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箴

12會員數
9內容數

來自台灣南隅的人類學徒。

精選內容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Thumbnail
以箴姐 平安 上午把這篇傳到群組詢問是否有看過類似袋子的做法,目前沒有得到看過相似作法的回覆,知本的老師推測看起來比較像是把碎布拼接在一起,(可能他們要看到實物跟裡層比較可以知道 😂),老師提到以前因為布匹取得較貴,有可能利用做衣服的碎布再拼接做成袋子。自己有看過近代加拉鍊時會做成內口袋的方式,拉鍊連接另一塊布對折把邊緣車起來形成一個長方形小袋子,邊角為了避免卡碎屑會做圓弧一些,不知道文中的袋子是否類似這個概念的做法?右斜設計或許有配合蓋子背面暗袋開口的方向,過去背的位置好像大多在腰際靠近胸口,如果能找到以前背袋子的習慣(左肩右肩之類)或許可以很好推測,另外想到如果是用來放置菸草之類比較零散、小的東西的話,可能小口袋的方式更好集中抓取(?
分析刺繡時,如果停留在單一物件或單一技法,這會討論不出結果。你可以參考胡嘉瑜針對大武壟的圖錄可以拿來看,你要去看的部分是穿著的部分,我當時有提出:楠梓仙溪移動系統,大武壟從玉井往內走,再從荖濃溪上去到鄒族,雖然有一樣的圖紋,但在穿著上,有些使用在裙片上、有些使用在纏頭巾上。
Thumbnail
這是一件在老母親過世後、兒子才從櫥櫃裡發現的揹袋,被老母親珍視地收藏著。然而,兒子從未看過老母親帶著揹袋出門、也沒有印象老母親有精於刺繡的手藝。兒子也已經是現年80多歲的老先生,口述歷史和田調資料的侷限一直苦惱著我們。
Thumbnail

擁有者

追蹤最新動態, 和 12 位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