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受害者,一切都是別人害我,是他們欠我,所以他們理應要還我!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切都是從「關係」開始

我從我小時候開始寫起,寫到了我的初中、高中再到大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所描述的內容,其實都是在圍繞著一個主題,這個主題是甚麼呢?就是「關係」。

不論是之前寫到有關於我的愛情也好,學校也擺,或是目前在寫我的原生家庭,裡面所呈現的,都是在圍繞著這個主題去引伸或是發展。

在愛情當中就是和所喜歡的人或是戀人如何建立關係;在家庭中就是如何和家人建立關係;在學校就是和同學、朋友如何建立關係;在社會上當然就是如何與同事建立關係,不論是那一個場景都是和「建立關係」有關。

我到底是想建立一個怎樣的關係呢?每個人可能都有不一樣的想法或是理想的樣子,就我而言,我一直追求的是一種「有人有我」我的關係。意思就是在關係中,有你的部份也有我的份,兩個人是互相參與,有來有往,你願意傾聽我,我也願意傾聽你,不管是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我的戀人,我的同事我也是如此希望,再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雙羸的關係。因此在我過去的文章當中你會發現「所有一切的掙扎,拉扯其實都是源自於自我對於這個理想關係的希望或是絕望,還有就是為了達成創造心中理想關係的方法和想法。

先是想利用同理心、溝通技巧、說話方式、關心別人想以此來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同,但反而是變得沒有了自己,害怕受傷,而封閉起來,把「不在乎」成了口頭禪這就是中學時期的我。

發現這個方法沒用後,又翻過來怨恨他人,想要補償那段自以為顧及了別人,對人有同理心就是愛人,尊重人的表現,最終導致遍體鱗傷的自己,又成了另一個極端「自私、任性、不負責任、耍廢」的自我。這其實就是對上一次個的自己的一個反動,也是這個模式的我貫穿我整個大學時期,甚至昆是出社會工作,也是以此為核心—補償。

在補償的途中發現「一切的根源來自於原生家庭」就是我們出生後,第一個接觸到的學習「建立關係」場所。而我也把這個時稱為「情緒大爆發時期」。

情緒大爆發時期

在上一篇文章我有提到說,我把我對我媽壓制以久的怨恨、不滿、委屈、憤怒一點一點的發洩在我媽的身上。小時候那個受了傷的自己把傷壓制了,現在長大後的我把這個結疤撕開,裡面的東西就如洪水大爆似的爆發出來,又加上那時的我蠻享受做一個自私的人,因此就更加容易把我的情緒發洩在讓我難過的人身上,誰讓我難過,我也不想讓那個人好過!

又是寫到這裡的時候,我自己回想起這一段,才發現到它的重要性。也就是因為有了一段時間,我才漸漸有了能量去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或意見再一次表達出來,又或是將自己的情緒用一些方法發洩出來,現在能夠做得愈來愈順,我想就是在這個時間打下好的基石吧。

這個時期的我怨恨著所有事,我的朋友、我的老師、工作、學校、交通,一切不順如我意的東西我都恨。我也沒有再像以前那樣去同理,瞭解他的狀況,只會以自己的情況和感受去作出行為與反應。不順如我意的人就是不重視我、不喜歡我、不體諒我!當時的我就是這麼的極端。

因此我也聽到我的朋友說「你變了!」,「你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樣」或是會明顯的感覺想與我減少接觸,其實這些我都看在眼裡,因此我更恨,更恨我的情緒愈大,然後就用一些酸言酸語來攻擊對方,希望讓對內疚,讓對方痛苦,這也是我貫用技。成果如何?一點效都沒有用,他們還是一樣,照樣的拒絕,照樣的不理會我,我也一樣,照樣的酸言酸語、照樣的發脾氣,給話他聽。很討厭是吧!

當時的我的確是有點像一隻寄生蟲,寄在對方身邊,吃他的、用他的、住他的,而且我其實知道對方介意,但我選擇無視,直到逼到別人受不了開口的時候,一切已經都晚了,但我仍然是我行我素,照樣的做一個任性又自私,只顧自己的人,提著彌補的理由來,把自己推成一個受害者的角色。

一切都是別人害我的,與我無關

但我是真的享受著這一次嗎?答案是不是的,一個人也把自己弄成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感受到假裝不知道,心裡其實不好受。我還那是人間清醒,我知道我自己在騙自己,只是我的委屈勝過了理智,才讓我自己繼續假裝下去。

自己騙自己是在痛苦的,每當我自己的行為太過過火,最終傷害到了別人的時候,我的心其實是很內疚的,但我的怨恨又再一次勝過了我的理智,所以,我又繼續做我的受害者,把這次傷害當成是別人欠我,現在來還我。

我就帶著這樣的心態畢了業,回到自己的家,找了份工作,開始了我正式的工作生涯。

原本選擇修讀這個學科是希望可以利用所學幫助別人,到了真的畢業出來社會工作,我的想法已經變成「我所學的其實幫不了人,也沒有誰可以幫得了誰,人只能自救,自己幫自己。」因此我把我所有所學的放在自己身上,用來幫助自己,救我自己。其他人死活與我無關!他們是怎樣的感受與我無關!只要他們不開口,沒有主動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或是意願,我就算明知道他往前是個洞我也會閉口,看著他掉洞裡去,等有一天他來找我或是主動表示希望我能夠幫他,我才會幫,要不然他就算真的死了,我也覺得與我無關。

工作的期間,我就是帶著這樣的心態來上班,同事都說覺得我很冷漠,我卻享受著這份冷漠帶給我的獨處與寧靜,把自己與社會與他人切割開來,把心力都放在「如何讓自己得到休息」上面。混亂的七年大學生活,迎來我兩年半的休息時光。在這休息時光裡;唯一來防礙我的就是我的媽媽。

你能夠閉上嘴嗎?

回到家後,最麻煩的存在就是我的媽媽。因為現在的我已經不再認同他的想法與價值觀,因此不管是在處事上,找工作上,未來的想法上我們都有很大的分岐,我倆變得常常吵來吵去,「相處容易同住難」以前我還能在大學宿舍躲開他,現在我只能直面迎接她。

在這兩年半是我對我媽媽的所有負面情緒最強原的強烈的時期,在這時期我對我只不滿、不滿、最後還是不滿!你每天對著一個你覺得不滿的人,你又那會過得好,所以我回到家就馬上回房間,能夠不出房門就不出。

我對我媽的要求也不過份,就是希望他可以閉上嘴就好。他可以不認同我的做法,也可以不支持,但希望她不是對我的做法和選擇給意見或是給評價,我真的不需要,我想要的就是閉上嘴就好,但是他還是沒法做到。

下一篇就是我描述過去的最後一篇,之後就會開始分享點其他的事情。這次這篇依舊覺得打得不太順,好像是只要打到關於我的家庭的事,都會打得不太順。改天我要去找找看當中的原因。

感謝各位看到這裡,我們下篇再見

32會員
28Content count
寫完了自己成長內心掙扯的過程,發現自己最能夠與人分享的就是自己的失敗經驗,而我把時間花的最多的就是自的療癒,也是我在我文章裡所提到的「回家之路」。我想把嘗試過的方法或者曾經迷惑、不解、或是做錯路的經歷分享出來,讓也走在或是正想要走在回家之路的人,多一個參考,感謝各位,請多多支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別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回家」之路到了這一步,才發現所有一切的徵結點都回到了我成長的根上—我的家。 家是我們第一個接觸到與人建立關係的地方,一切與人的建立關係的習慣、習性、性格、方式都是由此開始 當我開始發現並且承認,我不想再像我媽媽那樣過生活,我有我想要過的生活模樣和成為的樣子,也許這個樣子,這種生活,不被人們認可
步入了職場多年,我早已不是那個每天放學,回到家後在煩惱著要去那裡玩的初中生,也不是每天起床因還未想出期未報告的內容而苦惱的大學生,而是每天都要為金錢而煩惱,有著各種人生責任要擔負的社會新鮮人。然而,我的心裡是很不喜歡現在這個因環境的轉變而要逼著長大的自己,這並不是我喜歡的模樣。 成長意味著要去肩負很
好奇心 我記得我在初中、高中的時候就有這個疑問「為甚麼那麼多人選工作不是選回自己本科專業?竟然不選它,當初又為甚麼要選這個科目?」我那時帶著這個「好奇心」問了很多的大人,你們猜他們是怎樣回答我? 最多人的回答是「當初只是想要讀大學,那個科系都不重要。」這個是我最常聽到的;也有的是「當初喜歡的科沒選上
我曾聽說過一句話「小時候我們覺得甚麼都是真,非常的較真;再長大一點,又發現原來甚麼都是假的;又到後來,我們又發現原來,世界上是有真有假,到最後,我們已經無所謂真假。」 初見自己的家庭 去到大四那年,那年有一門課程是在說家庭對整個家庭成員如何互相的影響,以及是如何被影響。那個時候的我,已經開始覺得「自
「它們」一直都在 我成功的完成了三階的培訓,成了電話輔導員,但過程並不順暢。在這一年多裡面,我不斷的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我所選的專業是不是真的適合我,覺得自己現在好像遇到了瓶頸,學了快三年多了來來去去都一樣,覺得自己無法再提升自己。 這樣的自我懷疑,一直圍繞著我的大三時期,好死不死的,大三時期的課是最
我們常會說「我還未準備好」,其實根本就沒有「準備好」這件事,萬物都在變動,我們又怎樣保證事件一定是照我們所想、所計劃進行。放手吧、放手一拼,也許事件的發生是我們意想不到。 做自己實驗室 休學了一個學期,我重新復學,復學後遇到了影響我往後一生的事,就是我遇到了我的啟蒙老師和我的小家人。 復學後,我去了
我的「回家」之路到了這一步,才發現所有一切的徵結點都回到了我成長的根上—我的家。 家是我們第一個接觸到與人建立關係的地方,一切與人的建立關係的習慣、習性、性格、方式都是由此開始 當我開始發現並且承認,我不想再像我媽媽那樣過生活,我有我想要過的生活模樣和成為的樣子,也許這個樣子,這種生活,不被人們認可
步入了職場多年,我早已不是那個每天放學,回到家後在煩惱著要去那裡玩的初中生,也不是每天起床因還未想出期未報告的內容而苦惱的大學生,而是每天都要為金錢而煩惱,有著各種人生責任要擔負的社會新鮮人。然而,我的心裡是很不喜歡現在這個因環境的轉變而要逼著長大的自己,這並不是我喜歡的模樣。 成長意味著要去肩負很
好奇心 我記得我在初中、高中的時候就有這個疑問「為甚麼那麼多人選工作不是選回自己本科專業?竟然不選它,當初又為甚麼要選這個科目?」我那時帶著這個「好奇心」問了很多的大人,你們猜他們是怎樣回答我? 最多人的回答是「當初只是想要讀大學,那個科系都不重要。」這個是我最常聽到的;也有的是「當初喜歡的科沒選上
我曾聽說過一句話「小時候我們覺得甚麼都是真,非常的較真;再長大一點,又發現原來甚麼都是假的;又到後來,我們又發現原來,世界上是有真有假,到最後,我們已經無所謂真假。」 初見自己的家庭 去到大四那年,那年有一門課程是在說家庭對整個家庭成員如何互相的影響,以及是如何被影響。那個時候的我,已經開始覺得「自
「它們」一直都在 我成功的完成了三階的培訓,成了電話輔導員,但過程並不順暢。在這一年多裡面,我不斷的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我所選的專業是不是真的適合我,覺得自己現在好像遇到了瓶頸,學了快三年多了來來去去都一樣,覺得自己無法再提升自己。 這樣的自我懷疑,一直圍繞著我的大三時期,好死不死的,大三時期的課是最
我們常會說「我還未準備好」,其實根本就沒有「準備好」這件事,萬物都在變動,我們又怎樣保證事件一定是照我們所想、所計劃進行。放手吧、放手一拼,也許事件的發生是我們意想不到。 做自己實驗室 休學了一個學期,我重新復學,復學後遇到了影響我往後一生的事,就是我遇到了我的啟蒙老師和我的小家人。 復學後,我去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20230127 那時候我坐在後座三個位置的中間,抱著一個藍色的、雙肩是繩線的包包,問: 「我們要去哪呢?」他們說: 「要把你賣掉啊!」然後哄堂大笑,笑聲從右後方傳到副駕座位,再傳到方向盤上而後到左後方,形成好像一充氣牆將惴惴不安的我壓擠在其中。我知道他們要把我賣掉了,劍突後方的位置第一次感覺下沉到
Thumbnail
在今年三月,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充滿身邊人痕跡的人,當時的我很快樂,我意識到,原來我過往不僅帶著身邊人的痕跡活著,我還活成了他們,於是我決定開始尋找自己的碎片,但我卻因此迷失了自己。 所以,我現在成了什麼模樣? 我得相信自己是一個有痕跡的人。
1.自律帶來自由? 我也在聽過「自律不一定會自由,但會得到更好的自己。」 不管怎樣,沒有人不想要自由吧!那...什麼是自由? 我對自由的看法,是一個不被別人管理、限制、要求,想做甚麼就做甚麼(不影響他人前提)。 簡單來說,我對自由定義,就是 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的人! 要做就要全力以赴!
Thumbnail
近日,我甚至認為,對一個人相當高級的評價中,應該有「潔」這樣的品性。「潔」給人的感覺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出淤泥而不染」的。 清潔、整潔、純潔、高潔、淨潔、廉潔、聖潔……若不是出於對這一類品性的嚮慕,婚紗的代表色何以是白色?
Thumbnail
我是一個常常憂鬱的人。   那是五歲限定版的世界,我永遠回不去的五歲,回不去的世界。         五六歲幼稚園時期,是我活到目前為止最快樂的日子。那時的煩惱只有三個, 我的腸胃不好,每天吃完午餐後就得去老師辦公室吞土黃色的藥粉,難吃到我懷疑那跟地上的土唯一的差別就只是它裝在藥罐裡。 我
在這篇文章中,我打算由語言的角度切入,去談我的身分認同(族群認同)。並援引一些資料談論語言是否為形成「台灣人」這個共同體的因素。
Thumbnail
因為感到自己所在地歷史將被刪改而感受到危機感,繼而發現自己對自己所在地歷史一無所知的人的反思。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20230127 那時候我坐在後座三個位置的中間,抱著一個藍色的、雙肩是繩線的包包,問: 「我們要去哪呢?」他們說: 「要把你賣掉啊!」然後哄堂大笑,笑聲從右後方傳到副駕座位,再傳到方向盤上而後到左後方,形成好像一充氣牆將惴惴不安的我壓擠在其中。我知道他們要把我賣掉了,劍突後方的位置第一次感覺下沉到
Thumbnail
在今年三月,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充滿身邊人痕跡的人,當時的我很快樂,我意識到,原來我過往不僅帶著身邊人的痕跡活著,我還活成了他們,於是我決定開始尋找自己的碎片,但我卻因此迷失了自己。 所以,我現在成了什麼模樣? 我得相信自己是一個有痕跡的人。
1.自律帶來自由? 我也在聽過「自律不一定會自由,但會得到更好的自己。」 不管怎樣,沒有人不想要自由吧!那...什麼是自由? 我對自由的看法,是一個不被別人管理、限制、要求,想做甚麼就做甚麼(不影響他人前提)。 簡單來說,我對自由定義,就是 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的人! 要做就要全力以赴!
Thumbnail
近日,我甚至認為,對一個人相當高級的評價中,應該有「潔」這樣的品性。「潔」給人的感覺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出淤泥而不染」的。 清潔、整潔、純潔、高潔、淨潔、廉潔、聖潔……若不是出於對這一類品性的嚮慕,婚紗的代表色何以是白色?
Thumbnail
我是一個常常憂鬱的人。   那是五歲限定版的世界,我永遠回不去的五歲,回不去的世界。         五六歲幼稚園時期,是我活到目前為止最快樂的日子。那時的煩惱只有三個, 我的腸胃不好,每天吃完午餐後就得去老師辦公室吞土黃色的藥粉,難吃到我懷疑那跟地上的土唯一的差別就只是它裝在藥罐裡。 我
在這篇文章中,我打算由語言的角度切入,去談我的身分認同(族群認同)。並援引一些資料談論語言是否為形成「台灣人」這個共同體的因素。
Thumbnail
因為感到自己所在地歷史將被刪改而感受到危機感,繼而發現自己對自己所在地歷史一無所知的人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