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音樂治療隨想

28公開內容

音樂治療師把音樂運用在目標活動中,協助服務對象,但並不代表音樂治療是聽音樂,抑或是能和聆聽音樂畫上等號。音樂治療對特殊需求兒童的主要功能在於非音樂能力的改善、提升、維持與成長,而非音樂能力是指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因此,音樂治療是由音樂治療師用音樂與樂器活動評估服務對象,蒐集資料,範圍包含動作、認知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今天上課的小孩在過年前都給了好禮物,其中一項是讓我覺得音樂治療對聽損兒的聽能介入有其幫助性的信念又往前進一步。
Thumbnail
以前教琴的時候,總是會讓學生回家練習多種速度,下次上課再指定當中某一速度。速度是音樂元素之一,以大區塊分有: 慢、中、快,每種大區塊之間又會分成很多小塊狀,而這樣多變的速度是讓個體練習 #聽覺區辨的好工具。 然而,只有速度適合作為聽覺區辨的工具嗎? 其實不然,除了構成音樂元素適合用來設計聽覺區辨活
昨天閱讀(聽能復健導論),複習與聽損、聽覺復健與聽覺輔具的相關知識。之前的我總是直接往我想要找的資料開始閱讀,這次我想從頭開始。當我開始讀著“歷史回顧”時,頓時睜大眼睛,從前面幾句再看一次,開心的自言自語說《這也是我在協助聽損兒與聽能能力弱的幼兒與學童最基本的目標化音樂活動。》
美國自1983年就開始利用音樂治療幫助配帶著聽力輔具的聽損者。資深音樂治療師Gfeller曾經在多年前來到臺灣分享美國音樂治療運用在聽損者的經驗,義大利期刊2017年也在「New trends in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ENT disorders」中有
Thumbnail
聽與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扮演重要的角色,像是與人聊天、學校學習與工作報告等等。我們要能說出適當回應的首要條件便是聽到的內容,聽到的字字句句,差一個字常會讓對話內容差十萬八千里。影響聽到的內容並不只是個體能有良好的聽力就可以,還必須要注意到大腦相關的聽覺處理能力。 因此,每次上課都會關注聽覺處理問題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