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路過 2 個印象深刻,關於「愛」的情境:
① 無條件的愛
A 君:「如過你愛一個人,不就是要無條件包容他嗎?愛是無條件的不是嗎?」
B 君:「可是我也要記得愛自己吧?無條件包容,那『我』怎麼辦?」
② 我是愛本身
C 君反覆唸誦:「我是愛本身,我願意給予無條件的愛。」
這是靈性圈常用來「提醒」自我的句子,他想要用愛的頻率顯化他的愛人。
🙋🏻 如果你也覺得哪裡怪怪的(沒有也沒關係,只是想分享讀到的內容XD)
近期讀到喬安納的文章「那不是我愛你,而是我就是」或許能夠帶來一點靈感。其中禪師的話為我帶來啟發:人間的愛常常是一種「想要」、「欲求」,甚至是一種自我滿足或不滿足的表現。
-
💡為什麼無條件的愛,不是說給「我」聽的?
我想先坦白,我絕對說不好愛是什麼,只是紀錄有趣的生活片段。強留一些小事的閒人,最喜歡捕捉難以言說的感受(推眼鏡)。喬安納在文中分享禪師的話讓我恍然大悟,亦梳理了對於「愛」的想像(對,充其量只能說是將無形塑形的想像)。
我發現許多情境下,「無條件的愛」與「我是愛本身」,好像不是說給「我」聽的。我擅自認為,用頭腦思考這兩個句子,總會有無法套用實際生活的時刻,尤其在經歷失望、失落、挫敗、恐懼、自我懷疑之後,關於愛的概念常淪為高大上的名牌標籤。
-
💡但不代表「無條件的愛」與「我是愛本身」不成立。
我們只要從另一個層面,而非「我」(心智上感受到不完滿的我)的視角看待,便有機會體會。更具體而言,我認為這兩個概念是基於直觀感悟而來的結果。例如「實際吃過」北海道冰淇淋和在腦中「想像」冰淇淋的味道,身心共鳴的層次完全不同。直觀感悟像覺知與認知對齊後的深刻感受,經由訴說落成概念性的結果,最後才被「我」拾起這個果實。因此從「我」去理解愛,註定是有限的。
🙋🏻 那麼「從另一個層面看待」是什麼意思呢?
🙋🏻 可以如何看待「好像有點怪怪的」感覺吶?
🙋🏻 不是說給小我聽,那到底說給「誰」的呀?
線索收錄在最新的【伯樂專屬內容】
歡迎與我一起遨遊於愛的折射與想像 🥰
-
📢 還沒加入訂閱?
現在有【首月最低 NT$39】優惠唷!
💐 溫馨提醒
首月訂閱優惠:於次月起恢復 NT$66 隨時可以取消訂閱唷
持續訂閱方案:隨時可以取消訂閱,取消後下個月不再扣款
單次訂閱方案:解鎖期間的閱讀權限,到期後不會自動扣款
加入訂閱會員成為伯樂,立即解鎖更多《覺察手記》專屬內容。
💡我曾經路過 2 個印象深刻,關於「愛」的情境:
① 無條件的愛
A 君:「如過你愛一個人,不就是要無條件包容他嗎?愛是無條件的不是嗎?」
B 君:「可是我也要記得愛自己吧?無條件包容,那『我』怎麼辦?」
② 我是愛本身
C 君反覆唸誦:「我是愛本身,我願意給予無條件的愛。」
這是靈性圈常用來「提醒」自我的句子,他想要用愛的頻率顯化他的愛人。
🙋🏻 如果你也覺得哪裡怪怪的(沒有也沒關係,只是想分享讀到的內容XD)
近期讀到喬安納的文章「那不是我愛你,而是我就是」或許能夠帶來一點靈感。其中禪師的話為我帶來啟發:人間的愛常常是一種「想要」、「欲求」,甚至是一種自我滿足或不滿足的表現。
-
💡為什麼無條件的愛,不是說給「我」聽的?
我想先坦白,我絕對說不好愛是什麼,只是紀錄有趣的生活片段。強留一些小事的閒人,最喜歡捕捉難以言說的感受(推眼鏡)。喬安納在文中分享禪師的話讓我恍然大悟,亦梳理了對於「愛」的想像(對,充其量只能說是將無形塑形的想像)。
我發現許多情境下,「無條件的愛」與「我是愛本身」,好像不是說給「我」聽的。我擅自認為,用頭腦思考這兩個句子,總會有無法套用實際生活的時刻,尤其在經歷失望、失落、挫敗、恐懼、自我懷疑之後,關於愛的概念常淪為高大上的名牌標籤。
-
💡但不代表「無條件的愛」與「我是愛本身」不成立。
我們只要從另一個層面,而非「我」(心智上感受到不完滿的我)的視角看待,便有機會體會。更具體而言,我認為這兩個概念是基於直觀感悟而來的結果。例如「實際吃過」北海道冰淇淋和在腦中「想像」冰淇淋的味道,身心共鳴的層次完全不同。直觀感悟像覺知與認知對齊後的深刻感受,經由訴說落成概念性的結果,最後才被「我」拾起這個果實。因此從「我」去理解愛,註定是有限的。
🙋🏻 那麼「從另一個層面看待」是什麼意思呢?
🙋🏻 可以如何看待「好像有點怪怪的」感覺吶?
🙋🏻 不是說給小我聽,那到底說給「誰」的呀?
線索收錄在最新的【伯樂專屬內容】
歡迎與我一起遨遊於愛的折射與想像 🥰
-
📢 還沒加入訂閱?
現在有【首月最低 NT$39】優惠唷!
💐 溫馨提醒
首月訂閱優惠:於次月起恢復 NT$66 隨時可以取消訂閱唷
持續訂閱方案:隨時可以取消訂閱,取消後下個月不再扣款
單次訂閱方案:解鎖期間的閱讀權限,到期後不會自動扣款
加入訂閱會員成為伯樂,立即解鎖更多《覺察手記》專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