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心耗竭的觀點來看,其實不難理解一個耗竭的人(無論生理或心理)所做的無效行為為什麼會不斷發生。
在身心資本都匱乏狀態下,能好好處理和改善生活的能量資本不夠,只能陷落在惡化的虧損和掏空循環中。
無效行為就如成癮一樣,停不下來。
無效行為對一個人最大的損耗,在於反覆進行以為是在面對或處理的過程,實質上卻沒有任何效果,只是空轉而已,耗掉許多的體力、時間、精力,及金錢。
無效行為常見的表現是「迴避」與「拖延」,既是無效行為出現的原因,也是後果,意即為了迴避某些問題(通常是壓力源),以無效行為來拖延,避免面對與經歷。
匱乏的思維模式會導致認知頻寬不足,過度使用、過於充塞,就像電腦開了許多頁面,執行了許多程式,造成超載而無法運作,產生延遲反應,讓處理速度變慢,無法進行有效應對。
如果你長期錯估身體預算,很少照顧身體健康,也鮮少在意自己身體的營養和休息等方面,等同你時常超支你的身體成本(體力、腦力、心力、活力) 而不自覺,那麼在身心能量資本不足的情況下,又不斷榨乾自己,或無力招架與處理自己內部及他人的情緒消耗,那麼你會一而再、再而三無法終止這個狀況⋯
因為你沒有體力和精力進行有效的處理,同時喪失有效策略,以致只能任由困窘情境帶著自己團團轉,你無法處理情境但情境卻時常消耗你,讓你一日比一日更
加虛弱無力,更加動彈不得。
若你想終止和避免繼續情緒消耗,那麼試試看,調動自己的專注力,放在身體資本的累積,好好訓練及維護身體的機能與體能。
身心不分家,身體狀況不佳、心智狀況也會困頓、僵化;心智缺乏效能,身體也會過度承載心智所帶來的負擔與壓力。
無論如何,都會造成難以好好的、認真的思考對自己有益的事是什麼,只能任由環境侵襲、操控。
📖了解那些讓你很辛苦的「無效行為」都在《擺脫情緒消耗》
連結🔗 https://cplink.co/yCE8wEe1
從身心耗竭的觀點來看,其實不難理解一個耗竭的人(無論生理或心理)所做的無效行為為什麼會不斷發生。
在身心資本都匱乏狀態下,能好好處理和改善生活的能量資本不夠,只能陷落在惡化的虧損和掏空循環中。
無效行為就如成癮一樣,停不下來。
無效行為對一個人最大的損耗,在於反覆進行以為是在面對或處理的過程,實質上卻沒有任何效果,只是空轉而已,耗掉許多的體力、時間、精力,及金錢。
無效行為常見的表現是「迴避」與「拖延」,既是無效行為出現的原因,也是後果,意即為了迴避某些問題(通常是壓力源),以無效行為來拖延,避免面對與經歷。
匱乏的思維模式會導致認知頻寬不足,過度使用、過於充塞,就像電腦開了許多頁面,執行了許多程式,造成超載而無法運作,產生延遲反應,讓處理速度變慢,無法進行有效應對。
如果你長期錯估身體預算,很少照顧身體健康,也鮮少在意自己身體的營養和休息等方面,等同你時常超支你的身體成本(體力、腦力、心力、活力) 而不自覺,那麼在身心能量資本不足的情況下,又不斷榨乾自己,或無力招架與處理自己內部及他人的情緒消耗,那麼你會一而再、再而三無法終止這個狀況⋯
因為你沒有體力和精力進行有效的處理,同時喪失有效策略,以致只能任由困窘情境帶著自己團團轉,你無法處理情境但情境卻時常消耗你,讓你一日比一日更
加虛弱無力,更加動彈不得。
若你想終止和避免繼續情緒消耗,那麼試試看,調動自己的專注力,放在身體資本的累積,好好訓練及維護身體的機能與體能。
身心不分家,身體狀況不佳、心智狀況也會困頓、僵化;心智缺乏效能,身體也會過度承載心智所帶來的負擔與壓力。
無論如何,都會造成難以好好的、認真的思考對自己有益的事是什麼,只能任由環境侵襲、操控。
📖了解那些讓你很辛苦的「無效行為」都在《擺脫情緒消耗》
連結🔗 https://cplink.co/yCE8wE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