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劇最高潮的戲份當屬最後一集,女主與敵對補習班院長的談話。
「你連出題者的意圖都無法識破,哪來的的洞察力 ? 」
法律系畢業的女主作為補習班的名牌國文老師,面臨從業以來最大的職涯危機。師生戀醜聞讓學生家長紛紛退選她的課,甚至更換補習班。補習班生意一落千丈,女主教學品質與品牌保證一夕聲名狼藉。
從劇情一開始,女主拿著學校期考試卷直接衝到首爾某高中名校,找出題的國文老師理論解答的正當性,而該國文男老師本來就對這種半路出家的補習班老師感到不屑,也覺得這種在補習班教書的老師竟不知自己的身份地位,而且還敢來挑戰試題解答權威並要求考證的行徑根本是來挑釁的。此際,女主全力捍衛試題真意及事事求是的人設除了說明她曾經是法律系的高材生,對解答力求考證之外,也凸顯出其解決事情的耐心程度,來自肯定自己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養成已經有了成效。
名校正統教師 ( 大學專業科系或師範大學體系 )和補習社教師 ( 不知道哪個學校、哪個科系的阿貓阿狗 ) 在填鴨式的教育制度下其實都一樣,都要背負學生分數的壓力,同樣都有當屆學生考進知名大學的人數壓力。當學生被數字化或標籤化的同時,老師這個角色最需要扮演的授業解惑反而會被時間焦慮和現實環境抹沒。
劇情從當年女主剛自補習班出道當老師時,將一個成績相當普通的憨憨學生男主送進名牌大學,又時隔10年後展開。這個已經在小有名氣的企業成為正式員工的男主竟然出現了,而且想要和女主一樣成為補教界名師,兩人為該補習班打出師生同框的教學名號,師徒聯手出擊招攬更多學生的同時相當程度上更是威脅到鄰近補習班。
在戲裡,男女主大約只相差五歲左右。兩人的戀情並非10年後才發生的,應該早在男主高3、女主大學畢業成為補習班老師的時候就有了2人之間一直以為的師生情誼,但各自都不曾發現的男女情愫。畢竟當時男主有考進名牌大學的課業壓力,女主則背負原生家庭的經濟壓力。曖昧關係的當事人雖不自知,旁人可是早早就知道兩人早晚會進入愛情。這旁人就是前職業為電影導演的補習班老闆( 院長 ),而且是戲中唯一樂見兩人在一起的利害關係人,原因是女主這些年真的幫補習班賺了很多錢,而且根本沒有時間談戀愛,院長覺得女主能夠得到幸福也是應該的。
劇情配樂聽著就能感受女主的清爽溫暖,又彷彿看見經常帶著微笑如陽光男孩的男主,讓整部劇的每一幕看起來都非常舒適。
配合曾經出現女主講解精神分析學家和社會哲學家埃里希·佛洛姆寫的《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
這本書的劇情,我想編劇試圖想要傳達的是學生讀書過程,除了追求知識和解答技巧歸結分數排名之外,若能從師長們授予過程中,也能學到對話、思考和行為能力,就像是學習繪畫、文學等藝術創作能力一樣,既然硬實力是需要經過學習才能取得的,為何軟實力的學習能力卻被認為只能與身俱來?
人的能力是在學習中不斷擴張的,同時也在練習中得到自我肯定的,而學習和練習的課題當然也包括「愛」的能力,那是身為現代人在這個相對競爭的社會必備的哲學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