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麥康納
last_publish_at討論區
更新於 2024/11/25發佈於 2024/08/01

一直覺得詩經表現頗多的,是與現代華人仍可見的「原住民」、部落社會風格接近的

舉例來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traditionalPerformingart/20230923000005

這些是近代有了人類學、民族學之後整理出來的東西,但裡面提到的一些形容用在若干地方性的'詩'文也通不是嗎?

當時雖沒有民族誌這樣的概念,詩經有些地方性的'邦'風之類,是周初周人到處武裝殖民,到東方等各地後採集的紀錄,當時周人殖民者遠到之處,照理說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原始或離原始狀態不遠的部落

只是在華夏,從商人時期就被賦予了王國乃至帝國的世界觀,隨後又緊接著樹立了一個又一個超時代性的人格,詩經這種'經典'早早背負起億萬斤重的包袱,就與自然哲學的原理無緣了

基於這樣的猜想,有時看近代的學者採集「原住民」的歌謠與傳統、民眾到部落旅遊、看「原住民」在歌舞、八部合音什麼

就想到《論語。述而》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其實華夏讀書人早早從孔子就開始崇尚「原住民」的諸般面向跟 legacy 了

周人學了商人發明的文字後,跟商人只拿來寫卜辭不一樣,開始會寫些'詩'、'書'之類的題材,嗜血的商人是從不去理會這些的,覺得這也算是孔子說的「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的一部分


陳重年-avatar-img
陳重年和其他 13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職場法蘭克
2024/08/28
4
回覆
薇亦柔止-avatar-img
薇亦柔止
2024/08/01
1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