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串起的交流史 : 世界上第一個社群網絡的誕生與發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年前,有人去日本旅行,
回來送給同事的伴手禮不是巧克力或太妃糖,也不是和菓子點心。
而是當地重點風景的明信片,別人不喜歡,
我樂得接收所有伴手禮明信片,還有幾張她用來打連絡電話的電話卡。
後來,我把那些明信片當成賀年卡寄到某城市給了某人,
現在想來,實在有點可惜,畢竟,那些地方不見得會去親眼見證,
而且,滄海桑田,沒有地方是永久不變的,
誰知道真去到當地樣貌還是昔年的模樣嗎?
有沒有想過小小一張明信片是誰發明的?
怎麼會想出比信件郵資便宜,一樣也能達到傳遞信息功能。
物質文化史學家莉迪婭.派恩從家族的明信片收藏談起,
以「社交」為探索角度,探討郵政、印刷、宣傳、觀光、國族認同等方向,
帶領我們回到明信片的黃金時代,
透視明信片自十九世紀以來的發展演變以及在當代的樣貌。
《明信片串起的交流史 : 世界上第一個社群網絡的誕生與發展》
書中將明信片的身世,詳細調查,鉅細靡遺介紹,
從一萬兩千年前澳洲原住民以刻有訊息的木棒,
讓信差帶到遠方時就開始,經歷泥板與楔形文字,造紙,印刷術革新,
郵政系統的建立,一直十九世紀中葉,明信片才被發明出來。
這項新發明受到全人類歡迎,成為一門賺錢的生意。
明信片問世在通信、通話昂貴且不便利的時代,
買張包含郵資的卡片就能與親友聯絡,幾乎立刻成為當時全球通訊的首選。
政府為明信片熱潮改革郵務,更挽救瀕臨破產的美國郵政;
商人不斷推陳出新,躍升為流行的主角。
當時明信片在世界的寄送量,可說以「億」為單位!
因為有利可圖,明信片從空白紙卡,
發展成印有各種圖像,擁有各種材質的小卡片。
書寫素面明信片:沒有圖像,僅畫三條地址線,
與遠方親朋好友聯繫,最廉價、最便捷的方式。
欣賞圖畫明信片:從照片轉繪風景、建築或手繪漫畫等圖像,
不斷發展紙張、墨水、印刷技術,讓整體更美觀。
可讓他人認識你的故鄉,你也能認識不熟悉的地域。
觀光業、社運人士、政界、國家等等
都將自己想傳達的視角透過真實照片明信片向全球宣揚,
貫徹了明信片需要的「參與感」,
成為與他人緊密結合又獨特的有形連結。
在科技通訊便利的21世紀,明信片已滅絕嗎?
「我相信,明信片之死是被嚴重誇大的消息。」
莉迪婭.派恩在《明信片串起的交流史》中寫的最後一句話。
因為明信片不再肩負傳遞親友間信息的聯繫,
但變身為企業媒體的廣告,進一步升級為收藏品,
更厲害的還能走進博物館,除了供人參觀,也能是研究歷史的一部分資料。
明信片串起的交流史:世界上第一個社群網絡的誕生與發展
〈Postcard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World’s First Social Network〉
作者:莉迪婭.派恩
原文作者:Lydia Pyne
譯者:羅亞琪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2/11/0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6會員
724內容數
只有花草樹貓咪狗狗的照片,分享電影和書籍。話少,很少回答問題。被討厭沒關係,自己喜歡自己比較重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從日本留學時開始收集各地明信片,後來透過Postcrossing來和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愛好者交流互寄明信片。想和大家分享這個可愛又有趣的交流平台~
Thumbnail
一個特地飛去西班牙的攝影師,卻意外弄丟了攝影設備及底片,賴在床上直到一通電話。   在旅
Thumbnail
「我到此一遊了。」明信片的背後空蕩蕩地躺著這樣一句話。沒有稱謂,沒有署名,但他當然知道是她。不是她,還會是誰呢?
Thumbnail
我們從5月初開始就非常的忙碌,尋找印刷廠商,決定紙張,修改檔案以符合印刷規範,試印顏色與字體,下單匯款並取貨。上星期陸續收到印刷品了。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人去日本旅行, 回來送給同事的伴手禮不是巧克力或太妃糖,也不是和菓子點心。 而是當地重點風景的明信片,別人不喜歡, 我樂得接收所有伴手禮明信片,還有幾張她用來打連絡電話的電話卡。 後來,我把那些明信片當成賀年卡寄到某城市給了某人, 現在想來,實在有點可惜,畢竟,那些地方不見得會去親眼見證
Thumbnail
收到一張來自波士頓的明信片,愣了一晌,發現是A寄來的。 A是近兩年才認識的年輕朋友,個性溫和,卻又充滿熱情。我們因著她籌辦的一場場文學閱讀活動而熟了起來。 後來才知道,她從小在國外長大,大學畢業才回到台灣。因著對文學的熱愛,在她工作的基金會裡努力爭取資源,推廣文學閱讀。 每回看見她一談起文學就眼睛發
Thumbnail
大二那年閒閒沒事做,在網路上找尋可以做的事情,發現postcrossing 這個網站,開啟了我對明信片的興趣。 Postcrossing 的玩法很簡單: 1.官網註冊你的帳號,然後抽明信片,會給你一組ID及收件人地址。 2.將收件人地址及ID寫上去,並寄出。 3.當對方收到後,會用你寫在卡上的ID註
Thumbnail
“親愛的,此時,201 8年12月12日 3 點35分,我想你。你一定不知道有個女孩在堅定地、痛苦地愛著你。你的優秀讓我卑微,而連一句喜歡都無法説出口的我,只能借著此信來表達。請你一定要幸福,愛你。” 兩年過去了,不知道在這張明信片上吐露心跡的女孩是不是鼓起勇氣表達,有沒有和心愛的人在一起? 我在
龍應台在她「走路――獨處的實踐」裡,說了二個有關郵局的故事。 有一天她上山看雲,下山時經過部落,路邊有個小郵局,小得只能容納兩個人在櫃台前排隊,第三個人就得站到門外,她是那門外站的第三人。 前面兩個都是部落的人來領錢的,輪到她了。 「請問有明信片嗎?」 「很奇怪嗎?是的,明信片。」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從日本留學時開始收集各地明信片,後來透過Postcrossing來和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愛好者交流互寄明信片。想和大家分享這個可愛又有趣的交流平台~
Thumbnail
一個特地飛去西班牙的攝影師,卻意外弄丟了攝影設備及底片,賴在床上直到一通電話。   在旅
Thumbnail
「我到此一遊了。」明信片的背後空蕩蕩地躺著這樣一句話。沒有稱謂,沒有署名,但他當然知道是她。不是她,還會是誰呢?
Thumbnail
我們從5月初開始就非常的忙碌,尋找印刷廠商,決定紙張,修改檔案以符合印刷規範,試印顏色與字體,下單匯款並取貨。上星期陸續收到印刷品了。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人去日本旅行, 回來送給同事的伴手禮不是巧克力或太妃糖,也不是和菓子點心。 而是當地重點風景的明信片,別人不喜歡, 我樂得接收所有伴手禮明信片,還有幾張她用來打連絡電話的電話卡。 後來,我把那些明信片當成賀年卡寄到某城市給了某人, 現在想來,實在有點可惜,畢竟,那些地方不見得會去親眼見證
Thumbnail
收到一張來自波士頓的明信片,愣了一晌,發現是A寄來的。 A是近兩年才認識的年輕朋友,個性溫和,卻又充滿熱情。我們因著她籌辦的一場場文學閱讀活動而熟了起來。 後來才知道,她從小在國外長大,大學畢業才回到台灣。因著對文學的熱愛,在她工作的基金會裡努力爭取資源,推廣文學閱讀。 每回看見她一談起文學就眼睛發
Thumbnail
大二那年閒閒沒事做,在網路上找尋可以做的事情,發現postcrossing 這個網站,開啟了我對明信片的興趣。 Postcrossing 的玩法很簡單: 1.官網註冊你的帳號,然後抽明信片,會給你一組ID及收件人地址。 2.將收件人地址及ID寫上去,並寄出。 3.當對方收到後,會用你寫在卡上的ID註
Thumbnail
“親愛的,此時,201 8年12月12日 3 點35分,我想你。你一定不知道有個女孩在堅定地、痛苦地愛著你。你的優秀讓我卑微,而連一句喜歡都無法説出口的我,只能借著此信來表達。請你一定要幸福,愛你。” 兩年過去了,不知道在這張明信片上吐露心跡的女孩是不是鼓起勇氣表達,有沒有和心愛的人在一起? 我在
龍應台在她「走路――獨處的實踐」裡,說了二個有關郵局的故事。 有一天她上山看雲,下山時經過部落,路邊有個小郵局,小得只能容納兩個人在櫃台前排隊,第三個人就得站到門外,她是那門外站的第三人。 前面兩個都是部落的人來領錢的,輪到她了。 「請問有明信片嗎?」 「很奇怪嗎?是的,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