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同步發佈於 Junqi's Blog,有興趣的歡迎來我的部落格支持一下。
當初是在文化幣還沒發行、在逛鴻圖書局時看到《交易聖經》、《交易聖經2》兩本書放在一起,翻閱一下下看了內容大鋼後就決定購買。這本書真的是近期閱讀的書籍裡面,數一數二精華的一本。
雖然我購買了這系列的實體書籍,但事實上我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新買的二手電子書閱讀器 BOOX Note 上閱讀本書。這同時也是我第一本用電子書閱讀器閱讀完的電子書籍。
回到這本書的標題《交易聖經》,他有真的符合這個標題嗎?
我認為是有的,在我以往閱讀的書籍中,較差者都專注在敘述他們賺錢的「祕決」及交易方法,完全不及交易的全貌、較佳的如《海龜交易法則》使用一套確實存在市場上的整套交易系統,向讀者介紹交易需要的重要觀念。但都沒有像這本書這麼完整。
如同這本書的副標:六大交易致勝通則,建立持續獲利的贏家模式
這本書,若有機會十分推薦閱讀。
成功的交易需要我們擁有「情緒定向」(Emotional Orientation),意思是我們需要在交易的過程中擁有較高的情緒穩定度、不被情緒左右。
我們要先釐清好交易的真實目標:「管理風險資本並賺取期望值」,請注意,交易的目標不應該是「我要在最短的時間賺到大錢」、「穩賺不賠」。
我們需要保持比較「溫和」的期望,避免過高的報酬期望帶來過大的挑戰性。我們也要避免將賠錢的交易拖延下去,應該盡快把賠錢的部位平倉。
畢竟只有存活在市場上,你才有繼續賺取期望值的可能。
許多交易人會發生的致命錯誤:
只有在承受過許多虧損之後,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收益。
最佳的輸家,就是贏家。
既然交易的核心是「賺取期望值」,我們不應該太重視「準確率」。這點跟許多人看待金融市場的看法向左,很多人都覺得「我要預測出這檔股票會如何發展」、「我要知道哪檔股票即將會漲停板」才能賺錢!但不然,你必須接受的是,市場有其隨機性。
雖然金融市場會受到政治、新聞媒體、主力炒作等非常非常多因素影響,但由於影響的因素、市場參與者過多,且我們無法掌握所有的影響因素,我們幾乎可以把金融市場視為是隨機的(或者更好的說,就算不是隨機的,你也不可能可以長期且正確地預測各種短期/中期的走向)
既然我們已經確定好要把心力放在「賺取期望值」,那下一步就是 “How?”。根據大數定理,期望值是在樣本數足夠多的情況下,才能保證所有樣本的平均值會趨近於期望值。所以我們的另一大目標就是想辦法讓自己活在場上,並且增加樣本數(交易機會)!
增加交易機會的其中一個很好的方式是利用「市場組合」,在多個彼此低度相關的市場同時監控、交易。市場組合除了讓我們有更多的交易機會,也能讓我們的淨值曲線更佳平滑。因為當 A 市場賠錢,B 市場可能正在賺錢。整體而言,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增加市場組合是個明智的選擇。
交易風格分成以下三類:
無論你採用上述何種交易風格,維持紀律跟按照原定計劃常常是一名交易人難以做到的事。
找一名值得信任的人當你的夥伴吧!這名夥伴不一定要陪著你做研究,只要是理性、務實,最重要的是:你信得過的人就行。他主要的工作是幫助你完成 TEST 程序,有關 TEST 程序的資訊會在本文「交易方法」一章說明。
你的交易夥伴在你們使用 TEST 正確驗證交易方法可能有正期望值之前,不應鼓勵你投入市場、展開交易。在你開始交易時,他也要充當你的良心,要你保持誠實。而不放任你突然改單凹單、不按照原訂計畫執行。
雖然要把自己的計劃跟交易心裡裸露暴露在交易夥伴面前會有些令人尷尬,但總比把實實在在的資金胡亂賠光好。
你應該讓你的夥伴知道你的財務邊界、期望的收益(溫和的期望)、以及資金管理策略。你應該最少每個月向交易夥伴匯報你的狀況,並且設定一個極限,當你賠到極限後就承認交易並不適合你,並且死心轉頭離開。交易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不論你使用什麼樣的資金管理,最好確保自己的資本有承受連續 20 筆虧損還不破產的能力再考慮進入市場。 書中提到資金管理策略有以下幾項:
每個管理策略的詳情在此不展開,有興趣可以到我的部落格閱讀
如果你是小額交易人,固定比率和固定單位較適合你;當帳戶成長,接著可考慮改使用威廉斯固定風險、固定百分率或固定波動性。
所謂交易之道其實就是生存之道,唯有活在場上繼續爭取正期望值的交易機會,才有可能成功。所以我們需要確保自己是在破產風險足夠低的狀況下才進場。
書中建議一定要當破產風險低於 0.5%(四捨五入為 0)時才能進場交易
有效的交易方法應該是簡單且符合邏輯的。一個好的交易計畫包含「交易格局」和「交易計畫」兩部分,並且應該設置雙重停損,一個根據價格,一個根據時間。
交易方法必須通過麥當勞測試,也就是說,它應該連青少年都能理解具體如何執行,這能避免策略過度複雜化。在顧用十七名專業程式設計師用計四、五年的測試之後,運作最好的反而是邏輯最簡單的四、五個系統。
資金管理、交易方法和交易心理是交易的三大支柱,必須制定 完整含蓋這三個方面 的計劃才能開始考慮進場交易。
準確率和獲利相對於虧損比率應該保持在 33% 或 3:1 以上。相比於複雜,簡單、不依賴變數的交易策略更可能是真正的策略。若策略中用到參數,很有可能遇到過擬合(Overfitting)的問題。
系統停損點是交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以「單口交易(不使用其他資金管理方法)」情況下的帳戶淨值曲線為基礎,作者舉出了一些例子:
MDD:MaxDrawDown 其中 DrawDown 的意思是帳戶淨值往下掉(賠錢),MDD 故名思義就是淨值往下掉最猛的量
技術分析在作者的分類中,有三種人:
我第一次看到這種分類法,還蠻有意思的。
由於技術指標的本質就是透過價格,用固定的公式計算出來。所以如同作者所說:「移動平均線只是你的應聲蟲」。期望能夠看某個指標、某條線來預測未來,就像是看著後照鏡開車一樣,非常不切實際。
許多人在學習交易的路途中,會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在研究各式各樣的指標,通常一個比一個複雑。但事實是這些指標不論再怎麼複雜也都是依照 K 棒上就有的資訊計算出來的。與其相信二手的資訊,不如把更多心力放在直接利用第一手的價格資訊找壓力和支撐。
除非指標確實可以幫助你有效找到壓力支撐,而且你不會落入參數最佳化的限陷,不然不要依賴技術指標。
在設計好擁有期望值和足夠交易機會的交易方法之後,在實際投入資金前的最後一步就是驗證期望值。
假設當初設計策略時作評估使用的資料成為樣本區間,要能正確驗證期望值,唯一的做法是使用「樣本外」區間的資料進行回測驗證。
如果你是一名程式量化交易者,你可以自行切割資料集,用程式自動化回測。不過更好的做法是直接使用即時的市場資料測驗一段時間進行評估。
作者提出了一個做法,稱為 TEST 程序。
TEST = Thirty Emailed Simulated Trades(三十筆電子郵件交寄的模擬交易)
我們需要在開盤之前,將符合交易方法的三十則模擬交易的完整委託單用電子郵件寄給交易夥伴。而夥伴必須按照你的委託單模擬下單。等到三十筆模擬交易都完成後才把結果用電子郵件回傳給你。
如果你的期望值是正的,淨值曲線應該較為平滑。如果你得到的成果嚴重依賴其中一兩筆交易的話,你會不知道這個成果是「本來如此」還是「一時僥倖」。
雖然量化交易者可以很容易用各種方法模擬交易,但作者認為依然應該保留 TEST 程序。畢竟有個真人在監督交易績效的好處無可取代。
至於蒙地卡羅模擬,書中只有簡要提及:重點是一套有效能在市場運作的策略應當可以在蒙地卡羅模擬的各個情況中表現相對穩定。如果策略的淨值表現嚴重惡化,那不論繼續模擬幾次都沒有用。
作者提出了四大重要事實:
交易模態(Trading mode)主要有兩種:順勢及逆勢交易。以下是比較表格:
在順勢交易中大部分的交易都會虧損,我們靠的是在賺錢時加碼、放大獲利來讓整體系統的期望值為正。因為如此,順勢交易人要盡量把握住每個符合策略要求的交易訊號,你永遠不會知道賺錢的交易會不會在你去日本度假的時候錯過。
至於逆勢交易較沒這個問題,逆勢交易反而是會在遇到大趨勢時發生較大的虧損,而市場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盤整較多。所以你中途跳過一段時間不交易產生的不良影響較小。
在本書最後採訪的交易成功人士中,順勢和逆勢交易者都有,所以不用認為其中某一邊一定不可行,但要依照自己的性格和資金量來決定好採用的風格。也可以考慮在資金充足時同時採用順勢和逆勢的策略,讓整個帳戶的淨值曲線更平滑。
順勢交易還可以再細分:
順勢突破交易是在價格一突破壓力時買入,好處是可以確實掌握到每波行情的發動;但缺點是買入的價位比較高,需要給予更多的停損空間,導致交易最初的風險較高。
順勢折返交易則是在價格突破壓力時不立即買入,而是相信大部分的行情在發動前,價格都會拉回測試。在價格拉回原本突破的壓力時再買入,好處是需要的停損空間更小,風險更小;缺點是會錯過某些一突破壓力馬上就噴出的行情。
較適合交易的商品應該盡量具體這些特性:
之所以要僅能在同個市場上交易的商品是因為:如果同時可以在不同的市場、交易所交易同樣的商品,可能導致我們在其中一所交易所獲取的資料有偏差(eg. 價格跟其他市場不同步、單一交易所的成交量不能代表商品的全部交易量…)所以在此例中,外匯並不完全滿足這項條件。
很明顯股票也不是非常滿足這些條件,例如在台灣想放空必須要開立信用戶並使用融券放空。這或許也是為什麼許多交易人比較偏好交易期貨和選擇權,除了多空較公平外,交易成本也比證券低許多。
雖然作者在交易的三大支柱中,把「交易心理」排在最後一名,但它同樣很重要。
你永遠應該敬重市場,因為它總會讓你無法想像的事發生:似乎不可能的連續虧損、突然的戰爭及意外事件、…
很多時候我們懷疑自己的策略是不是已經失效了、是不是我們誤判了策略的可行性。從而在虧損時把某個交易策略手動關閉 (通常賺錢的交易會「剛好」在你關掉策略以後出現)
其實心理面之所以會一直掙扎,就是因為我們沒對策略和系統做足夠多的驗證。
市面上很多人會叫你要戰勝自己的心理、要咬牙撐過去。但更好的解決方式是使用可信的方法驗證好系統及策略的期望值(像是前述的 TEST 程序)當你真正知道、確定自己在做什麼,你的潛意識就不會一直阻止你交易。
另外,如果你打從一開始就預期市場會盡其所能讓你發生虧損、相信最長連續虧損和最大連續虧損就在前面等著你,當發生虧損時,對你的心理面影響會比較小。
接下來則是:
按月編製一張單頁報告給交易夥伴看,有助於你嚴守紀律和保持一致。當你知道交易夥伴正盯著你,會比較難以偏離交易計劃。報告應包含但不限於:
書中訪問了 15 名傑出的交易人,他們之中有順勢/逆勢、短線/長線、主觀交易/機械交易,各式各樣的人都有。這或許也證明了交易沒有絕對只能走一條路。
這段建議去翻閱原始書籍,我的部落格也有部分節錄。
我很喜歡書中作者的其中一句結語:
交易的一個小小諷刺就是,人們等不及離開正職工作,開始為自己全時交易,但是大部分成功的交易人都比以前忙,比以往更賣力工作,以求持續不斷改善
作者的結語我覺得做得很好,無時無刻不沒有人想進入金融市場,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是天生的交易好手,能夠不勞而獲。
事實上若你真正把交易看作一項事業,你需要在這上面付出的心力可能不亞於你原本正職工作的內容。交易也同時需要面臨各種不確定。但願每位真正想進入交易領域的人可以在日覆一日,年覆一年的努力中賺取到收獲;也期望把交易看得非常簡單的人們,現在就離開,去好好過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