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開始關注健康議題,通常不是到了一定年紀就是身體出了狀況,至少,到目前為止,很少遇到年紀輕輕的孩子就懂得保健之道。
我試著整理「慢老」一書讀後的感想,但仍延用書中六個部分來談,分別是:運動 、飲食、睡眠、防病、生活、情緒,同時也開始嚐試在生活中去調整與改變原來的舊習中。
一、運動:化整為零,離開椅子都算動
翻開這個章節,首先,最讓我驚訝的就是「是否老的證據是腿力!」!書中還附上測驗:
其次,以前提到的一天一萬步竟然也在書中打破這個觀念,作者提到「走路步伐比平常大十公分,就能鍛鍊肌力」,由重視「量」轉化到「質」。
最後,333的運動法則也有新的看法,根據書中提及「更新的運動指南提出,若時間不足,一週的一百五十分鐘運動量可以積累,連停車停遠一點、遛狗、爬樓梯都包括,累積到足夠的運動時間依舊算數」。
但不論如何,「要活就要動」,這句話仍是不變的真理。
二、飲食:體重真的不是重點
相信減重的人都知道,體重機上的公斤數不是重點,想減肥,更重要的是肌肉比例。而近年,隨著更多減重的方式出現,「蛋白質」似乎已變成越來越重要的食物來源,戒澱粉、戒糖,也都是各類減重時會提到的重點。
在書中也提到,與其減重少食或吃魚油等保健食品,不如改高營養食物,同時吃真正的魚來取代魚油,用天然的甜食來幫助自己戒糖。
或許這些飲食原則都能乎應這一條:吃營養的食物原型就對啦!不過,我自己認為偶爾放緃一下還是可以的,別太有壓力!
三、睡眠:定時上床、起床比睡多久重要
忙錄的工作者一定都有類似的狀況:平時因為加班睡眠少,遇到休假時就讓自己睡到自然醒,在此,作者提出了這樣的睡眠型態其實是讓身體在經歷時差,反而影響健康,讓肥胖、慢性病上身,她認為,規律的睡眠其實更重要。
可是,加班後很難入睡,要怎麼辦?書中也提到了十個小秘訣:
1.傍晚稍微活動身體 ,透過拉大體溫,較易引發睡意
2.晚餐少吃一點,不可工作一忙忘了吃,回家若會吃宵夜,晚餐份量就要減半。
3.晚上七點後不要再去健身房,才能維持體溫節律,有助睡眠
4.在捷運、公車上不要睡著,減少睡眠誘發物質,晚上才睡得好
5.回家時,正念行禪,幫助大腦由工作模式轉換成休息模式
6.回家途中不要去便利商店逗留,減少光線刺激,才能分泌褪黑激素,幫助睡眠
7.回家後不要看手機和電視,尤其睡前一小時就該遠離所有科技用品
8.不再一心二用,減少給腦部的刺激,進入適合睡眠狀態
9.不開浴室的燈洗澡,同樣是為了讓褪黑激素分泌
10.在被窩裡慢慢伸展,讓全身柔軟進入夢鄉
你也加班後難以入睡嗎?也許可以試試這些方式。
四、防病:提早預防,縮短抱病壽命
在這一章節中提到一些生活的日常可以預防失智或口腔衰弱等症狀,例如:唱KTV、控制好血糖、吃含益生菌或好菌的食物等。算是內容較少的一篇。
五、生活:慢老的日常,從改造環境開始
看到這裡,讓我想到「斷捨離」相關的書籍或文章,而作者也提到類似概念,例如:廚房的斷捨離,才能減少吃到更多增加腰線的卡路里,此外,除了環境斷捨離,在數位科技時代下,大腦的斷捨離也很重要,作者提及四種方式,可以幫助調整:
1.避免多工,其實你的大腦並不喜歡多工的壓力,工作時就關掉各種通訊軟體吧
2.善用關閉提醒功能,留點時間給自己深度閱讀與思考
3.睡前一小時離線,跟睡個好覺有關
4.維持真實接觸,科技不能取代人與人的真實接觸
六、情緒:就是這些個性讓你顯老
雖然在章節一開始提到「就是這些個性讓你顯老」,不過,讀了內容後會發現,作者其實想要表達的是透過了解自己、覺察自己、安頓自己來幫助自己慢老。例如,書中就提及八個方法來建立心智強度:
1.戒除拖拖拉拉,減少壓力指數,也減少對拖拖拉拉的上癮
2.常檢視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有力量去管理
3.相信直覺
4.不怕犯錯
5.打那通不敢打的電話,讓自己馬上行動
6.專心在能掌控的事情上
7.感恩已經擁有的
8.運動
此外,近幾年正紅的靜坐也是一個幫助慢老的好工具,它不只幫助專注、放鬆,更能逆轉老化,改變基因。
當然,人難免一死,但,如何用生命活出死亡,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或許才是比追求不老、抗老更重要的事。
在目前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的情況下,如何健康老,已經是不可忽視的議題,尤其未來要面對的是超高齡世代,在人生上半場若沒能好好照顧身體,在人生中場時好好休養也還來得及,與其用一生努力賺來的錢花在醫療上,倒不如好好保養自己,才能開心享受人生下半場!也不致於拖累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