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12】與其瘋狂改進弱項,不如拼命提升強項

【職場12】與其瘋狂改進弱項,不如拼命提升強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這裡不是說,我們不該去學習新事物,或是坦然面對、採取行動改進自己的缺點,讓自己具備更多元的能力、變成更好的人,而是從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簡單思考一下。

針對弱項去改善,尤其是短時間不太容易明顯改變的那種,即便投入很大,但收穫可能有限。聚焦自己的強項,持續提升、練成必殺技,可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有機會出類拔萃、取得一席之地,甚至在未來登峰造極成為大師。

仔細想一想,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其他人要做很久才能做完(還不是做好哦)某個事情或任務,而只要你出手,則很快就能完成、而且做得更好?

例如團隊要去跟一個大客戶介紹產品方案,現在需要出一個銷售簡報,同事A花了一個星期,做出來的不僅邏輯不通順、重點不清晰,用詞前後不一致、每頁標題位置跳躍不定,不僅老闆、主管看了上火,他自己可能也很苦惱,怎麼做都達不到大家的要求,還影響到了商務溝通進度。而你可能從無到有,從確認主題、明確需求,蒐集資料、參考之前的材料,到動手彙整、製作、調整內容,用一個下午就完成了令大家印象深刻的20頁銷售簡報,快速推進合作進展,順利簽下合約。

能誠實、勇敢面對自己的弱點,並採取實際行動去改進、強化,是很棒的正向思維與選擇,但在短時間內,即便投入了100%心力、時間、金錢,可能只換來2%的不顯著提升,事倍功半。相反的,針對自己本來就擅長、或有經驗的事情上,起始點也許已經領先別人不少了,這時小小投資可能就獲得大大回報,拉大差距、取得優勢、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我們每個人一天就24小時,也沒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何不好好珍惜當下、有效利用有限的時間心力,來發揮最大的效益呢?

( ̄(工) ̄)

avatar-img
Dr. Soonlin 簡單人生研究院
78會員
120內容數
幫助你 🚀 提升表達力 🎯 突破教學力 ⭐ 解鎖變現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迷你習慣(可達成之最小具體目標行為),因為難度不高所以很難失敗,所以踏出第一步就變得簡單許多。因為容易達成,成就感隨之而來(即使只是一點點),有了良好的經驗,下次要再挑戰、重複此行為就變得更容易。
現代社會裡,有時候大家比較隨意(或是隨便 O_o),當一次叫錯對方姓名時還好,一直講錯,尤其是在正式場合或在職場上初次交流時,錯字、誤植、亂喊對方職稱名字,都是扣分行為,說不定還被對方默默拿出小本本記上一筆。可怕的是,很多人不是後知後覺,而是不知不覺,然後......
有些人會宣導我們應該追求自己的熱情所在,不要管這個社會、其他人怎麼看你,做就對了。這樣的理念其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個社會有時候很現實,所以你打算離開人類社會、自給自足生活嗎?(這也是一種選擇)
公司再好,舒適的環境設備、優渥的薪資福利、傑出的部門團隊等,再豐富、再棒的資源,一般人都是帶不走的。我們很難完全預料到,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自己會變成那個不適任的成員。說到底,公司、工作是一時的,有時候為了讓公司存活下去,說重組就重組,說裁員就裁員。公司可能對你毫不留情,但你的能力卻不會背叛你。
最近在《Google如何打造世界最棒的團隊?》一書中到一句心有戚戚焉的標題:逐漸減少自己現在的工作,是主管的工作。不過也許準確一點來說,應該是:逐漸減少需要自己親手執行的工作,是管理者的責任。
幾次回到母校演講,每次總有學弟妹問到,還在學生時期,有哪些能力是現在就可以培養的呢?這裡根據筆者的自身經驗與觀察,發現有三個有助於你更快進入工作狀況、展現專業,甚至更快取得獎勵或晉升的機會。
迷你習慣(可達成之最小具體目標行為),因為難度不高所以很難失敗,所以踏出第一步就變得簡單許多。因為容易達成,成就感隨之而來(即使只是一點點),有了良好的經驗,下次要再挑戰、重複此行為就變得更容易。
現代社會裡,有時候大家比較隨意(或是隨便 O_o),當一次叫錯對方姓名時還好,一直講錯,尤其是在正式場合或在職場上初次交流時,錯字、誤植、亂喊對方職稱名字,都是扣分行為,說不定還被對方默默拿出小本本記上一筆。可怕的是,很多人不是後知後覺,而是不知不覺,然後......
有些人會宣導我們應該追求自己的熱情所在,不要管這個社會、其他人怎麼看你,做就對了。這樣的理念其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個社會有時候很現實,所以你打算離開人類社會、自給自足生活嗎?(這也是一種選擇)
公司再好,舒適的環境設備、優渥的薪資福利、傑出的部門團隊等,再豐富、再棒的資源,一般人都是帶不走的。我們很難完全預料到,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自己會變成那個不適任的成員。說到底,公司、工作是一時的,有時候為了讓公司存活下去,說重組就重組,說裁員就裁員。公司可能對你毫不留情,但你的能力卻不會背叛你。
最近在《Google如何打造世界最棒的團隊?》一書中到一句心有戚戚焉的標題:逐漸減少自己現在的工作,是主管的工作。不過也許準確一點來說,應該是:逐漸減少需要自己親手執行的工作,是管理者的責任。
幾次回到母校演講,每次總有學弟妹問到,還在學生時期,有哪些能力是現在就可以培養的呢?這裡根據筆者的自身經驗與觀察,發現有三個有助於你更快進入工作狀況、展現專業,甚至更快取得獎勵或晉升的機會。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談起會議,如果你的腦海裡浮現的還是那個千篇一律的畫面——會議室、人、輪流報告和冗長討論,那你可能還稱不上真的懂開會。 依據會議目的、規模的不同,每種會議預期獲得的產出也不同。舉例來說,藉由召開「決策執行」類會議,人們得以傳達企業策略、推動業務,並了解團隊進度;但是,當企業計畫推出新商品時
「人是互相的,如果我們對觀眾感興趣,那麼,觀眾也會對我們感興趣。」——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 《TED Talk:十八分鐘的祕密》一書指出,演講開始的前 10~20 秒是觀眾注意力的高峰,因此一定要把握開場的黃金 20 秒,讓他們覺得不專心聆聽是很大的損失。 「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
沒有什麼比政治人物、社會運動者的演說更能彰顯說服的威力,無論是爭取平權、凝聚國族向心力,或是發人深省的道德批判,一席演說,可以展現講者的精神、感動群眾,進而激發各種行動。以下介紹著名演說中鏗鏘有力的5種句型,並提供5種回話練習,鍛鍊你的說服技術。
談起會議,如果你的腦海裡浮現的還是那個千篇一律的畫面——會議室、人、輪流報告和冗長討論,那你可能還稱不上真的懂開會。 依據會議目的、規模的不同,每種會議預期獲得的產出也不同。舉例來說,藉由召開「決策執行」類會議,人們得以傳達企業策略、推動業務,並了解團隊進度;但是,當企業計畫推出新商品時
「人是互相的,如果我們對觀眾感興趣,那麼,觀眾也會對我們感興趣。」——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 《TED Talk:十八分鐘的祕密》一書指出,演講開始的前 10~20 秒是觀眾注意力的高峰,因此一定要把握開場的黃金 20 秒,讓他們覺得不專心聆聽是很大的損失。 「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
沒有什麼比政治人物、社會運動者的演說更能彰顯說服的威力,無論是爭取平權、凝聚國族向心力,或是發人深省的道德批判,一席演說,可以展現講者的精神、感動群眾,進而激發各種行動。以下介紹著名演說中鏗鏘有力的5種句型,並提供5種回話練習,鍛鍊你的說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