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揭露一段也許無傷大雅,也可能顯得我無知的事實,不知道什麼時候我才知曉瑞典與瑞士在地理上的差異,小時候對這個世界的視野還未完全打開,而是到了一定年紀以後許多不理解的事一件一件地都有可理解的部分,包括理解瑞典在斯堪地那維雅半島,而瑞士有四個官方語言,位於歐洲大陸。在真正踏上瑞典國土之前,我在Instagram上持續關注一位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工作與生活的台灣人,他的稱號是「瑞典劉先生」。透過劉先生在社群上的生動分享,我對北歐的心情從陌生轉為好奇。若真要說,我的北歐夏季三週遊從那時就已經啟程。
西古德·萊韋倫茨 (Sigurd Lewerentz) 最著名的建築類型是教堂和墓園且巧妙地將新的、前衛的建築元素帶入傳統領域,也是我欣賞他最大的原因。Sigurd Lewerentz創作的年代正好是傳統與現代主義建築轉換的過程,西方傳統建築柱式、斜屋頂和大理石神像雕刻象徵著宗教場域,與沒有裝飾物的牆面、水平直線象徵著新時代的來到,兩者同時存在於一個建築物。因此當我置身Chapel of Ressurection時除了莊嚴肅穆也感受到了生命力。Sigurd Lewerentz把消失點當成一個設計元素放置在建築設計中,如走進Chapel of Ressurection大們的石子路通道和教堂內部的空間感。
逛了一圈復活教堂後我在一旁的墩上坐下,拿出一早離開青旅就知道會用到的筆記本,記錄下我置身Lewerentz作品的感想。在書寫這段話的此刻,那本筆記本不在身邊,所以請容我不那麼精確地回顧當時的心境:
第一次認識Sigurd Lewerentz的作品是在2022年夏天,大學二年級剛結束,我趁著暑假回臺期間在建築師事務所實習,某次建築師安排的case study上提到了這位已故瑞典建築師。非常感恩在2023年夏天有機會到北歐獨自旅行三週,其中一個停留的城市是斯德哥爾摩,便把復活教堂安排進行程。萊韋倫茨的復活教堂在我的世界中從平面轉為現實的過程是如此感動,在墩上沈思著過去3、4年以何種姿態走在學習建築與藝術的道路之上,閃光點在哪裡?是否有對自己的決定後悔過?隨著問題越想越大…越想越大…,就好像宇宙大爆炸,在混沌之後的是一片寂靜。
從小到大我們家都是拿香拜拜,造訪這座教堂並非出於宗教性朝聖之意,完全是為了欣賞建築大師的作品來到復活教堂,從建築外觀來看,他甚至與歐洲傳統教堂建築風格相去甚遠,與其說少了複雜的柱式或穹頂等建築元素,我認為萊韋倫茨的復活教堂以及墓園設計是現代主義建築價值在精神性建築(Spiritual Architecture)領域的初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