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D生的職涯選擇與適合度:學界與業界的真相】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攻讀博士的過程中,許多人會有一個常見的誤解,認為自己可以「選擇」畢業後要走學界還是業界。然而,事實是,當你還在PhD的1825個日子裡,每天如何使用你的時間,實際上就已經開始決定你「適合」去學界或業界了。


很多博士生不明白的是,「選擇」和「適合」之間存在著重要的差異。


▌每個選擇都是決定


當你每天在圖書館、實驗室或辦公室內,做出如何花費每半小時的決定時,你已經不知不覺地為未來鋪路。你選擇專注於什麼技能?你花了多少時間研究、寫作、學習新的工具?你是否積極參與學術會議或尋找業界合作機會?這些看似細微的決定,累積起來,就是未來業界或學界會根據你所展現出的能力來判斷你「適不適合」他們的一部分。


畢業後,業界和學界都不會看你是否「想」去哪裡,而是看你是否具備他們所需要的能力。


▌「選擇」與「適合」的錯誤理解


很多人以為,到了PhD畢業時,自己仍可以自由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這種心理上的選擇往往與事實上的適合度產生衝突,進而導致挫折感。當你覺得自己無法進入心儀的學術機構,或是無法在業界找到理想的工作,你可能會歸咎於運氣不好,或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但實際上,這往往是因為你在PhD過程中,對「自己對組織的價值」缺乏了解。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他們在乎的是,你能否在他們的組織中發揮出價值,承擔責任,並且穩定地解決問題。


▌理解組織的需求


業界和學界是抽象的概念,但實際上,這些領域中的每個組織都有具體的需求和目標。對於你自己的職涯規劃,最重要的一步是將這些抽象的學界和業界組織具體化。


你想進入的學術機構是哪所學校、哪個實驗室、或是什麼樣的研究中心?你想進入的業界公司是哪個產業、哪家企業、或是什麼樣的團隊?有了具體的目標後,你就可以尋找正在那個組織工作的人,與他們聊聊,了解他們如何看待「適合」這件事。


▌找到你的價值定位


當你對具體的學界或業界組織有了清晰的目標後,下一步就是問自己:你能為這些組織貢獻什麼價值?什麼樣的事情你能做得比其他人更好?你能幫助組織解決哪些問題,或者達成哪些他們迫切需要的目標?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決定你能否真正進入這些組織,並且在其中發揮作用。


學界和業界的需求各異,但最終,它們都在尋找「適合」的人,而非僅僅滿足於你有心進入。


▌行動:與組織裡的人對話


當你具體化了自己的學界或業界目標後,去找那些正在這些組織中工作的人聊聊。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感受他們對於「適合」的定義。透過這樣的對話,你不僅能對未來的職涯有更清楚的認識,也能幫助你在接下來的PhD日子裡做出更精準的時間分配與學習選擇。


總結來說,PhD生的職涯規劃並非純粹的「選擇」,而是基於你在這段時間中所做的準備和積累。越早認識到這一點,你越能在學界或業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位置。

375會員
1.4KContent count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碩博士的學習階段,我們常面臨大量知識與資訊的壓力,如何有效管理與內化這些知識,成為一個關鍵挑戰。我發現透過「得到」這樣的平台學習,可以幫助我高效吸收內容,而我也發展出一套系統化的策略,讓這些學習成果轉化為個人洞見,進而產出具有價值的內容。 ▌拆解課程內容,建立資訊塊 每堂「得到」課
碩博士生的研究過程中,信仰和知識常常交織在一起,影響我們如何看待世界、解釋現象、甚至制定研究方向。然而,知名心理學家 Dan Ariely 在他的新書《Misbelief: What Makes Rational People Believe Irrational Things》中探討的「謬見」
近年來,科技趨勢已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對於身處於研究前沿的碩博士生而言,這樣的變化尤為顯著。美國未來學家 Ray Kurzweil 在他的新書《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 When We Merge with AI》中提出,科技正在引領人類邁向一個奇點時代,人工智慧(A
碩博士生在研究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挑戰,無論是實驗失敗、論文被退回,還是研究方向需要調整。然而,為什麼學會“好好失敗”對於這群專業學術工作者來說特別困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Amy Edmondson 在她的書《Right Kind of Wrong: The Science of Failing
「我們的生活有愈來愈多部分是透過“文字 Text", "郵件 Email", "數位訊息 Digital Message"來進行。」 「這些其實都演化自傳統的“實務寫作 Practical Writing”,如"辦公報告 Office Reports", "學校更新 School Upda
1. 被有自己想法但技術實力不足的人吸引: - 這類人通常來自非台大的大學,碩士時進到台大後,帶著一種「雞犬升天」的優越感,表現得自信滿滿,甚至有些自嗨。但他們的技術能力卻遠不如他們的自信來得強大。曾經遇過一個碩士同學,他在原學校是神一般的存在,結果到了台大後,才發現他的實力其實並不如他自
在碩博士的學習階段,我們常面臨大量知識與資訊的壓力,如何有效管理與內化這些知識,成為一個關鍵挑戰。我發現透過「得到」這樣的平台學習,可以幫助我高效吸收內容,而我也發展出一套系統化的策略,讓這些學習成果轉化為個人洞見,進而產出具有價值的內容。 ▌拆解課程內容,建立資訊塊 每堂「得到」課
碩博士生的研究過程中,信仰和知識常常交織在一起,影響我們如何看待世界、解釋現象、甚至制定研究方向。然而,知名心理學家 Dan Ariely 在他的新書《Misbelief: What Makes Rational People Believe Irrational Things》中探討的「謬見」
近年來,科技趨勢已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對於身處於研究前沿的碩博士生而言,這樣的變化尤為顯著。美國未來學家 Ray Kurzweil 在他的新書《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 When We Merge with AI》中提出,科技正在引領人類邁向一個奇點時代,人工智慧(A
碩博士生在研究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挑戰,無論是實驗失敗、論文被退回,還是研究方向需要調整。然而,為什麼學會“好好失敗”對於這群專業學術工作者來說特別困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Amy Edmondson 在她的書《Right Kind of Wrong: The Science of Failing
「我們的生活有愈來愈多部分是透過“文字 Text", "郵件 Email", "數位訊息 Digital Message"來進行。」 「這些其實都演化自傳統的“實務寫作 Practical Writing”,如"辦公報告 Office Reports", "學校更新 School Upda
1. 被有自己想法但技術實力不足的人吸引: - 這類人通常來自非台大的大學,碩士時進到台大後,帶著一種「雞犬升天」的優越感,表現得自信滿滿,甚至有些自嗨。但他們的技術能力卻遠不如他們的自信來得強大。曾經遇過一個碩士同學,他在原學校是神一般的存在,結果到了台大後,才發現他的實力其實並不如他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你的這個問題,是許多台灣年輕人在求學路上的一個重要選擇。這是一道彷彿站在十字路口的選擇題,無論你往哪個方向走,都會遇到不同的風景和挑戰。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看看如何找到最適合你的答案。
學術工作最有趣的地方, 就是可以去研究各式各樣有趣的現象。 剛開始念博士, 基本上只能去解其他人提出的問題, 而貢獻也就是技術上又做得難一點。 博士畢業後, 托老闆的福, 有一個好的研究環境, 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各種, 由生成式AI引發的一系列資
Thumbnail
各位親愛的讀者,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回答一位讀者的問題:「我在大學所學的專業,未來在職場上有競爭力嗎?」這是一個非常實際而且重要的問題,相信很多即將畢業或是正在考慮專業選擇的年輕人都會有類似的疑問。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幫助這位讀者找到答案。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你的這個問題,是許多台灣年輕人在求學路上的一個重要選擇。這是一道彷彿站在十字路口的選擇題,無論你往哪個方向走,都會遇到不同的風景和挑戰。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看看如何找到最適合你的答案。
學術工作最有趣的地方, 就是可以去研究各式各樣有趣的現象。 剛開始念博士, 基本上只能去解其他人提出的問題, 而貢獻也就是技術上又做得難一點。 博士畢業後, 托老闆的福, 有一個好的研究環境, 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各種, 由生成式AI引發的一系列資
Thumbnail
各位親愛的讀者,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回答一位讀者的問題:「我在大學所學的專業,未來在職場上有競爭力嗎?」這是一個非常實際而且重要的問題,相信很多即將畢業或是正在考慮專業選擇的年輕人都會有類似的疑問。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幫助這位讀者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