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東擴

含有「北約東擴」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隨著美國與中國的競爭逐漸白熱化,台海情勢也沒有舒緩的跡象,南海的爭端更是越演越烈,美、中、台三方的敵意越來越強,對彼此的信任,宛如螺旋一樣不斷探底。美國相信中國正在積極擴軍,將在二○二七年取得武力犯台的能力,若不加強美軍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準備,未來很可能會措手不及。台灣則認為,中國的文攻武嚇.....
Thumbnail
謝謝陽明大的解析~
這幾天看到英國知名主持人Piers Morgan的節目邀請芝加哥大學國際政治重量級學者米爾斯海默 (Prof. John Mearsheimer) 來討論以哈衝突、俄烏戰爭與美中關係,JC覺得訪談中很多深入的觀點很值得分享,有別於台灣媒體餵養的所謂“國際觀點”,希望能幫助各位做更多元、更寬廣的思考。
Thumbnail
在「北約東擴」的議題上,同屬極權軸心的俄羅斯和中共是一鼻子出氣的聲討,仍將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行為賴給北約東擴,並稱是為了「戰略防禦」;然而,如今北約不僅確實東擴到俄羅斯的家門口(芬蘭已正式加入,而瑞典也即將加入),更自即起開始向東擴展到最東方的國家日本。 據《日經亞洲》報導,北約規劃在東京設立亞洲
Thumbnail
是說俄烏戰爭已滿一周年,討論俄烏戰爭的文章已如汗牛充棟,有意思的是站在俄羅斯的立場,替俄羅斯解釋為什麼要發動這場戰爭的聲音也不少。這些說法主要分成三種,包括「北約東擴造成俄羅斯不得不反擊」、「美國故意利用烏克蘭引誘俄羅斯出兵」與「克里米亞半島原本就屬於俄羅斯」,而且持這種論點的人不乏知名學者....
Thumbnail
6月28日,北約(NATO)的馬德里峰會召開前夕,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會同了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ö)、時任瑞典首相安德松(Magdalena Andersson)舉行四方會談。
Thumbnail
最近幾則國際間的新聞影響深遠:1.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30個成員國,7月5日簽署協議,批准瑞典、芬蘭正式加入;2.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高峰會6月28日在西班牙登場,邀請了非北約成員國,包括南韓、日本、澳洲和紐西蘭等國領袖出席;3. 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6月28日在七大工業國
Thumbnail
今天我們快速瀏覽開戰以來駁火狀況、世界各國反應,乃至於回答一些網友的問題:有沒有可能烏克蘭像芬蘭一樣自己扛住了呢? 1.交火現況 2.各國反應 3.What if 4.小結、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
Thumbnail
快速摘要烏東戰爭的來龍去脈 文長,沒時間可快速看標題: 1.歐命貴嗎?貴,但不是每個歐洲人都很貴。 2. 歐陸老大之爭:馬克宏能接過歐陸扛霸子嗎? 3. 世界警察嗎?我在基輔,情況有點糟,能派人來嗎? 4. 打啦?猜猜會打成怎樣? 5.小結、歐亞變勢的前兆
Thumbnail
是說國際關係教授麥可.曼德爾邦( Michael  Mandelbaum )的著作「美國如何丟掉世界?:後冷戰時代美國外交政策的致命錯誤」談到了美國在冷戰結束後一連串不成功的國際政策,包括與中國的關係、多次的人道干預行動、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反恐戰爭等。其中批評美國在冷戰結束後所進行的四次人道干預行動
Thumbnail
台獨的最大問題就是將國家當成情感共同體,社會心理學家發現一個團體內成員之間能夠純粹以情感溝通的人數上限是150人,超過150人的團體就必須制定脫離私人情感的行為規範才能維持團體秩序,所以台獨死忠者幻想台灣國能變成情感共同體是脫離現實,國家不是情感共同體而是利益共同體,「兩岸一家親」是廢話,所謂「親兄弟明算帳」才是國家的本質,就連家庭都可能來自於拜金女釣有錢男人的婚姻(或娶不到台灣女人的男人買外籍新娘),所以習近平說「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是假大空,阻礙台海兩岸統一的原因不在於台獨而在於中共極權,台獨只是中共極權阻礙統一的結果而非阻礙統一的原因,一旦中共垮台中國大陸民主化以後就沒理由繼續支持台獨,因為大國在各方面發展優於小國如同大公司員工薪水優於小公司,所以統一優於台獨。 台灣人沒必要為了對抗中共而團結,因為中共無法武統台灣的原因是民主而非團結,中共武統台灣會導致其極權體系洗腦出現無可彌補的大漏洞才是原因,並非美國武力或台灣人團結一心阻止了中共武統,其實從1949年10月1日起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從1950年起台海兩岸已是兩個國家,若中華民國改國號為台灣的同一天沒有領土變更則中華民國和台灣國不過是一個國家的前後兩個國號而已,簡而言之一句話,中共不垮則台獨沒希望而中共垮後則台獨沒必要。
付費限定
而在地理環境的影響之外,歷史上的戰火糾葛與記憶,也讓俄羅斯與歐洲諸國充滿焦慮。拿破崙東征俄羅斯的往事也許較為遙遠,但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死傷慘重的東線戰場,與冷戰時期前蘇聯開入東歐各國的坦克大軍,卻都還歷歷在目。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