實這個必經過程是可以延緩的,所需要的,簡短總結
Thumbnail
人難免一死,但,如何用生命活出死亡,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或許才是比追求不老、抗老更重要的事。 在目前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的情況下,如何健康老,已經是不可忽視的議題,尤其未來要面對的是超高齡世代,在人生上半場若沒能好好照顧身體,在人生中場時好好休養也還來得及,與其用一生努力賺來的錢花在醫療上,倒不如⋯⋯
Thumbnail
人難免一死,但,如何用生命活出死亡,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或許才是比追求不老、抗老更重要的事。 在目前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的情況下,如何健康老,已經是不可忽視的議題,尤其未來要面對的是超高齡世代,在人生上半場若沒能好好照顧身體,在人生中場時好好休養也還來得及,與其用一生努力賺來的錢花在醫療上,倒不如⋯⋯
Thumbnail
極具權威的美國延壽基金會的報告,認為真正具有抗老瘦身的運動只要20分鐘就夠了,甚至報告中還說,如果連續45分鐘以上的劇烈運動,不但無法減少過多的脂肪,反而會增加脂肪的製造與貯存。    原因來自於人體是一個高度自我調適的複雜結構,當它重複受到同樣的挑戰時,就會學著適應,並且發展出用最小的力氣來對付
Thumbnail
極具權威的美國延壽基金會的報告,認為真正具有抗老瘦身的運動只要20分鐘就夠了,甚至報告中還說,如果連續45分鐘以上的劇烈運動,不但無法減少過多的脂肪,反而會增加脂肪的製造與貯存。    原因來自於人體是一個高度自我調適的複雜結構,當它重複受到同樣的挑戰時,就會學著適應,並且發展出用最小的力氣來對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