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串起的交流史 : 世界上第一個社群網絡的誕生與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年前,有人去日本旅行,
回來送給同事的伴手禮不是巧克力或太妃糖,也不是和菓子點心。
而是當地重點風景的明信片,別人不喜歡,
我樂得接收所有伴手禮明信片,還有幾張她用來打連絡電話的電話卡。
後來,我把那些明信片當成賀年卡寄到某城市給了某人,
現在想來,實在有點可惜,畢竟,那些地方不見得會去親眼見證,
而且,滄海桑田,沒有地方是永久不變的,
誰知道真去到當地樣貌還是昔年的模樣嗎?
有沒有想過小小一張明信片是誰發明的?
怎麼會想出比信件郵資便宜,一樣也能達到傳遞信息功能。
物質文化史學家莉迪婭.派恩從家族的明信片收藏談起,
以「社交」為探索角度,探討郵政、印刷、宣傳、觀光、國族認同等方向,
帶領我們回到明信片的黃金時代,
透視明信片自十九世紀以來的發展演變以及在當代的樣貌。
《明信片串起的交流史 : 世界上第一個社群網絡的誕生與發展》
書中將明信片的身世,詳細調查,鉅細靡遺介紹,
從一萬兩千年前澳洲原住民以刻有訊息的木棒,
讓信差帶到遠方時就開始,經歷泥板與楔形文字,造紙,印刷術革新,
郵政系統的建立,一直十九世紀中葉,明信片才被發明出來。
這項新發明受到全人類歡迎,成為一門賺錢的生意。
明信片問世在通信、通話昂貴且不便利的時代,
買張包含郵資的卡片就能與親友聯絡,幾乎立刻成為當時全球通訊的首選。
政府為明信片熱潮改革郵務,更挽救瀕臨破產的美國郵政;
商人不斷推陳出新,躍升為流行的主角。
當時明信片在世界的寄送量,可說以「億」為單位!
因為有利可圖,明信片從空白紙卡,
發展成印有各種圖像,擁有各種材質的小卡片。
書寫素面明信片:沒有圖像,僅畫三條地址線,
與遠方親朋好友聯繫,最廉價、最便捷的方式。
欣賞圖畫明信片:從照片轉繪風景、建築或手繪漫畫等圖像,
不斷發展紙張、墨水、印刷技術,讓整體更美觀。
可讓他人認識你的故鄉,你也能認識不熟悉的地域。
觀光業、社運人士、政界、國家等等
都將自己想傳達的視角透過真實照片明信片向全球宣揚,
貫徹了明信片需要的「參與感」,
成為與他人緊密結合又獨特的有形連結。
在科技通訊便利的21世紀,明信片已滅絕嗎?
「我相信,明信片之死是被嚴重誇大的消息。」
莉迪婭.派恩在《明信片串起的交流史》中寫的最後一句話。
因為明信片不再肩負傳遞親友間信息的聯繫,
但變身為企業媒體的廣告,進一步升級為收藏品,
更厲害的還能走進博物館,除了供人參觀,也能是研究歷史的一部分資料。
明信片串起的交流史:世界上第一個社群網絡的誕生與發展
〈Postcard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World’s First Social Network〉
作者:莉迪婭.派恩
原文作者:Lydia Pyne
譯者:羅亞琪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2/11/0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會員
825內容數
只有花草樹貓咪狗狗的照片,分享電影和書籍。話少,很少回答問題。被討厭沒關係,自己喜歡自己比較重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明信片的熱愛,並描述了參加交換明信片活動的經歷。作者回憶起與世界各地朋友通過 Postcrossing 平臺交流的點滴。明信片成為了珍貴的旅行回憶,展現了跨文化的友誼和對旅行的熱情。
Thumbnail
2020年,第一週年的世界明信片日正式定立,除了慶祝現代明信片誕生150週年之外,創舉人還希望透過互相投寄明信片把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繫起來,在2005年創立了Postcrossing平台。
Thumbnail
我從日本留學時開始收集各地明信片,後來透過Postcrossing來和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愛好者交流互寄明信片。想和大家分享這個可愛又有趣的交流平台~
Thumbnail
收到前同事寄來的明信片,深感溫暖與感動。不同於現代通訊方式,手寫的溫度讓我重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用心。
「寫信,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知識生產手段。」 這1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梅棹忠夫[1]的著書, 《知的生産の技術 》[2]的第161頁。 《知的生産の技術 》出版於1961年, 梅棹忠夫在1961年那個年代, 推廣所謂的京大式卡片(京大式カード)[3] , 其形式其實
Thumbnail
來看看硬碟裡有什麼以前的照片?? 這些防癆郵票不是我的,是家姊當年在學校認購的東西,在沒有健保的那個年代,或許需要靠這種募資方式來取得社會照護的醫療經費吧? 這些郵票裡的兒童畫還真不錯啊。 幾米作品的捷運單程票,悠遊卡尚未發行的年代,搭捷運都靠這種電子票證,如果是普通的單程票,則是藍白色的。
Thumbnail
無論是在旅行中寄送明信片給自己或親友,都能留下美好回憶。這篇文章教你如何在加拿大郵寄明信片,包括購買、郵資、寄送流程等。此外,也提醒大家注意從2024/5/6開始郵資將會調漲。讓這些資訊幫助你快速又便宜地寄送明信片吧!
Thumbnail
收藏觀    我從國小就有收集郵票,到現在也快50年了,相信現在很多做郵票生意的人年紀、資歷都沒有我深,可是我懂郵票嗎?還真的不懂,因為國小導師有集郵習慣,所以當時跟著導師買而已。國中時自己去郵局買過幾次,後來就沒花錢集郵,只是每每收到信件上面有圖案好看的郵票,就會剪下來收集,變成一種習慣。可是網
Thumbnail
旅遊時只要用手機,大家便隨時可以與家人和朋友聯絡,寄明信片已經變得罕見。這種懷舊的通訊方法背後代表的心意是不容小覷。
Thumbnail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今,「紙」逐漸退出人類的日常,尤其是第一代T-slice面世後,極度逼真的螢幕畫面與立體投影,使舊時代的名片、證件、鈔票、菜單、傳單……全數電子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明信片的熱愛,並描述了參加交換明信片活動的經歷。作者回憶起與世界各地朋友通過 Postcrossing 平臺交流的點滴。明信片成為了珍貴的旅行回憶,展現了跨文化的友誼和對旅行的熱情。
Thumbnail
2020年,第一週年的世界明信片日正式定立,除了慶祝現代明信片誕生150週年之外,創舉人還希望透過互相投寄明信片把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繫起來,在2005年創立了Postcrossing平台。
Thumbnail
我從日本留學時開始收集各地明信片,後來透過Postcrossing來和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愛好者交流互寄明信片。想和大家分享這個可愛又有趣的交流平台~
Thumbnail
收到前同事寄來的明信片,深感溫暖與感動。不同於現代通訊方式,手寫的溫度讓我重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用心。
「寫信,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知識生產手段。」 這1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梅棹忠夫[1]的著書, 《知的生産の技術 》[2]的第161頁。 《知的生産の技術 》出版於1961年, 梅棹忠夫在1961年那個年代, 推廣所謂的京大式卡片(京大式カード)[3] , 其形式其實
Thumbnail
來看看硬碟裡有什麼以前的照片?? 這些防癆郵票不是我的,是家姊當年在學校認購的東西,在沒有健保的那個年代,或許需要靠這種募資方式來取得社會照護的醫療經費吧? 這些郵票裡的兒童畫還真不錯啊。 幾米作品的捷運單程票,悠遊卡尚未發行的年代,搭捷運都靠這種電子票證,如果是普通的單程票,則是藍白色的。
Thumbnail
無論是在旅行中寄送明信片給自己或親友,都能留下美好回憶。這篇文章教你如何在加拿大郵寄明信片,包括購買、郵資、寄送流程等。此外,也提醒大家注意從2024/5/6開始郵資將會調漲。讓這些資訊幫助你快速又便宜地寄送明信片吧!
Thumbnail
收藏觀    我從國小就有收集郵票,到現在也快50年了,相信現在很多做郵票生意的人年紀、資歷都沒有我深,可是我懂郵票嗎?還真的不懂,因為國小導師有集郵習慣,所以當時跟著導師買而已。國中時自己去郵局買過幾次,後來就沒花錢集郵,只是每每收到信件上面有圖案好看的郵票,就會剪下來收集,變成一種習慣。可是網
Thumbnail
旅遊時只要用手機,大家便隨時可以與家人和朋友聯絡,寄明信片已經變得罕見。這種懷舊的通訊方法背後代表的心意是不容小覷。
Thumbnail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今,「紙」逐漸退出人類的日常,尤其是第一代T-slice面世後,極度逼真的螢幕畫面與立體投影,使舊時代的名片、證件、鈔票、菜單、傳單……全數電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