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三島與伊豆半島西灣的鄉村鐵道,與JR系統不同,這裡的行駛車速緩慢、車廂不大然而一到了下午時分,來往的乘客卻顯得不少,健行背包客、採買食物的年輕工作者、專注車景的年長者、又或是結束社團或常訓的學生:這是搭乘地方鐵路的樂趣。
石岳展望台,以及接連著的九十九島景象,而立於山稜一側向外而望見的景象卻又不僅僅以連綿的島嶼而顯現。這一道破碎的海岸線,淺灘礁石又與蔥綠的山丘隨著不等的幾何向外延伸,而在視野的朦朧之處流入遠處的海峽與島嶼;而處在海峽邊處的兩側又有著些許城鎮的樓方點綴著灣澳。
然而,從車站乘坐半小時的郊區公車,當我抵達山上的展望台的時候,卻又不見佐世保港灣的樓房,如此所見的正為我眼下對於九州的印象——當人翻過一段低矮的丘陵,緊接著樹叢之後,便是一片碩大無際的平原,而後又見到海岸向著公路不斷的逼近;在越過倚靠山地的梯田緊接著進入隧道,而又可能是接連數座規模巨大的工廠與鄉村的量販店。相比東京灣區巨大的首都圈,或是連綿瀨戶內海邊緣的的神戶灣,無邊際的都市叢林或是壯闊的海岸線,那麼對於九州的印象便多少蘊含一種獨特無比的可愛。
由九十九島景色中所取的一側角落,由畫中向遠方而望,視線徘徊於群島,仿若旅人憑著靈巧的身姿在情感間游離飛梭自如;拜訪此處不一定要強求視線的統整,留意細節的變化我想也是有趣的。
說來在旅者經歷了曲折的路程後抵達這處,在展望台上所見的景象,不若函館的夜景那為人帶來不少感動情緒,而這座孤獨的展望台或許無法給人如此用情的景色,然而這座展望台之所以深刻,那是因為由幾何堆疊而起的風景之後所在的底蘊,自此一道隱蔽的歷史景象而出的層層意義,卻又是令人心深刻感嘆的。
兩次的元日戰爭,使得當時的日本權力中心的軍事貴族——至少也是文明體系較為穩固的日本西南部陷入一段詭異的緊張氛圍中,戰場首先波及了海峽上的軍事官員島嶼(對馬或壹岐),再來則企圖攻下九州西北部的核心軍事關口。而在展望台上,旅者憑著見聞而來的歷史意象,構建出當時戰爭發生之際的畫面。
在思考著石岳展望台之中,關於九州的點點故事,其中更有著不少相錯連綿的靈感存在,大分車站前的耶穌會雕像,或是立於長崎灣一側狹窄的信仰之坡道,又像是迴盪於鹿兒島城之間的傳奇故事。其中,又有一件與石岳展望台相互對應的景色,其中彼此憑著歷史意義的共鳴而深刻地存在,又令旅者進入明顯相異的思考態度上去面對眼見的景色。
佐世保車站的西側出口向外,可以直接步行至臨港的商業區,這是一個小巧的水岸廣場,依靠在整個港區的邊緣。此處也能算是整個城市重要的商業中心,光是一間面向碼頭的星巴克,就成為當地社區的聚會場所;這就像是淡水鬧街外側的渡輪碼頭一樣,除了一排單調的長椅外,更重要的是此處得以一覽佐世保港口的景色。當我環顧整個港口的時候,遠處低矮的山丘上聚集了不少小樓房,這些住宅是整齊一致平房,又是密集的堆疊一起。令人神奇的是,這樣交織而來的景色卻又不顯突兀。
位於福岡地鐵機場線西南側的姪濱車站,由車站北側前進,會經歷一長段倚靠海岸的郊區住宅;而在海邊又有一大量販商場,而在春季的尾聲,福岡有時是晴朗無雲,時而整日細雨連綿,若是運氣恰到好處遇見福岡的大晴天,而溫度又不那麽燥熱的時候,不妨去逛逛日本的商場園區,總能看到一些有趣的景象。
在與福岡市區相襯的博多灣裡,回望此處過去所在的關鍵時刻,這裡是元日戰爭的主要戰場,歷史畫面之激烈遠比對馬或長崎半島的景象更加慘重,衣著大陸征服者的反復無常所帶來的恐懼,當時的幕府(鎌倉)開始大舉興建防禦的軍事設施,其中就包括博多灣沿岸各處的石牆遺跡。然而,至今的石牆遺跡或許一部分成為了市民公園的裝飾,在偶然凸起的土丘一旁便是一座巨大的量販店,或僅僅是孩童嬉戲的棒球場。
面對景象的違和感,佐世保的石岳展望台為我重新勾起了對於這段歷史的共鳴,相對於那個面向作為城牆歷史的遺骸,而又是以不同時代反覆交集而成的混雜市街,像是身處於京都車站周圍的鬧街或是傍晚細雪交錯下的銀座,這座位處邊陲的海港景象,確實使我拋開困惑,而又是衝入下一刻的安靜,而自心靈深處流淌而出清澈的思緒。
(原版收錄自作者在《藏匿在風景之後・一本關於日本旅遊的筆記》的文章中)
作為東海地區的入口,此處為多處景點所環繞,夏季熱海的花火、沼津的海鮮,或是御殿場與伊豆半島——三島,作為景點之前的過路處,往來於東海道線各處景點的人潮,由此從新幹線換乘鄉間鐵道進入伊豆半島,或是轉乘短途客運而又前往富士山腳下的各處觀光名所,正如車站或許顯得小巧而五臟俱全,新幹線、城際鐵道與巴士、支線私鐵伸向周圍各處。相對於轉運車站,五月景色的角落一側下,我的眼神不經意而巧妙望向翠綠的萬壽園,又與前往河口湖與御殿場的旅者們分道而行。因為其他景點顯得太過於亮眼,三島通常不為旅人所注意。
然而,在我所集合的種種旅遊印象下, 若是來到東海地區旅遊,那麼她總是攜帶著一股神秘感;又在我心中掀起不少情緒,這樣的情緒轉換了我對於日本旅行的困頓思想,轉而我頑皮地把課本上日文詞語分掰於二者,咖啡廳下的年輕婦人們閒聊語氣,以及學生之間彼此玩耍的質樸口吻,探入不經意又模糊的文辭裡,實際上卻致人於深刻的可愛與自然,仿若流傳於山林田野之際的哼歌。
回應於我心中對著日本旅遊的思考上,三島的印象由複雜的情感色彩中浮現而來,仿若那張貼在少年房間裡的電影海報,在質樸燈光的點綴中,那樣萬花世界裡所存有的一抹個性吸引了人們的注意。正如畫家們由遠而近描繪其迴盪於思想之際的靈感,而她們之所以成就深刻的畫作,那也是因為她們不僅停留在畫作之外的呈現,而更多是她們能把握那存於畫作之中的種種故事,在各自故事被保存的人情溫暖卻又得獨屬一種愛而感動。
三島車站外圍的小弄,8月下旬的傍晚時刻,東海地區的氣溫似乎下降了不少,水氣恰到好處,而在海風吹拂的蔭涼處使人心情暢快許多。我把握了旅行的時機,在車站周圍散步,在車站周圍的餐廳林立,而又是不少餐廳自行繪製一道看板菜單,或是要強調料理食物的用心,不論那是展現一種創意或是隨性。
這裡的步調相較東京是悠閒而緩和的,此處不會隨時就見到高調飾品店,像是原宿或櫻木町中滿街遍佈的;這裡也不太可能豎立著如丸之內的高大商業區,相對的,街區與建築都顯得小巧,路樹的栽植似乎也是別有用心。我不是很清楚原因,但人們或許應著如此描述,而覺得這裡的人們似乎都頗有個性,也很珍視個人所蘊有的特質。而東海地區對我的旅行經驗來說,其可貴便立於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