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26章】根性之重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經文:
王弼本: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帛書(校):
重為輕根,靜為趮君。是以君子冬日行,不離其甾重。雖有環官,燕處則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趮則失君。
楚簡:
註:
1. 帛書中的「趮」,同躁。
2. 環官,環讀營,為「營觀」,意思為華美的宮室。
Photo by Emily Sea on Unsplash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君:君主、主宰。
人都有「神性」,
「神」是意想、意念、覺、靈性;
「性」是個性、特性、本質、本性。
重、輕偏向「」,
靜、躁偏向「」。
:塑本、固本、沉穩、定心。
:輕忽、怠慢、輕蔑、失性。
:化思、守中、氣沉、聚核。
:意亂、情迷、浮躁、迷失。
重、輕、靜、躁皆是人的基本特質,就像七情六慾一般,每一種特質每個人都有,只是有輕淡濃烈的差別,於經文中,說明輕與躁的表現,應須以重和靜為核心,才不會失常。
神性有正向跟反向,重、靜是人本來就有的正向神性,輕、躁則是反向,似乎很少出現純正向或純反向的人,大多都是同時具有正向與反向,而一個人的好壞,就看是以正向主導還是反向主導,主導的核心是存於裡層。
人的意識複雜,且容易受侵擾,常停留於表層,而忽略裡層的神性。舉例來說,我們的腦袋不斷地接收「訊息」,不自覺地挑選自己關心的內容,沒興趣的就不上心,看起來好像有篩選過,但其實是「被引導」的結果,然後再產生認知、想法、情緒。
被誰引導?
信任的意見領袖?過去的經驗總結?周遭團體的渲染?
應該不是,這都還是在表層。
真正的主導者是在裡層,是否是潛意識?可能是,但我認為是造就潛意識的來源。
那可能是個人累世記憶、集體意識、萬物磁場、自然法則......等等,很複雜,我也不懂。
所以只能先剃除外在訊息的干擾,謙卑地探索內在,先讓心靜下來,不隨外界起舞。心定才便於找到本心,以本心為始,才能發掘正向的神性。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輜重: 古時軍需用的載重之車,可延伸為供應日常所需,另,河上公註:輜,靜也。
不離輜重,可譯為:不離基本樸實厚重之精神。
榮觀:華麗的宮闕。
聖人在面對每一事物,心境時刻保持著「重、靜」的狀態,即使有利益財貨,仍然超脫,不受影響。
這段不是在貶低財貨,財貨本來就有其重要性,財富的多寡跟本性沒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人會因為想要更多而失去本性,「超然」是將能掌握的財貨用於創造價值,而不被其勾起慾望。
這跟勸人不要利慾薰心有點不同,此處的「超然」似乎在描述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由本性所發,要找到這樣的本性,才會有超脫的心境,這可能也是為何能終日不離輜重的核心基礎,要有這樣的基礎,「超然」才會順理成章。
Photo by Arto Marttinen on Unsplash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然而,掌權者容易以身「輕」天下。
擁有更多資源的人,往往想掠奪更多資源。
心無根,便常感匱乏,心生空蕩,終日徬徨,無法安定,需取補些什麼,以安撫內心。慾望無窮便是從無根開始,然後不斷掠奪,無論是物質或非物質,能填充的、能取得的,能拿則拿,不管自身有意無意,心裡欠缺,就像餓鬼撲食,只為讓身心滿足。
當無根之人掌握權力與資源,天下對他來說,如同待宰的羔羊,想取便取,當資源耗盡,民怨沸騰,一切遭受推翻,又進入另一個新的週期。
是否就這樣無止盡的循環下去?
我想,時代已經在改變,獨佔、掠奪是舊世界的思維,共享、共榮的心態已經出現。
我們正處在新舊世界交替的時間點,舊世界的人無根,所以需要靠搶掠他人,才能過好自己;新世界的人自帶能量,自給自足,又能分享他人,讓周遭都能發掘各自的善。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1會員
    47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ac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域中四大,各有法則,有法則便有規律,有規律便有時序,有時序便能運轉,道、天、地、人一脈相承,道法自然,以定運行規則;天法道,以充沛生機; 地法天,以化育萬物;人法地,以生存得道。
    萬物的運作,一旦出現反常,便會開始回歸正常,事不會一直持續在過「度」的狀態,保持中庸,平穩運作,不足需補、過多需減,以身心去感悟,去拿捏自身與外界之間的平衡,理解平衡點,自然而然就會謙卑,且不會過度謙卑。
    從希言自然到焉有不信,似乎在說明道與自然包覆一切,而人的意識只停留在自己區劃的領域,難以體會宇宙的包羅萬象,人的生命短暫,但應有其天命與任務,了悟自然之道,或許能活出自我,遂與天合。
    放下自我,使意識回歸自然,觀自身存在,循本心之志,理解道的運作,體悟自己身在道中,與萬物無異,同屬於道的一部分。
    孔,可解為大,或為空;容,也兩解,一為形象,二為容納,因此「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有兩種涵義:一是大德之人,無所不容,循道而作;二是以空為德,乃能動作從道。
    「學」的本質是向外接收訊息,訊息虛虛實實、詭譎複雜,如果沒有一套過濾系統,便容易受訊息影響,隨之起伏,如此心就不定,越「學」越憂心,所以「絕學」並非拒絕學習,而是心中須有一把尺,藉以辨清並防止訊息對身、心、靈的各種影響。
    域中四大,各有法則,有法則便有規律,有規律便有時序,有時序便能運轉,道、天、地、人一脈相承,道法自然,以定運行規則;天法道,以充沛生機; 地法天,以化育萬物;人法地,以生存得道。
    萬物的運作,一旦出現反常,便會開始回歸正常,事不會一直持續在過「度」的狀態,保持中庸,平穩運作,不足需補、過多需減,以身心去感悟,去拿捏自身與外界之間的平衡,理解平衡點,自然而然就會謙卑,且不會過度謙卑。
    從希言自然到焉有不信,似乎在說明道與自然包覆一切,而人的意識只停留在自己區劃的領域,難以體會宇宙的包羅萬象,人的生命短暫,但應有其天命與任務,了悟自然之道,或許能活出自我,遂與天合。
    放下自我,使意識回歸自然,觀自身存在,循本心之志,理解道的運作,體悟自己身在道中,與萬物無異,同屬於道的一部分。
    孔,可解為大,或為空;容,也兩解,一為形象,二為容納,因此「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有兩種涵義:一是大德之人,無所不容,循道而作;二是以空為德,乃能動作從道。
    「學」的本質是向外接收訊息,訊息虛虛實實、詭譎複雜,如果沒有一套過濾系統,便容易受訊息影響,隨之起伏,如此心就不定,越「學」越憂心,所以「絕學」並非拒絕學習,而是心中須有一把尺,藉以辨清並防止訊息對身、心、靈的各種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善用資源而非積聚成山,重視效益形成良性循環。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去了各種書店來決定下一本想學習的書 看到了道德經才發現竟然沒好好認真的讀過這部名作😅 所以就決定是它了✅ 有逐字對照的中英文、英譯、中譯三個部分🤗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善用資源而非積聚成山,重視效益形成良性循環。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去了各種書店來決定下一本想學習的書 看到了道德經才發現竟然沒好好認真的讀過這部名作😅 所以就決定是它了✅ 有逐字對照的中英文、英譯、中譯三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