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

含有「央廣」共 15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傍晚,亞特蘭提斯中央廣場。 蘇澄和甯果果結束了與人魚族的歡樂時光,游向中央廣場。同一時間,陸聿也在塞拉的陪伴下從龍族聖殿返回。 「陸聿!」蘇澄看到他興奮地揮手,「你額頭上那個是什麼?」 陸聿摸了摸額頭,那裡有一個細小的龍形符文:「龍族的認可標記。表示我已經被正式接納為族人。」 「哇,聽起來很
含 AI 應用內容
#原創小說#力量#廣場
活動表格:2025/7/26全台週末活動、2025/7/27全台週末活動 漫步時光 | Instagrame | Threads | Facebook | YouTube 📍虎尾央廣市集 時間:2025.07.26 地點:虎尾央廣 7月虎尾央廣市集結合經典爵士樂,匯聚多元美食攤位與手
Thumbnail
大S驟世後,兩個孩子會因此被汪小菲帶回中國生活嗎?具先生或臺灣親人能否爭取監護權?大S與汪小菲的法律訴訟將如何處理?未成年子女是否會被捲入? 本集許律師將解析跨境親權爭議、法院如何判定未成年子女的最佳利益,以及父母離婚後親權行使的異同。
Thumbnail
聯電創辦人曹興誠30年前與清大前校長沈君山對弈,輸棋後依約捐款1500萬元。然而,近期清大聲稱查無紀錄,引發輿論討論。多位名人及舊報導證明捐款事實,社會輿論兩極化。法律上賭債屬「自然債務」,不強制清償但付了無法追回,捐款則屬「贈與」,可附特定條件且部分情況可撤銷。本案若涉及惡意抹黑,或可主張誹謗罪。
Thumbnail
台劇《八尺門辯護人》以外籍漁工的司法案件為主軸,揭露法庭通譯制度的問題,包括誤譯、利益衝突及語言不通導致的司法不公。臺灣法庭通譯制度雖有基本規範,但因通譯人力不足、資格審查機制鬆散,常出現翻譯失準或角色混淆的問題。與此相比,美國有專業認證制度,中國則缺乏完善的通譯機制,影響少數族群的司法權益。
Thumbnail
2025年1月,美國針對TikTok的禁令生效,引發國際關注。過去幾年,美國對TikTok從行政命令、國會立法到司法審查,展現民主國家權力分立的運作。本案最高法院裁定禁令合憲,確立國家安全優先原則,採取「合格剝離」條件。許律師將探討TikTok禁令的法律依據、國安風險、美國司法審查標準及言論自由。
Thumbnail
農曆春節與跨年燃放煙火鞭炮,臺灣以規範施放地點與時間,兼顧傳統與環保;中國則以環境維護為由長期禁放,但政府卻能在政治活動中大肆燃放。近來「煙花革命」的反撲,更突顯民眾對禁令的不滿。 節目探討兩岸鞭炮文化的差異,並解析從「禁止煙火」到「國家可以,人民不行」的現象,如何反映民主與極權的制度基因。
Thumbnail
本集將從音樂出發,探討法律、民主與自由。從日本經典民謠《荒城之月》到臺灣文學家楊逵的《秋天的野菊花》,音樂見證歷史,也反映社會變遷。並探討中國統戰對文化的滲透,臺灣應如何堅定唱自己的歌,拒絕成為樣板。最後從《宣言》、《Hero》到《Feeling Good》,聽聽歌曲如何傳遞自由與勇氣?
Thumbnail
國立故宮博物院將攜百餘件文物,包括翠玉白菜與清明上河圖,赴捷克展出,捷克並通過司法免扣押法條。 文物出展不僅象徵文化外交的進展,更展示臺灣的國際文化影響力。從歷史角度看,文物出借需平衡文化推廣、國際政治與司法風險,如何利用文化交流增進國際認同,是故宮文化外交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因應中國不肖商家濫用「台北故宮」名義販售商品,國立故宮博物院正評估以「台北故宮」申請商標,以防止侵權與名譽受損。此舉雖有助維護權益,但也涉及商標使用義務、國際政治及中國「一中原則」的潛在陷阱。 兩岸故宮定位相似,需透過文創與展覽強調臺灣品牌特色。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