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恐懼:FOMO
這幾年很流行的詞彙:FOMO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一開始試用在社交上,擔心自己不在場時,發生了什麼重要的事情,而自己錯過了。因此得參與所有的聚會,無時無刻察看手機,看朋友圈發生什麼事,擔心自己沒參與到話題、活動而落後。延伸到生活中任何錯失的恐懼,所引發的焦慮,擔心錯失股市上漲、比特幣大漲、錯失大折扣、錯失重要訊息、人脈等,而產生的從眾效應。看到生活中及媒體充斥著航海王、鋼鐵王,當沖客,而一股腦投入股市。看到周圍的人都上EMBA,都跑馬拉松,我也不該錯過。
教育上的錯失恐懼
錯失恐懼基本上就是一種焦慮。對我來說,社交焦慮不嚴重,投資焦慮不時會發生,但可以提醒自己理性思考來避免FOMO。最無法擺脫的是對教育的焦慮。擔心孩子競爭力,大家都在學程式設計,聽說可以鍛鍊邏輯思考,是不是要送孩子去學。課外才藝對升學有加分作用,趕快去上雲門、學樂器、跆拳道。台灣家長有一股集體的FOMO: 就是對於十二年國教及新課綱的焦慮,很多人決定送小孩去私立學校,避開考高中,還有聽說私立學校能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準備資料及升學面試和考試。我也無可避免的染上這個教育FOMO,也將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就讀。學校教得快,擔心孩子跟不上,再送去補習班補習。看到孩子晚上9點10點背著超重的書包,拖著疲憊的腳步回家,還得繼續沒寫完的功課,真是於心不忍。有心理醫生表示,過度壓力的學習很容易耗盡孩子的學習興趣及胃口,造成厭學症,或是沒有動力自主學習。是很有這個可能,但是就停掉補習吧,老實說,我真的不敢,擔心別家孩子在補習,我孩子在打電動中把時間消耗掉。還是有補有保佑吧!
另類選擇
很佩服那些自學或是實驗學校(尤其是國中以上)的家長們,相信他們也有教育焦慮,但是他們沒有從眾,而是以自己的孩子出發,尋找最適合孩子的方式。我有個朋友,小孩對芭蕾舞很有興趣,也獲得很多獎項,他為了孩子上舞蹈實驗班,特別搬遷到學校附近。小學畢業前,和小孩討論,小孩有強烈意願要走專業舞蹈的道路,希望到國外學習。朋友花很多時間尋找各國芭蕾舞學校的資料,帶著孩子飛到香港、美國、英國、歐洲參加舞蹈學校考試,最後德國一家著名的芭蕾舞學校給予入學許可。現在孩子已經留學3年,即將達到可以考專業舞團的年齡,持續往專業舞者之路前行。很佩服朋友,從沒有盲從的跟隨主流,而是自己積極投入幫忙蒐集資料,幫助孩子完成夢想。這個孩子從小非常的自律、獨立及堅毅,也是讓父母可以比較放心的原因。
在大陸的情況,比起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競爭壓力巨大。補教業甚至打出口號,意思是:「我們可以培養你的孩子進入好學校,或者我們培養他的對手。」大大的利用父母的錯失恐懼來達到招生的效果。最近大陸政府大打補教業,一方面是打擊這類的不當宣傳,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減輕孩子補習的壓力,和父母在補習上付出的大把金錢,從而降低養育小孩的費用,提升出生率。但是根據調查,七成的人認為不會發生效用,只要教育體制不變,高度競爭不變,就業途徑及生態沒有改變,更多人會由補習班轉到更不透明及昂貴的家教,並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3個方法解決FOMO
看了錯失恐懼這本書,其中提到幾個方法,解決FOMO:
1. 保持開放的心胸:
對於主流的選擇和非主流都保持開放的心態,不要盲從追隨主流。
2. 設下判斷標準來釐清選項是否符合目標
有人的目標是小孩開心成長,有的是考上第一志願,有的是自主學習能力,我朋友小孩目標是成為專業芭蕾舞者,目標不同,考量及決定的標準就會有所差異。根據目標定下衡量的標準。
3. 從多個來源蒐集資料,根據事實做決定
很多的焦慮來自資訊落差。我們因為對體制、學制的不瞭解而產生焦慮。多方蒐集資料,瞭解體制,瞭解各個選項的優缺點,全方位考慮,較能做出適合的決定。
除此之外,因為我們並不是為自己做決定,所以孩子的個性、特長都要考量,適度徵詢孩子的意見,找出最適合的方式。
用以上的方式重新考慮我送孩子進私立學校的這件事,絕對有教育焦慮的作祟,但也不完全是從眾的行為,還考量到此方案有適合我家孩子的原因。所以我決定暫時拋開我的焦慮,好好注意孩子的反應,和幫助他在此環境下的成長。
FOMO不全然是負面的,善用來解決焦慮
其實FOMO不全然是負面的,反而可以利用這個感受,來面對我們的焦慮。FOMO是個提醒我們的訊號:周遭有個趨勢及流行正在形成,讓我們自然而然的擔心錯過。我們可以用以上3個方法檢視,來看主流選項是否適合我們,若是,則投入;但這可不是從眾,而是經過理性思考,而非由恐懼驅使所做的決定。若主流選項不適合,則勇敢的與眾不同。
理性思考就是解決FOMO的良方!
#錯失恐懼 #FOMO #教育焦慮 #善用FOMO來解決焦慮
#理性思考就是解決FOMO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