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喬安小事

文化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迷人之處,便在於針對某個特定族群的運作模式,進行深入的剖析。就像是本書作者 Ashley Mears,擁有紐約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波士頓大學社會學系及女性與性/別研究學程。曾作為時裝模特兒的她,窺探到時尚產業與上流夜店派對經濟的交會處,因而投身這個超越全球地域限制、所謂「超富階級」的夜生活社交活動圈,揭開富豪們「夜擲萬金」背後的派對勞動市場。

本書揭露,每晚高級夜店或私人派對的狂歡背後,是三種行為者的關係動力學:富豪客戶、公關與所謂的「女孩」──基本上特指那些模特兒及「優質平民」(面容身材堪比模特兒,但不是模特兒的女性)。「女孩」本身的定義,就是一個殘酷的美貌標準:年紀約 16-25 歲,不穿高跟鞋身高至少要 175 公分,然後,基本上都是白人女性。其他的女性,不好意思,只要外貌不符合標準,夜店保鑣會直接把你擋在門外,以確保高級夜店內的優質「形象」。

高級夜店的夜夜笙歌,是富豪客戶交際應酬或放鬆 for fun 的場所。菁英階級的消費,展現地位權勢,比起過往奢侈品強調高級收藏(如葡萄酒、藝術品等)累積價值,Mears 博士利用人類學中的「誇富宴」概念,點出以「浪費」為核心的奢侈品體驗市場,VIP 夜店即是屬於這種「體驗經濟」。炫目的煙火香檳列車,狂撒亂舞的香檳雨,都是服務這些奢華的儀式性記憶。然而,單純的炫富,放到一般生活脈絡中,連大戶自身都多少感到「刻意」或「可笑」,因此夜店場域其實就是一場精心的情境設計,將這些活動包裝成只是「好玩」的氛圍,做出與「日常」的區隔,讓參與其中的人降低內心的牴觸感。

公關的存在,則是努力協助夜店找尋許多「女孩」,透過「女孩」在夜店或派對的現身,販賣「美麗」或「性感」資本(注意,不是「性」),彰顯夜店的高級「素質」,吸引更多客戶願意花錢買更多酒,並從中獲取抽成。雖然也有出身上流階層的公關,但就比例而言,較多是出身中下階級、移民或有色人種。穿梭於各種高級場合中,公關們見識了何謂真正的「富裕」,這在無形中拉高了他們自身對於「成功賺大錢」的想像。縱使本身擁有豐厚的社會資本(即人脈資源,包括如時尚產業、幫客戶辦奢華派對認識的鉅子等),但階級的差距是一道現實的門檻,認識很多菁英,不代表這些客戶人脈真能轉變成公關本身的商業人脈。於是,公關們利用女孩,在一場又一場的繁華夜生活中賺取利益,卻也讓自己陷在一場高機率是泡沫幻影的「致富夢」當中。

那,女孩們呢?若說客戶在這場遊戲中透過消費獲得地位彰顯、公關獲得豐厚的抽成利潤,女孩到底獲得什麼?

書中詳細描繪公關如何吸引女孩願意與他一起參與每晚的夜店狂歡,其中涉及大量的關係勞動,亦即公關會利用各種情感關係的建立,來模糊掉女孩參與夜生活其實是種勞動的現實。例如,幫初來乍到紐約的外國模特兒找地方住(如模特兒公寓)、聯繫經紀公司、甚至與時尚公司形成合作,負責接送這些還在苦苦追尋機會的窮困模特兒。

女孩們在這樣的關係中,獲得人際的支持,將公關視為異鄉的朋友,或至少是友善的夥伴。別人幫了自己那麼多,每晚配合出席活動,似乎是一種「應援」與「支持」。然而,實務上在夜店中,這種利益與友誼的界線很容易會出現衝突:例如,當女孩因為連跑多晚的夜店體力不支、或覺得活動無聊想離開時,公關做為「管理女孩」的角色,便可能出來阻攔女孩離去,這時「勞動」的本質便昭然若揭。

當然女孩還是有「報酬」,畢竟,紐約生活費極高,若女孩工作尚不穩定,跟著公關到處吃喝玩樂,確實能省下一筆可觀的食宿成本。在關係上,如前所述,跟著公關可以認識新朋友與人脈,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在感官上,高級夜店對於出入的人群經過嚴格的篩選,能參與本身,即帶有一種身分的優越,並能體驗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繁華夜生活。但須注意的是,這些雙向的利益,條件的掌控者,都是由男性主宰。

本書精彩剖析了整個夜店文化下的經濟動能,在這個圈子裡,名面上講錢是禁忌,那與「性」相關的交易具備太相近的模糊性,因此,三方的互動,透過「夜店」隱身於各種玩樂消費及關係維繫的名目之下,掩蓋了經濟交換的事實。女孩做為「美麗資本」的擁有者,其在過程中獲得的「回報」是否合於「成本」或甚至「收益」,我想看完本書的大家會自有定見。

bookarchery-avatar-img
bookarchery和其他 2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