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稿重貼)
紀錄一下北九州漫畫博物館的研究員表智之先生來臺灣分享的重點,表智之擔任過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的研究員、現任於北九州漫畫博物館,除了提供臺灣未來在漫畫博物館可能的實務經驗分享之外,博物館如何透過漫畫和觀眾對話也是我在意的地方。
表智之認為日本以「漫畫博物館」(マンガミュージアム)為名的文化設施從名稱及功能上的分類大致可分成三種類:
1、留有重要功績及作品的漫畫家個人紀念館,如「寶塚市立手塚治虫紀念館」、「石之森萬畫館」、「水木茂紀念館」、「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
2、收集所有漫畫(出版物)的「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
3、以地方出身的漫畫家為主的「橫手市增田漫畫美術館」、「高知市橫山隆一紀念漫畫館」、「新潟市漫畫動畫情報館」。
從漫畫研究的觀點而言,第三項的地方型的漫畫博物館尤其重要,因為:
1、為了長期保存逐漸增加的一手資料(漫畫出版品),以單一設施作為保存空間是不可能的。因此,以數個設施、分擔保存資料,各式各樣的地方漫畫博物館越多,也能保存更多的資料。
2、針對在地出身的漫畫家及其作品,促進觀照該地方風土民情與歷史如何影響其創作的相關研究。若是透過活用在地漫畫家相關資料的漫畫博物館,或許也能促進對地方的理解,並豐富日本漫畫的歷史意義。
除了闡述建立漫畫博物館的重要性之外,也有提到漫畫博物館收藏的來源,例如,內記稔夫的收藏作為東京現代漫畫圖書館的基礎、捐贈給明治大學委託管理;清水勳的諷刺畫收藏於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去年(2017)成立的合志漫畫博物館則是活化了橋本博的收藏,其他個人紀念館也是活化漫畫家的收藏及創作而成立的設施。這些將私人收藏轉向大眾公開展示的過程,正是博物館的重要任務。
----
透過這幾項提點,或許能突破未來落腳於臺中的國家級博物館的幾個盲點。
試圖整理臺灣漫畫發展脈絡的博物館以臺灣在地漫畫出發,肩負臺灣漫畫創作的產業發展,有時候還要承擔地方觀光亮點的工作,一間博物館有這麼多本業以外的工作,若不是能者過勞就是一魚多吃太貪心。臺灣漫畫的定義百百款,到底是在臺灣出版的漫畫還是臺灣人創作的漫畫仍未有定論。發表的媒體也從紙本的赤本、報刊、雜誌、單行本、同人誌到現在百家爭鳴的各大網路平台,作為一個國家級的漫畫博物館透過其收藏的史料正名(博物館定義)臺灣漫畫之外,更重要的是博物館的要如何面對它的觀眾們以及當下的社會樣態。以國家層級建立的博物館要承擔的責任和過往在地方出現的漫畫博物館的目的不盡相同,一個要背負相關產業發展、漫畫史料保存以及博物館教育(也許是漫畫識讀?)的機構,主管單位的文化部和地方在硬體設備完善之後要如何讓機構長存,而不至於淪為浪費公帑的蚊子館,仍待未來正式營運之後的博物館如何透過展示的可看性強化藏品的賣點,更重要的是增加觀眾們參與博物館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