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魂︳重看安妮的故事,震撼力依舊︳《安妮日記漫畫版》

2024/03/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Anne Frank's Diary: The Graphic Adaptation》

中譯版:《安妮日記漫畫版》


幾年前因為工作去了柏林,當時抽時間去了浩劫紀念碑,地面像迷宮一樣放著二千多塊水泥盒子,地下則是紀念館,館內收集了受害者的書信、日記,並將某頁句子、某段落投影在地面上,當低頭閱讀的時候,一個一個的故事呈現眼前,而我們只能默默去感受卻難以企及故事主人真實的痛苦。另有些以家庭故事呈現,猶太人是在一夕之間,整個家園、整個社區、整個文化被連根拔起,家族被分拆去不同集中營,而最後只有少數能倖存下來。最深刻是那超過幾萬小時的音檔資料庫,是為被謀殺或失蹤猶太人讀出一個簡短的傳記,看得出紀念館花時間研究查考的艱舉,而且盡可能地將故事如實呈現,幾萬小時的音檔,全部聽完是得花上六、七年時間,正因為不可能聽完每個故事,更讓人感到震撼以及沉重,那些不被聽見的故事,那些人啊,你知道館中每一個故事代表一個人,走來走去都是細細碎碎的呢喃,就像那些英魂在你附近迴盪,重複地跟你說他的故事。


這本以Graphic Novel呈現的《安妮的日記》,是為安妮原著中那些片段重新賦予對白以及插畫。起初作者Ari Folman並不想改篇這部作品,但他父母是大屠殺倖存者這回事,最終成為他跟基金會合作推出這部作品的動力。


《安妮的日記》是我初中時代學校的必讀書,記得那幾年由苦海孤雛到塊肉餘生記,老師說那是勵志故事,可我卻覺得通通像惡夢,到《安妮的日記》更覺慘痛,當時會想為什麼貧窮面前、戰爭面前,甚至在大人面前,孩子都是最無助的角色?到長大以後卻想這書也許是給將要成為大人的自己閱讀的,它讓我記住了,長大後,別成了自己討厭的那種大人。


當然我能想像今天孩子不願意閱讀的原因,卻也明白不能不讀的原因。正如作者Ari Folman說「每一年,我們都離原作更遠了,孩子們會越來越少地接觸原著,我們正面臨不再教授和學習的威脅,於是我想為它找到一種新的方式去講述故事,而圖像小說正做到這一點的。」


Ari Folman跟負責插畫的David Polonsky,同樣認為最難的地方是創造一種新方式去呈現故事,向安妮致敬而不扭曲原意,David表示他們無法假裝自己是一個躲在荷蘭閣樓裡的12 歲女孩,也不能假裝通過她的聲音說話,因為那並不出於真誠,他們反覆閱讀原著,能做的就是盡量貼近安妮的態度,例如安妮在困境之下,她的書寫仍能持續觀察力以及保有幽默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