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問『你看過什麼?』,我們開始問了『你正在看嗎?』」
前幾天看了Gigguk最新的影片,回顧2010年代的動畫,當然,不是那種盤點式能夠代表這十年動畫的經典神作等等,而是增添了動畫整體產業的趨勢變化、播放方式、串流媒體以及從小眾娛樂走向更為社會所關注的「大眾娛樂」變化,覺得講得很不錯,裡面許多觀點非常精闢,推薦有興趣的人觀看。
〈2010s: The Decade Anime Grew Up〉
VIDEO
*
「動畫越來越容易被大眾所接觸到,這意味著觀看動畫的人也會越來越為數眾多,這個媒介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流行,驗證了我們,作為動畫迷們一直都清楚的事:『Anime is fucking great』,且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夠接處到的話,他們估計也會同樣喜歡上動畫,而這恰好是目前正在發生的事。」 「現在,這不再是一種小眾怪胎的愛好,但它現在也還沒有絕對的主流,這個媒介發展壯大了許多,但是伴隨而來的則是成長的陣痛,那些曾經在向更大眾的遊戲與電影社區出現的問題,也開始慢慢浮現在了動畫社區中」 「現在人們關注的更多都是熱門的新動畫,就像是,即使你不去每周追新番,你看的動畫估計都是在過去一年內上映的,而只有很少的會回溯到更久遠之前。誠然,在線串流媒體平台的興起,是我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實效性追到最新播放的新番的原因,不用依賴以往的粉絲字幕組,不用等每一集被烤肉,其上傳的時間和日本那邊播放的時間是時常同步的。」 「然而,最重要的事,這給了動畫一種社交性質,季節型的番劇給了我們一個發散討論原爆點,這比那種以往為成文規定的必看經典動畫的看番模式更加具象,就像即是那些休閒看番不追番的人,他們也肯定聽過像《鬼滅之刃》這種動畫,因為人人都在討論著它,比起問『你看過什麼?』,我們開始問了『你正在看嗎?』,對於我來說,這就是最大的改變。」(Instead of asking “What have you watched?”, we started asking “Are you watching?”) 「在那時,將看動畫作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對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我的意思是,我之所以會啟動我的youtube頻道,就是因為我不認識其他能夠和我一起討論動畫的人」 「現在動畫中的社交性質已經佔領了看動畫的大部分體驗」 * 這段話,Gigguk從串流平台的興起講述其為動畫帶來的巨大改變,就是「社交性質」。其實不只是動畫這一載體,連電視劇、電影甚至是書籍類如漫畫等,在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中,在講求快節奏、影像取代文字的社會裡,一切觀看的目的都不再是「欣賞」、「理解」為核心了,而是以此達到和別人討論、追上熱潮的手段。
或許這樣的講法和想法有點極端,但我並不是指這全都是負面消極的,就如Gigguk在影片裡也曾提到的,某方面來說,季番這樣的模式所帶來的社交性質,讓許多人,尤其是像我這樣喜愛動畫、漫畫的宅宅,能夠擁有更多的空間去討論、分享對作品的看法(就像我現在打得這篇文章一樣),而和具有共同愛好的人一起討論喜歡的作品是件非常快樂的事。
再回到原本的焦點上,串流平台、季番模式使得動畫從一種小眾文化變成大眾娛樂,更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轉變,動畫由原來的視覺娛樂變成帶有一定社交性質的娛樂,其觀看重點(體驗)自然也產生變化。
老實說,這會讓人有點喘不過氣,因為自己必須和別人有話題,而去追某部新番、最夯的電視劇、最受討論的電影,在和熱潮賽跑的同時,也是和時間賽跑,沒有太多餘裕可以回顧自己愛的作品,沒有可留給一顧經典風采的空間。換個角度思考,根本限縮自己觀看作品的題材,只能跟著所謂「大眾」的口味,上面Gigguk提到《鬼滅之刃》,其實以電影為例的話,就是近期的《復仇者聯盟》系列了。
在某段時間,你打開社群軟體全都是關於它們的彩蛋文、分析文、幕後趣聞,好像唯一可以和人討論的話題只有這些了。而換位出發來看,這其實就是《別對映像研出手!》第九集金森所說的具體事例。 「明明還有客人上門,卻要結束營業嗎?」 「要繼續開店,也是需要資本的啊,光熱費、損壞物件的修理費、稅金、保險費、商品採購費、運輸費,要是賣不完,這錢就白花了,而且客人不會往不方便的地方走,把錢花到各個方面,最後剩下的錢就拿來過日子,光是來幾個散客,店是開不下去的。」 「沒人知道的店,是不會有客人光顧的。」
「光是執著於充實商品沒有意義,符合時代的需求和供應以及宣傳,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太過天真了,無宣傳,不成商,沒有符合當下的作品,就是無稽之談。不要光有執著,還要思考能吸引客戶消費的內容,我會去做宣傳!」
開店其實和拍片、製作動畫是一樣的道理,明明還是有人在看這部電影、電視劇、動畫,卻要斷尾、腰斬嗎?是的,因為把錢花到各方面(扣掉成本),光是幾位觀眾,作品是撐不下去的。
沒有人知道的作品,是不會有人翻開、點開來看的。「無宣傳,不成商」,金森這句話的宣傳其實就是我們這世代的「社群媒體」、「社群行銷」,而它們的目標在於製造話題,所以具有更多討論空間、話題性的作品才是受關注的對象,社交性質佔領了大部分的觀看體驗,所以一直以來就存在的商業性質與藝術價值問題,其間差距鴻溝只會越來越大。
具有話題性、社交性質的作品,似乎是拜社群媒體所賜。
許多人開始追求最新鮮、最快速的觀看,不再是欣賞作品,而是瀏覽作品,比起問「你看過什麼?」,我們開始問了「你正在看嗎?」。
而製作方基於商業,基於生存,宣傳有時比起執著於充實商品更重要。
因此,在這個世代裡,不論是對於觀看者,還是對於製作公司來說都是 「SNS可不是玩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