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Cynthia 爰居·所安
發佈於國文教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我真的沒想到,重讀〈差不多先生傳〉竟然給我這麼大的衝擊。

原本以為這是一篇輕鬆幽默的諷刺文,沒想到,在孩子的回應裡,我看見了好多真實、委屈,還有努力守護愛的方式。


欣藝的國文教室|差不多先生傳


〈當我說「差不多」,其實是在說:你可以不要罵我嗎?〉


〈差不多先生傳〉,原以為會是一堂輕鬆的幽默課。笑著讀完胡適寫的諷刺文,也笑著模仿自己說過的「差不多就好」、「大概可以」、「應該沒事」。

但笑聲停下來的時候,孩子忽然說:

我其實只有在回應媽媽的時候,才會說『差不多』。

她每次給我兩個選項,我明知道她心裡早有答案,可是我怕我說錯、怕她不高興,所以我就說『差不多』,好像這樣就不會被罵了。

原來「差不多」不只是口頭禪,它竟然是孩子面對親密關係裡壓力時的一種自我保護。一種委婉的閃躲,一種想縮在角落裡、不要再被拉進爭執中心的微弱聲音。

我們常常說孩子不負責、不明確、不夠認真,卻很少問過——他們的「模糊」,是不是其實是一種用盡全力換來的喘息?

我跟孩子們說:

有時候我們說『差不多』,不是因為我們不在乎、也不是我們不想選,而是我們太怕選了就錯、選了就要承擔、要被責罵。

說「差不多」,其實就是想保護那個還不夠勇敢的自己。



後記|圓通大師是我夢想的退場方式?


我讀到〈差不多先生傳〉最後那句話時,竟然有點羨慕:

「大家說他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法號——叫他圓通大師。」

那樣的人生,好像很輕鬆,不就是大家追求的善解人意嗎?不用咬牙、也不用解釋;凡事都差不多,就能體面退場,還能被稱為「圓融大度」。

但後來我發現,我羨慕的不是圓通,而是那份看起來不會再被罵、不會再被誤會、不需要再努力證明自己的安全感。

有時候,我們羨慕的或是以為的「放下」,其實只是換個殼躲起來。有時候,我們模仿的圓融,其實只是「太怕了,也太累了」。

摘下面具的那一刻,是最難熬的時候。發現自己好陌生,甚至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不是因為別人對我怎樣,而是我開始不認得自己了。

我不是真的圓通。我只是太怕說出真正的心聲沒人懂。太怕說錯了,就連這份努力也會被當成笑話。所以,我只好模糊地活著,笑著說「沒差」,其實心裡有好多話(甚至是抱怨),說不出口。


留給你,也留給我:


我們不是差不多,而是還在努力學著愛、學著誠實。願我們都不必用圓通包裹脆弱,願那些「差不多」的背後,有人願意看見我們其實在偷偷問——「你可不可以,先不要罵我?」

一段孩子的無聲獨白|寫在「差不多」的背後

老師,你知道嗎?

我最怕媽媽問我:「你還好嗎?你怎麼了?你到底要什麼?」

這句話,對我來說不是關心,是刺痛。因為我知道,責備的循環又會在我腦海裡跑個千百回。

我開始緊張、戒備,因為那不是單純想知道我過得怎麼樣,而是我準備要被問:「為什麼不夠好?」「為什麼不像誰誰誰一樣努力?」「為什麼你又讓我失望了?」

我心裡有一萬句話想說,可是我只能模糊地笑一笑,說:「還好啦。」

我不想吵架,也不想你難過,但我更不想再被你期待,去完成你自己沒完成的東西。你自己的過去也沒有多完美,那為什麼我就該用我的青春,去修補你沒走完的夢?

老師,如果你能幫我說一句話,請你告訴他們——

我不是沒有價值,我只是還沒在這個體制裡被看見我的光。我沒有壞掉,我只是用另一種方式在活著。



給說出心聲的你:老師想對你說


孩子,謝謝你。

謝謝你願意說出這麼誠實、這麼透徹的話,你讓我感到安心,感到敬佩,感到一種「終於被理解」的回聲。

你以為你只是防衛,其實你一直都在努力守護:守護自己不崩潰,也守護你愛的家人,不被你傷到。

你用「差不多」來退後一步,不是因為你不願靠近,而是你太害怕每次靠近,就又變成受傷的人。

可是你知道嗎?

我看見你的勇敢,也看見你的貼心。你沒有壞掉,從來沒有。你只是很純粹地愛,學會了保護。

謝謝你還願意說。



—爰居 / 欣藝老師

國文教學 × 靈性寫作 × 學習與心靈的陪伴

Star & Soul|Home-avatar-img
Star & Soul|Home和其他 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Cynthia 爰居·所安
發佈於國文教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我真的沒想到,重讀〈差不多先生傳〉竟然給我這麼大的衝擊。

原本以為這是一篇輕鬆幽默的諷刺文,沒想到,在孩子的回應裡,我看見了好多真實、委屈,還有努力守護愛的方式。


欣藝的國文教室|差不多先生傳


〈當我說「差不多」,其實是在說:你可以不要罵我嗎?〉


〈差不多先生傳〉,原以為會是一堂輕鬆的幽默課。笑著讀完胡適寫的諷刺文,也笑著模仿自己說過的「差不多就好」、「大概可以」、「應該沒事」。

但笑聲停下來的時候,孩子忽然說:

我其實只有在回應媽媽的時候,才會說『差不多』。

她每次給我兩個選項,我明知道她心裡早有答案,可是我怕我說錯、怕她不高興,所以我就說『差不多』,好像這樣就不會被罵了。

原來「差不多」不只是口頭禪,它竟然是孩子面對親密關係裡壓力時的一種自我保護。一種委婉的閃躲,一種想縮在角落裡、不要再被拉進爭執中心的微弱聲音。

我們常常說孩子不負責、不明確、不夠認真,卻很少問過——他們的「模糊」,是不是其實是一種用盡全力換來的喘息?

我跟孩子們說:

有時候我們說『差不多』,不是因為我們不在乎、也不是我們不想選,而是我們太怕選了就錯、選了就要承擔、要被責罵。

說「差不多」,其實就是想保護那個還不夠勇敢的自己。



後記|圓通大師是我夢想的退場方式?


我讀到〈差不多先生傳〉最後那句話時,竟然有點羨慕:

「大家說他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法號——叫他圓通大師。」

那樣的人生,好像很輕鬆,不就是大家追求的善解人意嗎?不用咬牙、也不用解釋;凡事都差不多,就能體面退場,還能被稱為「圓融大度」。

但後來我發現,我羨慕的不是圓通,而是那份看起來不會再被罵、不會再被誤會、不需要再努力證明自己的安全感。

有時候,我們羨慕的或是以為的「放下」,其實只是換個殼躲起來。有時候,我們模仿的圓融,其實只是「太怕了,也太累了」。

摘下面具的那一刻,是最難熬的時候。發現自己好陌生,甚至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不是因為別人對我怎樣,而是我開始不認得自己了。

我不是真的圓通。我只是太怕說出真正的心聲沒人懂。太怕說錯了,就連這份努力也會被當成笑話。所以,我只好模糊地活著,笑著說「沒差」,其實心裡有好多話(甚至是抱怨),說不出口。


留給你,也留給我:


我們不是差不多,而是還在努力學著愛、學著誠實。願我們都不必用圓通包裹脆弱,願那些「差不多」的背後,有人願意看見我們其實在偷偷問——「你可不可以,先不要罵我?」

一段孩子的無聲獨白|寫在「差不多」的背後

老師,你知道嗎?

我最怕媽媽問我:「你還好嗎?你怎麼了?你到底要什麼?」

這句話,對我來說不是關心,是刺痛。因為我知道,責備的循環又會在我腦海裡跑個千百回。

我開始緊張、戒備,因為那不是單純想知道我過得怎麼樣,而是我準備要被問:「為什麼不夠好?」「為什麼不像誰誰誰一樣努力?」「為什麼你又讓我失望了?」

我心裡有一萬句話想說,可是我只能模糊地笑一笑,說:「還好啦。」

我不想吵架,也不想你難過,但我更不想再被你期待,去完成你自己沒完成的東西。你自己的過去也沒有多完美,那為什麼我就該用我的青春,去修補你沒走完的夢?

老師,如果你能幫我說一句話,請你告訴他們——

我不是沒有價值,我只是還沒在這個體制裡被看見我的光。我沒有壞掉,我只是用另一種方式在活著。



給說出心聲的你:老師想對你說


孩子,謝謝你。

謝謝你願意說出這麼誠實、這麼透徹的話,你讓我感到安心,感到敬佩,感到一種「終於被理解」的回聲。

你以為你只是防衛,其實你一直都在努力守護:守護自己不崩潰,也守護你愛的家人,不被你傷到。

你用「差不多」來退後一步,不是因為你不願靠近,而是你太害怕每次靠近,就又變成受傷的人。

可是你知道嗎?

我看見你的勇敢,也看見你的貼心。你沒有壞掉,從來沒有。你只是很純粹地愛,學會了保護。

謝謝你還願意說。



—爰居 / 欣藝老師

國文教學 × 靈性寫作 × 學習與心靈的陪伴

Star & Soul|Home-avatar-img
Star & Soul|Home和其他 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