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in Translation(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要怎麼看龔自珍孔安國的「以今文讀之」是「此如後世翻譯」?

這裡的「翻譯」似乎攏統地指孔安國把他當代讀書人已經不識得的一門語文,轉換為另一套當代人識得的語言,看似沒什麼問題,不過,這裡的「翻譯」過程,其來源/原文,跟目標/譯文,其實是本體,也就是尚書文本的先後字體的關係……等等,這樣不是字符代換、以新換舊而已?

翻譯是字符轉換、以新換舊?現代人的翻譯一般指替聽說讀寫兩門無法溝通的語言的人之間做的轉換,所以好像又不只這樣。

再者,同樣19世紀的清朝學者、活到20世紀的近代人皮錫瑞(1850-1908)說:「許慎孔子寫定六經,皆用古文;然則,孔氏與伏生所藏書,亦必是古文。」

意思是,漢初以《尚書》學問開班招生、收徒傳道授業的濟南人伏生,既然原國籍是在東方的六國境內,拿私房的尚書來教當代人時,其所本者,一定也是用六國古文所寫的材料,如同史記說「孔氏有古文尚書」。

另外《史記儒林列傳》說:「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晁錯往受之。」特別的是,這裡有個典故是,相傳伏生當時是憑記憶「口授」給晁錯這名文帝派來求取先秦書經的官員的。

「口授」!如果孔安國「以今文讀之」是「翻譯」,伏生用「口授」算不算是「口譯」?見仁見智了,若是,今文尚書原來是口譯版的先秦尚書,是另一個翻譯版本……

總之,姑且說「以今文讀之」這件事,有「翻譯的成分」好了,以免鑽牛角尖。說是「翻譯版本」,來看看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這兩個「翻譯版本」的差別。

《漢書藝文志》說:「劉向以中古文校………經文……文字異者七百有餘。」同一份先秦的原文讓不同譯者翻譯譯文一定不一樣,在正常不過。

但兩漢時人在讀的古文尚書後來失傳了,現在傳世的尚書當中的古文尚書部分,是魏晉時人「二創」的偽古文尚書,後人現在永遠不可能知曉兩個「翻譯版本」真正的差別了,是嗎?

現代人、日本學者內野熊一郎(1904-2002)在《漢初經學の研究》(PS.下表出處:程元敏《漢經學史》,但程書中未交代內野熊一郎的方法)有整理出幾個今古文尚書「翻譯版本」的差別:

出處:程元敏《漢經學史》,作者重製表

出處:程元敏《漢經學史》,作者重製表


兩個「翻譯版本」之間,乍看只是「單字」層次上的差異。

想知道的是,先秦的原作指的是哪個意思呢?後世的讀書人做了好多考據工作,這項工作到了21世紀的現在仍在進行,即使有各種說法可供參考,但我想是它們是Lost in Translation了。

18會員
18Content count
一介民科寫點科幻,還有聊聊重新學習漢字&漢語的想法,歡迎交流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麥康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都說《尚書》跟《詩經》是最早的傳世文獻,到底有多早呢?以《尚書》來說,學者程文敏在《尚書學史》中,對「今文尚書」這部分(共29篇)給出了一定的著成時代範圍估計。 從這個表可知,目前看到的《尚書》,其內容著成的估計時代,涵蓋極大的時間範圍,介於武王時代(公元前11世紀),到戰國晚葉(公元前4-3世紀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朱歧祥在《周原甲骨研究》中整理了「於(于)」這個字在殷卜辭跟周原甲骨的用法,如下: 前五個是雙方陣營重複的用法,後三個是消失於或未於周原甲骨發現的用法。 除了用法⑤想不出現在還有什麼例子外,當中好些用法經過3000多年仍不難理解,現在人還是這麼在用,例如「位於台灣」、「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都說《尚書》跟《詩經》是最早的傳世文獻,到底有多早呢?以《尚書》來說,學者程文敏在《尚書學史》中,對「今文尚書」這部分(共29篇)給出了一定的著成時代範圍估計。 從這個表可知,目前看到的《尚書》,其內容著成的估計時代,涵蓋極大的時間範圍,介於武王時代(公元前11世紀),到戰國晚葉(公元前4-3世紀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朱歧祥在《周原甲骨研究》中整理了「於(于)」這個字在殷卜辭跟周原甲骨的用法,如下: 前五個是雙方陣營重複的用法,後三個是消失於或未於周原甲骨發現的用法。 除了用法⑤想不出現在還有什麼例子外,當中好些用法經過3000多年仍不難理解,現在人還是這麼在用,例如「位於台灣」、「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給學習貼上「玩耍」的標簽 換名字- 「來做數學題怎樣?」 改為 「來做一個圖形猜謎遊戲如何?」 數學、物理、化學 稱為「猜謎遊戲」 語文、歷史、地理 稱為「知識比賽」 利用給學習取一些有趣的名字,幫孩子改變對學習的態度。 孩子還沒學完,就讓他停下來,對學習產生”心動的感覺” 如同大人看劇看到一半進
Thumbnail
在網路上寫作,是一項超划算的投資。你只要寫一次,就能 24 小時、全年無休的在網路上宣傳你自己。你能夠被潛在的客戶、老闆注意,當有好職缺或合作機會時,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甚至,你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一人公司」。參加我的 2023 讀書會,一起讀 4 本好書學習在線上寫作。
Thumbnail
你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嗎?你希望人生能因為學習而有所改變嗎? 我想大部分會主動學習的人,都是渴望自我成長的! 但是你有沒有一個困擾?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人生好像還是沒什麼改變?沒有得到想要的成長幅度? 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輸出」! 一個人的成長曲線,跟輸出的多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固然,別人可以嘴一句說: 你哪些破事,我一點都不想要知道! 輕輕鬆鬆就把好不容易收集來的題材批評得體無完膚。但是,這些題材都是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是值得被寫下來的。難道一定要像是名人相關題材,才值得被保存下來嗎?每個人都只能活一次,要活出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想辦法把自己的生活複製得跟名
Thumbnail
臉書上每天都有很多名人發文,這些貼文內容通常是跟他們自身相關的。排除掉每日發文次數不多,以及發文內容字數不多的名人,剩下來的就是以篇數多且內容又豐富的方式作為發文特色的名人。月光認為,這可能會是月光值得學習的對象。並不是說其他的名人發文不夠好,而是他們的方式是月光無法學習的。例如本來就是大明星,他或
Thumbnail
我不是學霸,但我的同學們都是學霸,而家裡也有一位學霸,我想我應該有資格從學習者及觀察者的角度來驗證這本書寫的方法是否有效?同時也站在家長的角度來提前學習到底該如何有效讀書才能獲取高分的關鍵。 與其說這是一本教大家如何在考試中旗開得勝的書籍,不如說也適用於學習任何事物上,舉凡「學習習慣」、「學習態度」
Thumbnail
最近,我在自學生的貼文中看到一個讓人反思的題目 不讀書就等於不學習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給我們極大的反思 在網路上你或許曾經看過這類的文章 例如:如果孩子不想讀書,請陪他看這部片:失去選擇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Thumbnail
我曾聽過孫治華老師、于為暢老師、大人學的Joe都講過同一個學習概念:去上課,不只要跟老師學教學內容 (看得到的),還要體驗老師的運課方式 (看不到的)。在參加其他老師的教學課程中,我也將體驗非常棒的做法記起來,並運用在自己的線上讀書會。這篇文章分享我的線上讀書會運課方式以及學習來源。
Thumbnail
朱騏線上讀書會:精準學習的讀書會心得,Mr. S 將分享學到的3個小技巧與心得感想,歡迎對這本書有興趣的可以閱讀這篇文章喔。
Thumbnail
📷 關於讀書,說句老實話,我從來沒有想過讀書存在「輕鬆」這個形容詞。 打從我們認識讀書這個字以來,伴隨而來的就是考試和壓力。 為什麼會這樣呢? 讀書本質是好的,但到後來卻演變成孩子的「壓力來源」。 讀書之所以不輕鬆,因為加了一個現實的因素:孩子需要與其他人競爭。 有了競爭就有比較,競爭的結果會讓孩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給學習貼上「玩耍」的標簽 換名字- 「來做數學題怎樣?」 改為 「來做一個圖形猜謎遊戲如何?」 數學、物理、化學 稱為「猜謎遊戲」 語文、歷史、地理 稱為「知識比賽」 利用給學習取一些有趣的名字,幫孩子改變對學習的態度。 孩子還沒學完,就讓他停下來,對學習產生”心動的感覺” 如同大人看劇看到一半進
Thumbnail
在網路上寫作,是一項超划算的投資。你只要寫一次,就能 24 小時、全年無休的在網路上宣傳你自己。你能夠被潛在的客戶、老闆注意,當有好職缺或合作機會時,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甚至,你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一人公司」。參加我的 2023 讀書會,一起讀 4 本好書學習在線上寫作。
Thumbnail
你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嗎?你希望人生能因為學習而有所改變嗎? 我想大部分會主動學習的人,都是渴望自我成長的! 但是你有沒有一個困擾?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人生好像還是沒什麼改變?沒有得到想要的成長幅度? 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輸出」! 一個人的成長曲線,跟輸出的多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固然,別人可以嘴一句說: 你哪些破事,我一點都不想要知道! 輕輕鬆鬆就把好不容易收集來的題材批評得體無完膚。但是,這些題材都是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是值得被寫下來的。難道一定要像是名人相關題材,才值得被保存下來嗎?每個人都只能活一次,要活出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想辦法把自己的生活複製得跟名
Thumbnail
臉書上每天都有很多名人發文,這些貼文內容通常是跟他們自身相關的。排除掉每日發文次數不多,以及發文內容字數不多的名人,剩下來的就是以篇數多且內容又豐富的方式作為發文特色的名人。月光認為,這可能會是月光值得學習的對象。並不是說其他的名人發文不夠好,而是他們的方式是月光無法學習的。例如本來就是大明星,他或
Thumbnail
我不是學霸,但我的同學們都是學霸,而家裡也有一位學霸,我想我應該有資格從學習者及觀察者的角度來驗證這本書寫的方法是否有效?同時也站在家長的角度來提前學習到底該如何有效讀書才能獲取高分的關鍵。 與其說這是一本教大家如何在考試中旗開得勝的書籍,不如說也適用於學習任何事物上,舉凡「學習習慣」、「學習態度」
Thumbnail
最近,我在自學生的貼文中看到一個讓人反思的題目 不讀書就等於不學習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給我們極大的反思 在網路上你或許曾經看過這類的文章 例如:如果孩子不想讀書,請陪他看這部片:失去選擇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Thumbnail
我曾聽過孫治華老師、于為暢老師、大人學的Joe都講過同一個學習概念:去上課,不只要跟老師學教學內容 (看得到的),還要體驗老師的運課方式 (看不到的)。在參加其他老師的教學課程中,我也將體驗非常棒的做法記起來,並運用在自己的線上讀書會。這篇文章分享我的線上讀書會運課方式以及學習來源。
Thumbnail
朱騏線上讀書會:精準學習的讀書會心得,Mr. S 將分享學到的3個小技巧與心得感想,歡迎對這本書有興趣的可以閱讀這篇文章喔。
Thumbnail
📷 關於讀書,說句老實話,我從來沒有想過讀書存在「輕鬆」這個形容詞。 打從我們認識讀書這個字以來,伴隨而來的就是考試和壓力。 為什麼會這樣呢? 讀書本質是好的,但到後來卻演變成孩子的「壓力來源」。 讀書之所以不輕鬆,因為加了一個現實的因素:孩子需要與其他人競爭。 有了競爭就有比較,競爭的結果會讓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