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於6日在倫敦西敏寺接受加冕,由現任坎特布里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威爾比(Justin Welby)主持典禮,正式成為第四十位在西敏寺加冕的英國君主。
根據
今日基督教的報導,查爾斯國王在宣誓中承諾,在他的權柄之下願意「維護神的律法和福音的志業」,管轄他所統領的大英王國、北愛爾蘭,以及其他英屬的地域領土。
在加冕儀式中,威爾比大主教將服侍稱作「行動中的愛」,如同耶穌基督的謙卑,雖然擁有萬王之王的榮耀,但卻是為了十字架和荊棘冠冕而放下特權。
「萬王之王,耶穌基督,受膏不是要被服侍,而是要服侍。他創造了良好權威的不變法則,權力的特權伴隨著服務的責任。」
「服務是行動中的愛。我們在照顧最弱勢群體時看到積極的愛,在我們培養和鼓勵年輕人的方式中,在保護自然世界的方式中,我們在我們的國王其職責生活中看到了這些優先事項。」
英國君主也是信仰的「捍衛戰士」!
根據
總理基督教的報導,國王被稱為「信仰的捍衛者」(Fidei Defensor)已有500年的傳統,這也是完整且正式的合法頭銜,在公告和議會傳票的官方名稱中也時常出現,而這頭銜最早可以追溯到亨利八世(Henry VIII)統治時期。
1521年,教皇利奧十世(Pope Leo X)頒布一份憲章,授予亨利八世Fidei Defensor的頭銜,以表彰他可能與摩爾(Thomas More)和紅衣主教(Cardinal Wolsey)共同完成的論文——七聖禮的辯護(Defence of the Seven Sacraments)。
因此,Fidei Defensor的頭銜(女王為Fidei Defensatrix)便流傳下來,偶爾被教皇授予其他君主,像是蘇格蘭的詹姆斯四世(James IV)和詹姆斯五世(James V),而1546年與羅馬決裂之後,議會通過法案授予亨利八世這個頭銜,而後代英國君主也隨之繼承相同的頭銜。
英國國教意味著什麼?英格蘭教會?
英格蘭教會又稱為「被建立的教會」(established church),表示它是根據法律所建立的教會,於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和隨後的統治時期的定居點中建立起來,與國家有著獨特的關係,旨在平息英國的動盪改革時期。
在2012年的鑽禧慶典上,伊麗莎白二世(Elizabeth II)女王 發表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演講,解釋了多信仰社會中的國教概念。
「我們國教的概念偶爾會被誤解,而且我相信,人們普遍低估了這一概念。它的作用不是捍衛英國國教並排斥其他宗教,相反地,教會有責任保護這個國家所有信仰的自由實踐。
「它無疑為其眾多追隨者提供了身份認同和精神維度,然而,英國國教溫和且堅定地為其他信仰團體和無信仰者創造了一個自由生活的環境。
「教會融入了這個國家的結構,幫助建立了一個更美好的社會,——與越來越多其他信仰的人為了共同利益而積極合作。」
捍衛信仰,國王陛下的登基演說
查爾斯國王在登基後首次向全國發表講話時表示,「君主制的角色和職責也依然存在,君主與英格蘭教會的特殊關係和責任也是如此——我自己的信仰所在的教會也是如此根深蒂固。
「在這種信念和它所激發的價值觀中,我從小就被教導要珍惜對他人的責任感,並以最大的尊重來維護我們獨特歷史和議會政府制度的寶貴傳統、自由和職責。
「正如女王本人以如此堅定的奉獻精神所做的那樣,我現在也鄭重承諾,在上帝賜予我的剩餘時間裡,將維護我們國家核心的憲法原則。」
捍衛信仰,如何得到神的加冕?
加冕受膏在舊約聖經中就有出現,以色列的掃羅王和大衛王都是神所揀選的君主,也是先知奉神的命令為他們來受膏,這也代表說是蒙神悅納的人選。然而,我們看到的是掃羅王沒有堅持對神的信仰,擅自越矩獻祭並求問交鬼的婦人,而大衛王雖然相當依靠神的幫助,卻在情慾上犯了罪並流了多人的血。
當然,加冕儀式是一種「君權神授」的象徵,也會是以神的旨意來統領國家的基本原則,簡單來說,堅守信仰的規範便能夠讓國家平安興旺,也是讓人民走在蒙神賜福的道路上。然而,現在的皇室繼承越趨向一種傳統形式,而統治的實質權力也來自民選的政府代表,加冕儀式是否真正符合神的心意呢?
查爾斯國王的加冕登基,不只英國的主教們聚在一起給予祝福,佛教、印度教、猶太教、穆斯林和錫克教等宗教領袖也共同參加,反映出英國當前信仰多元的社會環境,也會是尊重包容不同宗教的信仰精神。
希望查爾斯國王能夠以信仰為根基,為大英王國和全世界的和平發展守望禱告,讓人民能夠同享耶穌基督福音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