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文章,不會去完全壓制食慾,目標只是把食慾降低而已,所以一樣可以吃,沒有那麼嚴格。以這樣的標準來說,也就不會感到過於極端了。想吃是很正常的,既然要買來吃,就好好享受,從這些串燒裡面選出一串自己最喜歡的口味,這就是嚐鮮後要交的功課。而且,也不用急著去排除之後再買來吃的可能性。並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由自己來選擇要不要吃。這樣的主控感很重要,從食記中推薦的口味,作為參考,挑選出屬於自己的組合,並不是說別人推薦就一定要買來吃,所謂自己的組合會是思考後,決定符合預算的消費方式。
這樣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不用去聽別人說,自己去感受,下次來的話,想要什麼類別的串燒多一些?總是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的。就像去吃滷味或是關東煮那樣,如果沒有什麼組合套餐的話,自己會挑選什麼口味呢?換言之,就是自己挑選口味,然後自己負責吃完,這也能獲得成就感吧!嘿!自認為這樣組合最好,原因是如何如何。能夠這樣對於自己的選擇提出一番說法,也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為何要被一堆套餐或是老闆推薦所綁住呢?
自己難道就沒有自己的想法嗎?啊?隨便啦!吃什麼不都差不多!這是一個極端;而另一邊的極端則是一定要指定採用什麼樣的食材,用什麼烹調方式做的料理才能入口,大抵上就在這兩個極端之中擺盪著。月光認為,能慢慢產生自己對吃的想法,這是一件好事,代表自己也不是全然毫無標準的。在平時的時候,就回到所謂的平淡無奇的飲食,去慢慢感受這些反覆出現的食物,慢慢入口的滋味。即使是同樣吃著香蕉或地瓜這樣的食物,也都有些微不同的口感。想吃不同的食物跟吃重複出現的食物,這兩個念頭,就是一種趨於平衡的過程。不會都想吃一樣的食物,但也不可能天天都吃不一樣的。
降低食慾並不是沒有食慾,真的沒食慾反而成為厭食症了。進食本身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就像極簡生活的目標並不是把個人物品全部拋棄掉,而是盡量降低持有物品的慾望。因為吃的適量,才能珍惜這些食物,才能發掘食物的美味之處,即使某一天有可能吃膩,那又如何呢?
並不是因為害怕吃膩就不去吃那些特定的食物,更想要重視的是,取用適量食物而維持那種神清氣爽的感覺。所以品嚐完串燒之後,又會回歸到一般的生活,繼續過著沒有串燒的日子。正因吃過了串燒,所以會更加甘願。縱然平日那種飲食方式也是一種常態,並不是受苦,並不是為了解放被壓抑的食慾而去吃串燒的,單純就是想吃而已。月光覺得,因為平日沒有刻意去壓抑食慾,所以也不會感到辛苦。既然不辛苦,也就沒有什麼犒賞自己這種事情。就是如果認為自己需要經過一番犒賞才能夠繼續支撐下去,那麼,需要的犒賞是不是會越來越大呢?這樣的演變會是自己想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