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件事情take place的頻率過高、發生的次數機率太多
一直重複不斷反覆發生的時候
就會形成一種約定成俗的慣例
而一旦形成慣例
當事人彼此之間就會形成心照不宣的默契
亦即不用明講、不用明說、甚至不用提及、講到
對方就知道即將會發生什麼事
以及接下來自己要怎麼做
已經用不著提醒對方或刻意的提及
順勢養成了「自動自發」的習性
而這種慣性會進而觸發彼此之間的熟絡、嫻稔與關係的再貼近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跟對方交代、報備、說明
就表示彼此之間還是沒有到很熟悉、親密、密切的那種地步
但人與人之間應該要是雙向互相的、你請我願的
不能只是單方向的傳輸或灌注
因此在人際交往互動的過程中
彼此之間的關係熟不熟、有沒有默契並不是一個人說的算
其中一個人闡明表述的觀點想法不一定是另外一個人的那個樣子
一個巴掌拍不響
只有雙方認定有共識、共同的想法或大致上吻合的概念
才能定義、斷言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否密切
因此即便自己說對方很了解自己、「我們直接擁有心照不宣的默契」
但若另外一個人的說詞跟你的不一致
那還是無法成立
然而
這又不是絕對的
關係是互相的、需要兩個人共同講一樣的事才能成立沒錯
但是一切又都是相對的、比較出來的
畢竟熟絡與否、有沒有默契這些都是形容詞
是形容詞就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意識色彩、個人價值的判斷
並不具體也無法計算
因此沒有絕對的好不好、怎樣才算熟、怎樣算不那麼熟
甚至不能用分數、比率來統計、裁量兩個人(或以上)之間的關係是否密切熟悉
因為一切的關係都是浮動、流動的、雙方有共識後才說的算的
縱然現在兩個人的關係很好
而且雙方都肯同贊成「我們彼此之間非常有默契」這件事
但很難說未來
是否會因為各種因素、環境或人事物所造成的因果律而導致關係失和、破裂、甚至分崩離析、再也挽救不回來
因為關係是人為建立的
既然是人
就有自由與權利主動/被動的受到/控制關係的橋樑建築的結構是否完固、堅實
每個人都是人際關係的建築工人
可以建造雄偉壯麗、高挺聳然、矗立拔尖的大樓
地基扎的很穩
但是也可以親手摧毀、夷平建築物
一切都是自己決定或受到周遭環境的演變、洗染、影響的
有時候自己並不是故意的
事端走到某一種地步境界自己也不願意
但就是無可奈何、無力突圍
只能乖乖的按照環境的發展態勢的進程來隨機應變、走一步算一步、得過且過
因為我們雖然活在現在當下
但是一直朝著未來的時間軸走去
而未來的每一秒都有無限可能
很難說會怎麼樣
人際關係亦是如此
無論我們多麼想要維繫彼此之間的關係
或多麼努力的透過交流、見面來保持表面上、檯面上良好的關係
面對不可知、不穩定的未來時
我們還是很難講以後會怎麼樣
一切都彷若在汪洋大海中的小舟一般載浮載沉、跌宕起伏
因此
也許只有培養靈活輕盈、敏捷彈性的人際相處方式
才能最大化的存續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應該珍惜的良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