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的真相與謊言

更新於 2020/10/1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這篇稍微難了一點,但只要耐心看完,就會發現「天下有免費的午餐」,還會發現「有人在亂講話」。

將前面幾篇的知識結合起來,終於要進入資產配置的部份了。在檢視各項資產和策略時,我們知道不該只看預期報酬,而是要把波動和下跌時期都算進去。同時,風險和報酬的關係,也就是夏普率和索提諾率,一樣也是投資人該參考的數值。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只想著賺錢,還要想著如何應對風險,還要顧慮到自身的財務和身心狀況,是否能承受下跌的衝擊。

有人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而在投資項目中,一樣也可以應用。如果我同時投資不同項目,那麼我就能分散風險,比較不會遇到全部一起下跌的狀況。不過,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夠好,因為我也可能無法遇到全部一起漲的狀況,那不就也同時分散獲利了嗎? 而且,如果要降低波動,我放少一點錢進就不就得了?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認為可以從波動和預期報酬的角度切入。以前有個馬可維茲,嘗試找出風險和報酬的關係,也就是把標準差和預期報酬畫出來。我們都知道,不同的資產,預期報酬率和標準差都不一樣。而如果依據不同比例,把多種資產混合在一起,那麼這種「組合」,就會有新的標準差和期望值。結果馬可維茲發現,這些不同組合的表現,在圖上是一個弧線,而且有時候對於同樣標準差,會有高低不同的預期報酬。換句話說,有可能會有兩種比例的組合,承受同樣的風險,卻有不同的回報。假設人類都是聰明的,應該不會有人選擇較低報酬,所以他把這個曲線的半邊去掉了。而剩下的,就是最有效率的投資組合,也叫做「效率前緣」。

非科班出身,我第一次在畫效率前緣的時候,花了許多時間,才終於用Excel完成。不過之後越來越熟練,加上軟體輔助,因此做出這條曲線再也不是難事。然而,隨著我讀的書越多,就越對這個理論質疑。效率前緣是透過平均和方差畫出來的,但是風險和波動並不適合劃上等號,這部分無法用標準差表現出來。如果基本定義都有問題,那麼畫出來的圖形還能相信嗎? 另外,這個理論著重於市場風險所造成的回報,然而影響回報的因子很多,也有可能是像人類情緒等非風險因素。目前我只是部分參考。這不是在否定馬可維茲的發現,而是學界對於該曲線的一些挑戰和修正,這非常健康。事實上,光是改變組合比例,就能讓同樣風險的資產,產生更高報酬,這就是「免費的午餐」。對於投資者而言,想要配置資產前,可以先用歷史資料計算效率前緣,找到合適的比例,方便投資人思考風險和報酬的關係。

如果在網路上查資產配置,會找到許多文章,但我認為有些觀點是錯的。要批評一個理論,應該定量分析,而不是靠「我覺得」或「想當然」。有一部份的人認為,「資產配置不適合一般人」,並且也針對這些理由詳細闡述。既然都講這麼白了,我便能利用以下篇幅,逐一反駁,並給出自己的想法。當然,討論有時候可能沒有對錯,不過我相信真理越辯越明。

首先,有人說,小資族因為「錢太少」,所以不必資產配置。這句話就像「因為窮所以不用投資」,是否似曾相似? 如果一個方法是好的,為何會跟金錢的多寡有關? 各位會去跟小嬰兒說「反正妳也吃不多,所以就不要吃了」嗎? (如果周遭有這種人,請趕快報警。) 資產配置的重點在於預估合理的風險和報酬關係,本質上就是希望透過投資組合,讓自己更富有。有錢的人想更有錢,難道窮人就只能一直保持貧窮嗎? 不是吧。同理,大金主可以透過資產配置讓自己更有優勢,難道一般人就不能這樣做嗎?

有些人會說,因為成本關係。「交易成本」太高了,所以得不償失,倒不如不要,那我們來看看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用最簡單的股債結合來看,如果購買一單位的AOA ETF, (該基金公司不是我開的,我也拿不到廣告費,只是舉例。) 也就是80%股市20%債市,那麼現在大約60美元,而所謂的交易成本,就是0.25%的內扣費用,大概是0.15美元或4.5台幣。4.5台幣的交易成本,很高嗎? 如果覺得4塊半太多了,經受不起,那我絕對不會叫他去投資。他先想辦法找到下一餐比較實際。

還有些人說,因為小資族的金錢較少,所以不該求穩,而要「求快」。說真的,我覺得很好笑,窮人想求快,富人就不想求快? 資本世界中,資金就是一種力量,通常有錢人能得到更多消息,而讓自己的資源持續增加。如果有個方法可以讓自己的資產快速變多,為何富人不執行,而只有普通人或窮人有辦法? 如果真的要求快,有很多項目比股票更快,選擇權、外匯、權證…想多快就多快,只是破產也一樣快。投資不能只考量到速度,也須顧慮到「風險」。有錢人需要承受風險,難道小資族就能躲開嗎?

可能有人覺得,反正沒錢,虧光可以很快東山再起。那怎麼不說,有錢人就算虧掉99%,還是可以活得很好? 投資是看成長比例,是看和別人比較的相對增減。運用資產配置,只是設計一些組合的比例。這個比例和預期報酬、風險、時間有關,但絕大部分情況下,和資金多寡無關。另外,投資是用閒錢,而不是用生活費,這筆錢就算虧光也不應該影響基本生活。因此,有錢沒錢,差別在於總量多寡而已,而不是在於要不要資產配置。

再來,也有很多人說,資產組合會「降低報酬率」。這有些道理,畢竟長期來看,股票的報酬率高於債券,因此放越多債券,越會拉低整體回報。然而考量到現實層面,每個人的投資生涯有限,這段期間真的夠長嗎? 而且如果稍微犧牲掉一些報酬率,換取長時間的安心,這真的不划算嗎? 光用說的沒有用,大家何不直接去找歷史資料來驗證? 如果從2000年開始,美股和美債各50%,每年再平衡,一直放到現在,那麼資產配置並不會吃虧。純股票的組合,年化績效6.21%,資產組合年化績效為6.24%,反而還高出了一些。也就是說,資產配置不但更穩,甚至還在這段期間更能賺。

當然,這是因為2000年剛好是網路泡沫要崩潰的時期,所以會有這個結果,否則應該要是純股票較有優勢才對。問題是,牛市熊市本來就會交替出現,只要一次大跌,股票就要花非常久才能追回來。以全股票為例,從2000年就開始落後,一直到2018年才追回來,結果2020一個疫情又讓它落後於資產配置組合了。沒錯,長期而言是股票比較賺,但我們能有幾個18年可以投資? 況且18年後,搞不好還賺比較少。20年間,我們可以好好吃飯睡覺,但報酬不會降低太多,甚至有贏的機會,這樣不好嗎?

還有,有人覺得資產配置沒辦法降低風險,因為遇到系統性風險,所有資產一起跌,也沒用。沒錯,遇到極端行情,有些資產確實會一起波動,例如2008金融海嘯,或是2020疫情的其中幾周,股票和債券都大跌。可是,其它時間內,這些資產的波動會互相抵銷,讓資產總額緩緩上漲。我們不能因為會遇到突發事件,就全盤否定一個方法的效果。難不成,因為超大隕石砸下來人類就會滅亡,所以我們就不用設立預警機制了?

有些人認為,資產配置的重點在於降低波動,而一般人沒有必要。確實,對於一些基金而言,會擔心大跌導致突然太多人贖回,而用對沖的方式減少波動,這一點散戶可以不用擔心,但這不代表散戶就不適合降低波動。我們總有個進場時機點,而透過資產配置可以降低買在高點的風險,我們很難成功擇時,但可以很簡單的就把資產配好。誠然,長期來看,這些波動都可以忽略,但如果一開始就把風險透過資產配置分散了,那不是更令人安心嗎?

有一點我必須強調,在檢視過去歷史資料時,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算出「最優組合」。例如夏普率最高、索提諾最高、MDD最小、下跌時期最短、預期報酬最大、波動最小…任君挑選,反正只是調整各資產的比例。然而,直接假設歷史會重演,非常危險,我們不可能預測未來的市場行情也是這樣走。如果我都能預測未來了,我幹嘛還資產配置? 對於資產類別比較多的組合,有時候往往簡單的均分,就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了,並不會比經過精密計算的組合比例差多少。

資產配置,應該找相關性低甚至是負的資產,典型的例子就是股票和債券。短時間來看,一漲一跌,而長期來看則是緩慢上漲。由於它們的波動關連並不大,因此可以很輕易的分散風險。用物理來說,兩個波疊合,也要考慮到相位,不一定是剛好完全抵消,有時甚至是互相增強,但拉長來看,我們可以把組合結果調整得更平穩。(例如交流電電壓,我們不是看峰值而是方均根。) 相信能接受ETF這種包山包海精神的讀者,也會認同資產分散的優點。雖然個別資產依然可能會大幅波動,但整體的收益會更加穩定,這就是適當分配的好處。

謝謝看到這邊的讀者,最後來我要講如何善用資產配置,並降低它的缺點。資產配置可以用來降低波動,但通常會稍微降低回報,那怎麼應對? 看過前一篇的朋友應該就知道,如果一個組合的夏普率或索提諾率高,但是回報太低,那麼我們可以用槓桿放大。對於金融機構而言,若找到一個穩定的方法,而且風險收益高,那麼它可能會融資投入。對於我們散戶來說,或許槓桿還是太可怕,但至少我們可以放心的用更大筆資金來投資。換句話說,假設我們能接受的最大回撤是20萬,以前純股票因為波動太大,所以我只敢投50萬,但現在因為能運用資產配置,讓預期的最大回撤變小、恢復期變短,因此我敢投100萬,而且還有更高的預期報酬。

當然,現實生活中,投資金額並不是一灘死水,而還會有金流的進出,畢竟我們可能會有收入,也可能想要有退休金流。但考慮到篇幅,因此我把內容移到之後再說。總之,資產配置不是什麼高深艱澀的理論,也不是什麼有錢人才玩得起的遊戲,它只是一種分配資金的方式。我們想要的是合理報酬和風險,想要投資得開心、安心,所以大家不妨思考自己能承受的風險和能接受的報酬,調整想要的資產比例,獲取「免費的午餐」。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0會員
106內容數
我喜歡研究和挑戰艱澀的學科,也喜歡用易懂的人話分享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狂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Go big or go home. 不成功便成仁,是我的信念,而我覺得這和投資也有關聯,本篇就來講賭博和長期投資的關聯吧。
常有人說,高風險高報酬,但這句話對嗎?
要講複利之前,先講單利。  
這篇要來講一個關於奶茶的故事。
哪一種投資人比較厲害? 是出手快狠準的獵豹,還是悠哉愜意的烏龜?
基金的本意,是集合眾人之力完成任務,而在金融界,基金是讓民眾參與投資的一項工具。
Go big or go home. 不成功便成仁,是我的信念,而我覺得這和投資也有關聯,本篇就來講賭博和長期投資的關聯吧。
常有人說,高風險高報酬,但這句話對嗎?
要講複利之前,先講單利。  
這篇要來講一個關於奶茶的故事。
哪一種投資人比較厲害? 是出手快狠準的獵豹,還是悠哉愜意的烏龜?
基金的本意,是集合眾人之力完成任務,而在金融界,基金是讓民眾參與投資的一項工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五)退休規劃【重要小結】: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的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 💥利用被動指數化投資累積資產的同時,必須先提早進行退休規劃! 👉🏻今天要介紹的是【4%法則】:  💧退休金到底夠不夠用?存這樣夠我退休了嗎? 💧退休後每年可以從投資組合中拿多少錢
Thumbnail
這時代最穩定與持久的投資人之一是“華倫·巴菲特”,大家應該認同吧 ? 既然他與他的團隊有辦法打理幾千億美金,且長期穩定獲利。那他們是如何配置與管理資產,就有可以學習與借鑑的地方(股神巴菲特的股票部位也只佔資產5成而已) (只研究可被複製『 紅色框框 』 ; ex : 不是誰都能開一間保險公司與買下許
Thumbnail
大部分人在學習投資時容易犯下一個錯誤,那就是只問報酬不問風險,缺乏風險的認知是新手最容易犯下的錯誤之一。 許多人都聽過【高報酬=高風險】或者是【想要高報酬就必須承擔更高的風險】這類的說法,在我看來,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並不是只要承受更高的風險,就一定會有好報酬......
Thumbnail
也許每部電影都有它的命運,試想想這部講男人偷食的港產片,上映時間若非被安排在紛亂無力的當下,而是在「安心事件」還鬧得熱哄哄的兩個多月前,迴響想必會來得更大。
已有許多的文獻研究顯示出被動型投資才是長期最容易獲利的方式,可惜「短視近利」是人的天性,造就了市場上80%的投資人是賠錢、10%的人僅是獲得工作收入以外不多的額外收入,而可能只有不到1%的人才能夠從股市上獲取超額的財富。而投資大師巴菲特更是直接建議一般投資人應該採取ETF的被動型投資
Thumbnail
精準的買賣點如同價格波動是無法掌握的,完全是靠運氣;投資股市追求的是選對,但不求買賣在最好的點,買賣在相對適當的價位區間就可以,即使如此還是只做了一半的投資,還有另外一半的工作是資金的調整與配置。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五)退休規劃【重要小結】: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的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 💥利用被動指數化投資累積資產的同時,必須先提早進行退休規劃! 👉🏻今天要介紹的是【4%法則】:  💧退休金到底夠不夠用?存這樣夠我退休了嗎? 💧退休後每年可以從投資組合中拿多少錢
Thumbnail
這時代最穩定與持久的投資人之一是“華倫·巴菲特”,大家應該認同吧 ? 既然他與他的團隊有辦法打理幾千億美金,且長期穩定獲利。那他們是如何配置與管理資產,就有可以學習與借鑑的地方(股神巴菲特的股票部位也只佔資產5成而已) (只研究可被複製『 紅色框框 』 ; ex : 不是誰都能開一間保險公司與買下許
Thumbnail
大部分人在學習投資時容易犯下一個錯誤,那就是只問報酬不問風險,缺乏風險的認知是新手最容易犯下的錯誤之一。 許多人都聽過【高報酬=高風險】或者是【想要高報酬就必須承擔更高的風險】這類的說法,在我看來,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並不是只要承受更高的風險,就一定會有好報酬......
Thumbnail
也許每部電影都有它的命運,試想想這部講男人偷食的港產片,上映時間若非被安排在紛亂無力的當下,而是在「安心事件」還鬧得熱哄哄的兩個多月前,迴響想必會來得更大。
已有許多的文獻研究顯示出被動型投資才是長期最容易獲利的方式,可惜「短視近利」是人的天性,造就了市場上80%的投資人是賠錢、10%的人僅是獲得工作收入以外不多的額外收入,而可能只有不到1%的人才能夠從股市上獲取超額的財富。而投資大師巴菲特更是直接建議一般投資人應該採取ETF的被動型投資
Thumbnail
精準的買賣點如同價格波動是無法掌握的,完全是靠運氣;投資股市追求的是選對,但不求買賣在最好的點,買賣在相對適當的價位區間就可以,即使如此還是只做了一半的投資,還有另外一半的工作是資金的調整與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