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部電影最令人動容的地方在於: 「儘管我們的婚姻已經支離破碎,但是愛依然存在。」離婚,常常無奈地成為一段關係最後的樣子,《婚姻故事》用那些熟悉又平凡的日常細語、離婚官司的攻防與詰問,訴說了一段從相互欣賞到貌合神離的愛情故事,然而每當他們見到彼此追逐幸福的時刻,他們的眼神還是能為了對方而閃耀。
銷聲匿跡的自己,終究無法成就兩人的感情
「我之所以愛妮可…是因為就算很尷尬,她也能讓別人覺得自在,她很專心聆聽別人訴說,她是好公民,也很擅長處理家庭關係的危機…」查理坐在婚姻諮商室朗讀著彼此相愛的證據,每一刻都充滿愛的凝視。只是換作是妮可朗讀時,她抗拒了,這份美好彷彿是查理構建出來的,妮可就連讀信都擔心自己的文筆不如查理,最後氣憤地離開。
「我變得好渺小,我找不到自己。我們家的每件傢俱,都是他挑的,我甚至不知道我的品味是甚麼,因為我從未被詢問過我想要甚麼。」妮可慢慢脫掉武裝說出了她心裡的憂慮: 婚姻跟劇團看似把兩個人綑綁成了一體,但是妮可始終無法在這段關係中找到自己。為了成全查理對藝術的執著,妮可放棄了自己年少的追逐,遠離了西岸熟悉的家鄉。一開始他們瘋狂的愛上對方,那些遺憾彷彿都包裹著糖衣,等到哪天妮可覺得不對勁的時候,她已經不是自己。
妮可曾想: 「有了孩子,這就是我們真正的產物了。也是我真正的產物。但好景不長,孩子本來就有自己的人生,他們一離開你的身體,就踏上離家的道路」而今她不知道能為誰繼續譜寫下半段的人生。妮可的出現猶如現實生活的寫照,許多女性進入婚姻後,放棄了優秀的GPA、放棄了原有的職涯選擇,轉而面向家庭婚姻構建的符碼,將自己匿聲成為了「某某人的太太」。
我們活成了自己最不想變成的模樣
「所以,當結果是你想要的,就是約定;結果是妮可想要的,就是討論?」諾拉(離婚律師)對查理的尖銳面質,點出了這段關係的癥結。放棄追求自我是這段關係的沉沒成本,妮可仍然愛著查理,但是唯有終止這關係,才有可能以另一種姿態重新開始。是他們都沒有想到終止關係的代價竟如此高昂。
「刑事律師看到壞人善良的一面,離婚律師看到好人醜陋的一面。」從他們踏上訴訟開始,就注定沒有贏家。
查理被控訴太過自私,但是他又何嘗沒有犧牲? 才華洋溢的查理,排除了所有可能的追求,孤注一擲的投入婚姻與劇團。查理把劇團的夥伴當作家人,儘管他自己吃東西總是狼吞虎嚥,彷彿飲食只是為了滿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但是總可以記清楚每個團員的喜好。突如其來的離婚官司,讓生活脫軌,他所安裝的安全座椅不符合規範、他想展示自己能當個好父親卻割傷手臂而鮮血直流。只有孩子的扶養權他不能妥協,為的是想要證明自己跟他愛酗酒的父親不同,他可以照顧好孩子,也可以照顧好家人(劇團)。
離婚訴訟揭開彼此最不堪的模樣,曾經給予彼此的溫柔都成為法庭上的呈堂證供。兩人想要拉起剎車,阻止他們的關係在唇槍舌戰中犧牲,卻迎來了最激烈的爭吵。
「妳不管在洛杉磯還是哪裡都不會快樂,妳會找到跟我相反、比我更好的男人,然後過幾年又會反抗他。因為妳要有自己的聲音,但是妳不要聲音。妳只想抱怨自己沒有聲音。」查理近乎詛咒的說道。查理的憤慨不無道理,他們一起經營劇團、經營家庭難道不是一種選擇,難道不也度過了很多快樂的日子,如果一開始已經選擇了遷就,又怎麼能把過程中的美好全都否定? 還是我們都害怕追隨自己的選擇,因為我們害怕獨自背負錯誤選擇的代價?
另一邊,妮可控訴丈夫變成了自私、刻薄的人,就像是他的父親一樣。在自己心愛的人面前,我們卻不知不覺活成了自己最不想變成的模樣。離婚像是一面水漥積累而成的水鏡,在裡面看見了最不堪的彼此,再一腳把鏡子踩碎。
婚姻結束,愛仍在
夫妻漫長的歲月,有誰能夠完全不對不起誰。即使一開始很憤怒,但經過整場離婚訴訟後,彼此找回了對前夫的愛與感激: 妮可醉薰薰時查理下意識的前去攙扶、在查理不知所措時妮可熟稔的點出他愛吃的餐點、在庭園前彼此協力關上大門的一刻,他們的眼神都仍閃爍著光點。看著牆壁及照片交映出的空間,品嘗著曾經一起坐在電視機前以曲臂當枕的時光、曾在嘎滋作響的床架上纏綿青春時的激情擁吻、以及那一幅掛在牆上,獨屬於夫妻倆的婚姻故事。
「我認識他兩秒就愛上了他,就算愛他已經沒有意義了,我今生還是會愛著他。」看著孩子唸著最初的那封信,查理跟妮可早已紅了眼眶。我很欣賞導演透過細微的情感互動,精準地傳達結為夫妻的默契,在妮可幫忙剪頭髮、繫鞋帶等舉手投足之間他們的心是如此貼近。他們都有體貼的個性,一絲缺點、一點固執都顯得可愛,在外人看來他們就是一對令人稱羨的模範夫妻,然而所有婚姻故事都有終點,分手有時候比經營婚姻更難。
婚姻是一種人生選擇,有人在門口徘徊許久不得其入,有人進來了以後後悔太快下的決定,也有人幾經波折才知道婚姻不是彼此最後的答案。這是查理跟妮可的婚姻故事,他們曾是夫妻、曾是戀人、曾是劇團的夥伴,而今彼此發生的一切,不再與他/她有關。
IG南島電影迷
FB南島電影迷
方格子
FB顏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