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經有作者抱怨現在的方格子對「好文章」關注與推薦太少。這與方格子的量體成長有關。當平台作者越多、揀選內容的難度越高,而要從中辨識出所謂的「高品質內容」,更是需要龐大的時間與人力成本。
2.在「社群化」為主流的當前,其實透過強化社群活絡度,再藉由參與者(使用者)的自我或他人推薦、積極參與、主動表態與表現,會更能降低成本且有效直擊的手段。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專注且強調沙龍。
3.其實「好內容卻不受待見」,充分反映仍有許多寫作者或讀者,仍有著「只要寫出好內容,遲早會被看見」的想法。然而我已經提醒很多次,這已經是過去思維。在包含寫作平台在內整體網路社會躍入資訊洪流的趨勢鮮明,還懷著這種思維經營寫作的人會更容易被淹沒。如果寫作者不改變經營策略,或者讀者不願更進一步展開積極行動,那麼這些好內容、好作者當然永遠不會被看見。
4.昨天引用Jemmy的文章時也有提到,現代網路世界最珍貴的資源是「注意力」。為了引起注意,寫作者就不能空等讀者到來,而是要主動出擊,讓讀者願意分出一點時間注意到你。這是對固守過去思維卻陷入窘境的寫作者們,可以好好思考的。
5.反覆強調:社群社群社群,一定要經營社群。不是叫你要四處抱團取暖跟讀者頻繁交流,而是你要活用社群強調「興趣」的特性,盡可能表達自我、不吝於展現性格與風格,呈現與文章不同的「作者的另一面」,讓讀者對你產生興趣──這是現代經營寫作的基本手法,也是自網路社群發展以來,亙古不變的道理。
6.要抱怨,卻沒有改變的意願,那麼旁人也幫不了你,不論跳到哪個平台都是如此。絕大多數的內容平台在將來都會朝著同樣的模式發展,方格子只是其中一例。朝著反方向行走、試圖脫離潮流的平台,若是沒有一個明確可行的經營策略,則會受限於資源與人力的限制,其平台能夠提供的服務與發展空間都會相對有限且演進遲滯──選擇這類平台的寫作者,恐怕也難以長久耕耘。
7.在你在乎好文章以前,先想想你嫌棄與推崇的環境,是否真的對寫作者夠好/不夠好?產出即是耗損,如果長久經營卻因平台環境貧劣而窒礙難行,那麼即使再好的內容也只是孤芳自賞。缺少充足的支持與回饋,甚至更實質可利用的變現手段,對寫作者來說此地不宜久留。沒有人可以用愛發電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