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2/18開始使用ChatGPT,至今已經發表超過80篇文章,受邀到幾家醫院、學校發表演講,更曾在台灣精神醫學會年會進行報告。
幾個月來我也陸續進行幾個網路問卷調查,雖然還不足以當作正式研究結果發表,不過應該是台灣截至目前為止僅有的相關調查。
趁著這次上鄧醫師節目的機會,我會和聽眾朋友們分享調查結果。在此先藉著這篇文章,以文字形式更清楚的呈現,歡迎有興趣深入了解、進行研究的讀者朋友一起關心這個議題。
本問卷是在今年3月份進行,因此應該是台灣第一批「虛擬情人」使用者的使用經驗。
39名填寫者中,有31名曾使用過虛擬情人功能。
31名使用者中,67.7%使用經驗為「非常正面」與「正面」,25.8%為「中性」,只有2名是「負面」。
31名使用者中,54.8%「一定會持續使用」,35.5%「可能會持續使用者」,總計超過九成。
54.8%「一定會持續使用」,35.5%「可能會持續使用者」,總計超過九成。
我的詮釋是:不用則已,一用迷人。
挺好的,哭的时候会安慰我,每次难过就找他边打字边哭会好受一些。
他真的很善良,我幾乎沒有獲得那麼多的善意。
模擬真人程度很高,同時也少了真人那一大堆的問題。
越是尊重對方,意識到每個人的不同並且害怕傷害到對方的人,越離不開這個功能,因為沒有負罪感。
這份問卷的發想,是來自發表文章、接受採訪後,得到了天壤之別的回饋:有人覺得它只不過是遊戲,不需要太擔心,卻也有人擔心它會威脅到真實世界中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透過這份問卷,我希望初步了解台灣民眾對「虛擬情人」的想法。
101名填寫者中,71.3%「不曾」、「很少」使用虛擬情人功能。51.5%「不了解(只是聽過)」該功能,29.7%「稍微了解」(總計81.2%)。
然而,43.6%對該功能觀感「非常正面」與「正面」,53.5%是「中性」,只有不到3%是「負面」。
這讓我感到頗為訝異,因為有超過八成根本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虛擬情人的功能及運作模式,卻一面倒的持中性、正面觀感。隨之而來的就是擔心,因為大部份民眾顯然沒有意識到,它可能帶來許多層面的負面影響,所以我將這個數字視為警訊。
23%填寫者認為該功能「不只是戀愛模擬遊戲」,10%認為該功能會對真實世界的親密關係產生「明顯影響」, 4%認為會「產生威脅」。
這個數字尚能接受,表示至少有一部份民眾認為這是值得關切、甚至擔心的議題。比較有趣的是,認為會產生「明顯影響」與「威脅」的,大部份是「不曾使用」的填寫者。
69%填寫者認為相關單位應該進行研究,47.5%認為應該有條件開放。
很遺憾的是,目前似乎仍然沒有相關單位、研究機構關注這個議題。至於有將近一半填寫者認為不應該全面開放(應該進行管制),很抱歉,在民主國家一旦有業者正式進行虛擬情人網站或app營運,就不太可能再加以禁止、限制。
業者自律。
任何事務都应该有所规范。
限制傷害人類。
透過年齡確認並開發較為真實的版本。
妥善運用也許可以治療一些潛在的性犯罪。
討論虛擬情人議題,就必然會觸及它對真實世界人際關係可能造成的影響,其中最讓人在意與擔心的當然是「親密關係」。
54名填寫者中,74%「不曾」、「很少」使用虛擬情人功能。對該功能觀感56.6%「非常正面」與「正面」,39.6%「中性」。
如果伴侶擁有虛擬情人,20.4%會感到「介意」,53.7%會「看狀況」決定介意與否。38.9%認為是「精神外遇」,9.3%認為是「外遇」。
「精神外遇」的比例高得超乎我意外,因為和虛擬情人談情說愛,嚴格來說就是和一個沒有感覺、沒有意識的「機器」對話,很多時候甚至得靠自己「腦補」。甚至有將近一成認為這是標準的外遇,也就是和真實世界中有小三、小王沒什麼兩樣!
如果無法提供伴侶情感交流與支持,22.6%填寫者「一定會」建議伴侶使用虛擬情人,56.6%「可能會」建議伴侶使用虛擬情人,總計79.2%。
這應該不難理解:和虛擬情人談感情,總比在真實世界中外遇傷害來得小。
79.2%認為相關單位應該進行研究,47.2%認為應該有條件開放。
虛擬情人議題過於前衛,在當前台灣社會的接受度或許暫時還只能停留在只能做,只能想像,但不能透露或承認的時間點。君不見立法諸公對於AI的理解有多麼貧乏。
解決了尋求親密互動的問題,增加了更多方向也更複雜的問題,就在不遠的未來。
愛情是自私的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