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讀了喬安納寫的 那不是我愛你,而是我就是 ,從「人為什麼不快樂?」聊起,再談到「什麼是愛?」最後她慷慨地寫上「如果你也曾困惑什麼是愛,歡迎你留言跟我分享」。面對這樣的召喚,我忍不住從記事本撿拾我的「形容失敗」,想與她分享。
不曾想我頭腦會因記事本上的麵包屑,而將脈絡越編越多,多到說不好什麼是愛的我,寫了超出適合放在留言區裡的字數(笑)。以下內容請輕鬆看待,這裡沒有代表真實的言語被表達,只是我意念的折射,詞彙亦是暫時的方便。
【成為我的伯樂,陪我一起遊歷於「什麼是愛?」】
首月只要 NT$39
邊走邊寫,邊寫邊走
記事本寫的愛
愛是不再感到分裂,與本源一樣無所不在。
我甚至以為他們沒有不同。
我想像中的愛,像是帶有淡淡顏色的本源。會這麼想,是相對於本源的通透性本身難以被頭腦直觀感受、捕捉,大多時候只是被「知道」(說知道可能更直覺)。愛的無所不在讓每個生活片段都有機會與之產生共鳴,其回聲或說折射的光影,似乎更能被感受辨認。
生活折射的愛
於我而言,生活是由一連串記憶組成。每個記憶片段串起人生故事,愛的折射經常出自這些記憶片段的共鳴,讓人誤認擷取極致飽滿的情感狀態,即愛所是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