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資訊
《樂來越愛你》(英語:La La Land) 導演:達米恩·查澤雷 主演:艾瑪·史東、雷恩·葛斯林 上映:2016 年
內容取向
☑ 給追夢人的雞湯 ☑ 音樂劇形式的浪漫戀曲
觀後感
有些好故事值得一看再看,第一次看《樂來越愛你》可能會專注在繽紛的視覺效果或感情戲變化上,第二次看就能注意到台詞以外的細節和暗示,想來也足以記錄成一篇心得了。
將夢想具體化的表現手法
《樂來越愛你》講述著努力參與面試、夢想當演員的女主角--蜜亞和想開一間爵士樂酒吧而四處彈奏鋼琴的男主角--賽巴斯汀,二人在洛杉磯遇見彼此並陷入戀情的故事。
一談到夢想,世界就變得鮮豔 大紅、大綠、大黃、大藍......我們平時不太會想穿這樣誇張的色彩,但在電影中處處可見濃豔的衣著選色,以及為美好夜晚添加浪漫的紫色氣息。彷彿映照人對於夢想,總是有種不切實際、充滿無限繽紛的想像。
一幻想未來,我們雀躍歌唱、舞動 音樂劇的演出形式,讓我想到動畫中忽然唱起歌來加轉圈的角色(上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音樂劇還是《冰雪奇緣》)。某些時候音樂及身體的躍動比言語更能表現出心情,尤其女主角蜜亞是演員,男主角賽巴斯汀是爵士鋼琴家,兩人的愛戀交織,用音樂和舞蹈來表現再適合不過。
茫茫人海尋伯樂?
電影中有非常多浪漫、動人的人聲或純伴奏插曲,不過,仔細推敲的話,你會發現歌詞除了附和當下的情境,還有另一層暗示。
這首〈Someone In The Crowd〉的大意是「千里馬找伯樂」,唱出期待被賞識自己的人看見的心聲,為了獲得伯樂的青睞必須抓緊機會,主動出擊。
Someone in the crowd could be the one you need to know The someone who could lift you off the ground Someone in the crowd could take you where you wanna go Someone in the crowd could make you Someone in the crowd could take you Flying off the ground If you're someone ready to be found《La La Land》 -〈Someone In The Crowd〉
懷才不遇的蜜亞尚未找到她的伯樂,卻遇到了同樣能影響她一生的賽巴斯汀。
走進陌生餐廳的蜜亞,被正在彈奏鋼琴的賽巴斯汀所吸引,開啟了二人的緣分。之後,他們在不同場合偶遇,甚至對唱了一曲既曖昧又針鋒相對的〈A lovely night〉,彷彿冥冥之中知道對方就是「someone in the crowd」。經過看電影、逛天文館等又唱又共舞的時光,二人理所當然開始交往,每天和靈魂伴侶過著窮困但快樂的時光。
VIDEO
一首〈Sound of Mia & Sebastian〉以不同的編曲和演奏方式,隨著情境時而浪漫、時而雀躍、時而悲傷、時而追憶,貫串二人的相識、相戀與別離。
良人可遇不可求
賽巴斯汀不只是蜜亞的男友,他還擔當了蜜亞的心靈支柱。
在蜜亞參加無數的試鏡徒勞而歸、在蜜亞哀嘆自己沒有辦法和別的演員競爭時,只有賽巴斯汀大力支持她,認為她是最棒的,不斷告訴蜜亞:「別管其他人!妳是最好的演員!」這些話語化為蜜亞內心的勇氣,無時無刻鼓舞她向前走。
蜜亞在賽巴斯汀的鼓勵下辦了一場乏人問津的獨角戲,因此灰心回到了老家。但與此同時,知名的選角導演竟然光臨那場獨角戲,並邀蜜亞參加一部大作的試鏡,也因此讓她踏上了夢想的舞台。
雖然向蜜亞遞出橄欖枝的是選角導演,但在此之前,如果沒有賽巴斯汀一路的陪伴和支持,蜜亞可能永遠沒有機會演出那場令她萬念俱灰、同時又在灰燼中燃起希望的獨角戲。
或許很多人認為當你追求人生的抱負時,不該奢望外界的幫助,應該憑個人意志去努力,但若能有一兩個願意支持你的人,你有機會走得更遠、堅持得更久。那個人可能是你的家人、朋友、未曾謀面的網友、甚至是遠在天邊的偶像,對方總是認為你很棒,連你都自我懷疑、準備放棄時,還會提起你快要遺忘的初衷。
如果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這樣的良人,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夢想是空想還是妄想?
我已經很少把「夢想」二字拿出來講了,在一邊寫這篇心得一邊碎念時,還覺得有那麼些陌生。
當我們談論到夢想,總不免收到「你有想過這樣要花多久時間、多少力氣嗎?」、「你想得太天真了,網路上那些名人只是倖存者偏差,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勸退回應;比較不客氣的甚至會跟你說「都已經成年人了應該為自己負責,腳踏實地,你的夢想能值多少錢?」這樣的酸言酸語。
這些苦口婆心的回答,也源自於大多數人真的只是夢一夢、想一想,或三分鐘熱度嘗試個幾次就再無後續,基本上夢想可以和「空想」化為等號。若你有任何一點認真的苗頭也會被掐滅,並稱之為「妄想」。
不過,當你欣賞這部電影時,不妨放下現實中的戒心,專心享受蜜亞和賽巴斯汀眼中的倔強。
二人各自花了多年時間投入喜愛的事物上,沒有能夠養家的正職工作,也一直投注在不被看好的事物上。他們屬於草莓族、啃老族、魯蛇這類的失敗人物,但那股投入全部的決心,或許是很多人出社會後所缺失的。
夢想,多麼空洞的一個詞彙啊,但我們卻邊看著他們不斷跌倒再爬起,邊感受自己鼓動不已的心跳,回憶起為了某件別人都覺得傻的事情、義無反顧的那些片段。
夢想 v.s. 正常的生活 社會大眾常常拿「麵包」當作衡量夢想的砝碼,但我認為電影在天枰另一邊放上的叫做「正常的生活」。
夢想是美好的、夢想是無限的,然而當被現實狠狠搧在地上,傷得體無完膚時,又怎能忍住不去想像「if 線」?想像自己如果依照正常的劇本走,可能獲得平凡卻安穩的生活?
蜜亞試鏡多年,經歷數千數百次的失敗後決定賭上一把,自己撰寫劇本、賒帳租借場地,演出一場獨角戲,用盡一切力氣的蜜亞這次重重地摔在地上,她後悔當演員、後悔交付青春在毫無意義的試鏡,開始想像自己本該擁有的「安穩的人生」。
賽巴斯汀收入不固定,到處為婚禮、餐廳打工,彈奏著自己不喜歡的曲子,但那時的他眼中還有對未來的期望,直到聽見蜜亞向家人介紹自己時那尷尬不知如何說起的語氣,決定加入正式樂團--但同時,他全身專注於巡迴演出和賺錢,放下了演奏傳統爵士樂的堅持,眼神也不再閃爍著光芒。
或許有人會點頭讚嘆「哦,這兩個年輕人終於想開了!」不過對蜜亞和賽巴斯汀來說,當生活回到「正軌」,一切都彷彿格格不入,彷彿割棄靈魂中最痛苦也最深愛的一塊。
最終都要成就自己的 如果電影在此結束,這部片也只會是充滿遺憾的紀錄片,幸好導演還是讓觀眾看見了黑夜過後的曙光。
蜜亞收到了意外的試鏡邀請,終於當上了知名的女演員。多年之後,蜜亞走進好萊塢的咖啡廳,結帳的女店員雙眼崇拜凝視著蜜亞,就如同當年蜜亞在這裡工作、對來買咖啡的女星一臉嚮往。
追夢看不見盡頭,我們都曾幻想過美夢成真的那一刻,但什麼時候會輪到自己,誰也無法預測。旁人只會嘲笑你過去的失敗,但沒人能斷定未來的走向。
話說回來,正常、穩定的生活究竟該如何定義呢?或許和幸福美滿一樣,不過是一個空泛的詞罷了。只要堅持做你想做的事情、過你滿意的生活,旁人看不看得起,又有何所謂呢?最終我們都要成就自己的。
感謝陪你走過燦爛時光的那個人
蜜亞的夢想實現了,不過電影沒有用傳統「從此和白馬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做收尾。
因賽巴斯汀未赴約蜜亞的獨角戲,二人近乎撕破臉地爭吵,往對方的傷疤再加一刀,這也使他們的戀情走到了終點。縱然在蜜亞參加選角導演的試鏡後,你還抱有一絲希望他們可以復合,然而,有些感情、有些事情一旦錯過了,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彼此走向不同的路途。
在最初對唱的那個山腰,二人凝望著彼此,他們知道彼此的靈魂依然契合,只是二人對伴侶的要求已有所不同,無法再陪伴彼此走下去。
這是我第一次看電影時,最戳動我的一句台詞:
Mia: "I'll always love you." Sebastian: "I'll always love you, too."
是告白,也是告別,更是感謝,謝謝對方曾經陪自己走過。夢想的路很長很遠,但他們有生之年都不會忘記這段困苦卻滿溢光輝的過往。
人生沒有對錯,我們只是做出了選擇
在電影的最終,多年後蜜亞不只成為知名的女演員,還結婚生子了。蜜亞和丈夫無意間走進一間酒吧,蜜亞看見牆上閃爍著她曾經為賽巴斯汀設計的 LOGO ,而舞台上的賽巴斯汀也瞥見了她,沉思片刻,指尖彈奏起二人相遇的那首〈Sound of Mia & Sebastian〉,在悠長、追憶的琴聲中,畫面忽然又魔幻了起來。
時光倒轉回當年,賽巴斯汀參加了蜜亞的獨角戲,大力鼓掌歡呼,緊接著是一連串的快樂時光,他們依然陪伴彼此,夢想也逐一實現,最後結婚生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二人又何曾沒有幻想過這樣的人生?然而一曲結束,他們仍然得面對自己做過的每一個決定。
蜜亞沒有和賽巴斯汀多說一句話就起身和丈夫離開了,宛如萍水相逢的過客,但在最後的最後,蜜亞和賽巴斯汀相視的那一刻,他們都知道對方沒有忘記彼此,也真心祝福彼此實現了夢想。
人生的選擇沒有對錯,總會有些既遺憾又雋永的片段,我們沒辦法回頭改變過往,但偶爾將回憶捧出來,擦一擦,那些時光依然會散發閃耀的光芒。
最後也分享我很喜歡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