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音樂替影像說故事|《E.T. 外星人》電影讀書會心得|音樂對我來說......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外星人用意念抒發感情,而配樂家用音樂傳達情緒。」—讀書會活動簡介


最近參加了有序音樂舉辦的影視音樂讀書會Ep.8 : 作曲家 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與《E. T. 外星人》,請到兩位作曲老師,和群眾一起討論配樂與電影畫面間的關係。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透,可選擇性閱讀)

《E. T. 外星人》這部早期的賣座電影,講的是男孩Elliott與外星人E.T.之間的冒險與情誼。想必大多數人都有看過,而經典台詞「I'll be right here.」也烙印大家心中。


前幾天第一次看E.T.這部電影,我用眼睛,看故事、畫面與人物情感,E.T.這個角色長相奇特,但行為頗有喜感,與主角間的情感連結也令人印象深刻。而對配樂的印象就是主題旋律很有記憶點,依稀覺得很厲害。


在讀書會第二次看E.T.,在作曲老師的引導下,我用耳朵,聽音樂、明暗與角色主題,看配樂如何營造氛圍、切分段落,並串起情感。


再一次觀影,老師帶我們聽著配樂中的細節,音樂被重新詮釋,在耳中有了意義。

哪個旋律代表E.T.?哪個旋律代表反派人類,而音樂下的點和畫面又有何關係?


身為群眾的我們,也主動彼此分享的感受。


有人認為這部早期電影的畫面其實很破碎,劇情推進也很突然,單看畫面可能不明所以,但正是透過音樂的魔法,替影像說故事,串起人物情感,讓影像有了生命


打開耳朵後,我則發現第一次看沒有注意的地方。Elliott問E.T.是從哪裡來的,E.T.就用超能力將水果漂浮在空中,表示來自外星。這裡一開始的音樂是E.T.的主題,但到一半突然驟變。


Elliott走向檯燈盯著它看,Elliott的哥哥就問:「那是什麼?」Elliott說:「不知道,很可怕。」


當我意識到,這裡的音樂其實是切換成反派人類主題,突然明白,原來E.T.和Elliott的感受正在同化,檯燈刺眼的白光,應是象徵反派的人類拿著手電筒,追捕E.T.的畫面,而這是單靠影像無法說明的。


我第一次看不懂的情節,第二次居然透過音樂看懂了。真神奇。


我覺得挺值得觀察,也很有趣的是,老師提到的其中兩點;一是E.T. 主題的變奏,前面兩音是五度,E.T.出現時是完全五度,兩人相見時是同音型下移一度;而在Elliott未確定E.T.是好是壞時,前兩個音是減五度,營造了懷疑與不確定感。這是單看畫面時不會注意到的,作曲家巧妙營造的氛圍。(BTW,此篇就不做詳細音樂分析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音樂來聽)


二是Elliott在跟E.T.介紹車子時,此時音樂用低音長音,營造一種朦朧感,似乎暗示Elliott講的話在E.T.聽來很模糊,明顯心不在焉(笑)。當車子被塞進E.T.口中,主題音樂浮現出來,暗示兩人有了真正的互動。(也預示後來的發展)


有人說這段也像畫面上的後景,慢慢變到前景的感覺。無論如何,這個魔術般的瞬間,及藏在音樂裡的意義,要用聽才能聽得出來呢。


而我很喜歡John Williams的配樂,是他能用音樂在黑暗中創造微光,也能在明朗中增添陰鬱,或迅速轉折,使觀眾心情跟著起伏,是厲害之處。不愧是配樂界翹楚。

聽著講解一邊觀影討論,結束仍意猶未盡。感謝有這次的讀書會,請來兩位作曲老師用心的解說,也讓我想起從前在學校上音樂課的情景。遠離學校後,逐漸遺忘配樂課上老師到底說了什麼(笑),那些關於主題、角色、明暗的記憶,好像一一重新被拾起。騎車回家的時刻,滿腦子都是主題音樂的旋律,心有一種遼闊的感覺。


想起從前很熱愛音樂的我,在日復一日的工作日常中,感覺有點迷失,偶爾想創作,但常提不起勁,生活彷彿削弱了創作的動力。


音樂對我來說,到底是什麼呢?


透過這次討論,我好像重新拾回了些什麼。也在John Williams的音樂中,重新體驗到音樂的偉大,他以某些秩序將音符排列,產生魔法般的片刻,以及震動心弦的瞬間。


啊,我想那是我熱愛音樂創作的理由之一。


將自身的感動、想傳達的理念,透過音樂,傳遞給人們,是音樂的美妙之處。或許現在對音樂的感覺、對未來都還有些模糊,但能確定的是,我想繼續創作音樂。


感謝看到這裡的你,如果你也遺失了曾熱愛的事物,不仿替自己重新創造一個環境,尋找曾經屏息的瞬間,讓心臟再次跳動吧。

    從平凡日常中挖掘美好。記錄當下最真的體驗與感動,留給未來的自己回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