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上,三不五時就能聽到大家在討論「美學」這件事。不論是看到宏偉的建築、富麗的裝潢,或是漂亮的廚具,都忍不住讓人驚呼一聲:「怎麼這麼好看!」
但,你對於美學的定義是什麼? 你是否有哪個時刻,覺得自己離美特別近呢?
如果想要以較為明確的方式來解讀,可以參考維基百科對此說明。它說:「美學」一詞(Aesthetics)源自希臘語「αἰσθητικός」,意為美學的、敏感的、感性的,是一個用於修飾感覺、知覺的形容詞。
而這一核心意義被認為最早在 1712 年由記者約瑟夫·艾迪生在《旁觀者》雜誌上發表的「想像的樂趣」系列文章中提出。 1735 年,鮑姆加登在他的論文《對詩的哲思》中化用了這一概念,強調對(詩歌)藝術的體會即為感知美的一種方式。
當然,對我來說,美學就是一件會讓我感覺舒服,甚至會讓我願意花錢去好好享受的拉力!
作者寶琳.布朗 Pauline Brown ,曾任職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 LVMH 北美地區董事會主席,在她 25 年職涯裡,專注於精品與美妝產業的投資與營運。寶琳任職全球奢侈品牌龍頭 LVMH 集團期間,指導了北美地區 5 個產業、 70 種品牌,包括時尚與皮革、鐘錶與珠寶、香水與化妝品、葡萄酒與烈酒、以及精品零售業。
2016 年加入哈佛商學院教學陣容的她,首創「美學的事業」課程。想要告訴這群未來菁英們,美學影響消費者感官的力量有多強大,現今她提供眾多企業客戶建議,用美學智慧的力量促成企業轉型。
具備 LVMH 高階主管精歷的寶琳,在這本書中闡述一個最重要的觀念就是:「美學的事業就是由具備『美學智慧』(Aesthetic Intelligence)的人所打造和推動。」
她以實際參與收購並經營的精奢品牌,藉由跟消費服務業的個案故事,說明美學智慧如何運用在「品牌 X 服務 X 設計」的管理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美學策略打造好生意,並具備相關的知識因應可能面對到的經營挑戰。
這兩年,由於 AI 的再度崛起,機器人在未來將會取代普通人的看法也重新被拉到檯面。甚至這次的衝擊已不在是像過往大家以為的基層工作者,像是會計師、分析師甚至是顧問等專業工作者,也無法輕鬆從這波被取代的浪潮中安全逃離。
但如果你有看過麥肯錫這兩年分析的人才專業報告(相關閱讀:後疫情時代,人才流動何去何從),不難發現具備創造性的工作項目,像是設計師、行銷企劃等,始終不被世界所淘汰!
因工作所需,我需要不斷去找尋能幫助企業持續成長的動能到底在哪?這時候,透過經典去學習就是最有幫助的一件事!
寶琳提醒大家「美學不只是訴諸校費主義的膚淺表面或一時流行。美學遠比這重要得多—它是企業策略的關鍵因素」
在這本書中,她具體舉出四個基本要點:
Coco Chanel 曾說過:優雅,是懂得拒絕。」
從上述觀點可以發現,她想要告訴讀者們最重要的訊息是「每個人都有提升美學智慧的能力,美學智慧需要時間和努力的投入。」甚至這是一家具備失敗美學的企業,將有很大的機率導致公司未來的失敗。
寶琳認為有四個具體練習是可以協助企業打造美學肌肉,並且運用它來爭取顧客,分別是:
大家是否有吃過「所長茶葉蛋」呢?那你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它,是在什麼地方呢?
我記得我第一次認識到它,是在日月潭的遊客中心。當時的印象就是一個好吃,但不會特別大老遠從台北過去購買的商品。但其實早在數年前,這個品牌已默默轉型,現在只要在 Google 打上關鍵字,你就會發現它不一樣了!
直觀來說,就是它開始具備「美感」!從一顆好吃的茶葉蛋,被逐漸打造成一件美麗、適合送人的禮品。
美學在企業的滲透,不會一蹴可幾。就像轉型一樣,是需要與團隊一次次達成里程碑後,階段性的往願景邁進。我試著用上述寶琳.布朗的練習來觀察「所長茶葉蛋」的美學轉型,可以發現:
我很喜歡這本書中的一段話,它說:
「風格和美學的鑑賞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隨著時間發展、加以精煉,而且品質和美感確實是有標準的。」
即便你不見得喜歡或熟悉某項東西,但不表示你沒辦法學會分辨好壞。只要透過不斷學習與練習,還是有辦法,懂得如何讓它越變越好。
所以啊,不要再說自己沒有美感了!
--------------------------------------------------------------------------
如果你有其他讀後感想或疑問,想找人聊聊也歡迎私訊我(連結),我會統一用文章回覆大家的問題喔!
本書評是與Pubu合作,若喜歡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課》 也可以透過此連結購買電子書,減少紙張印製,以實際環保行動愛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