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遊戲玩出大能量

19公開內容

小孩喜歡玩,大人更要記得玩。

音樂不只是聽音樂、學樂器、唱歌、律動等等,音樂元素也不只是音樂的組成物。音樂與音樂元素都是能設計成互動遊戲,從功能性與目標畫音樂遊戲中增能。例如: 個體在音樂性質合作活動,學員必須彼此聆聽與等待,試著站在他人角度理解對方的想法,適時縮小自己,理解與團體共好的重要性。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認知雙重處理系統(dual process models of cognition)涵蓋自動化處理與控制處理兩種機制。 #音樂習得過程亦是如此 當個體在「錯誤期」時,對於音符、拍長和音的位置等還在建立階段,所以容易出現錯誤。 本文摘錄自注意力交嚮樂:運用音樂活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Thumbnail
如果您是家長 如果您是音樂老師 當看到孩子學樂器過程中有困難,例如: 視譜讀譜:
Thumbnail
不管是一般兒童或特殊需求兒,都是能建構對音樂的興趣與學習樂器,只是家長要先了解問題後,才能讓樂器學習之路長久。還記得上篇『為特殊需求兒安排樂器學習的前奏曲』所提到的六點問題和最後結尾的八點建議嗎? 而這六點與八點之間是存在著相互關係【重新複習請點下: 為特殊需求兒安排樂器學習的前奏曲】。
Thumbnail
最後的結局不到最後不會知道會走到哪裡,這是日常,最後 ~ 我們這樣玩節奏 每次上課前都有針對目標設計活動,但也必須要有預備方案,更要隨時準備面對突發狀況。 進教室前的不順利(想敲外面的爵士鼓,但規則是只能碰觸、敲奏、玩奏教室內的樂器),情緒延續到課程中,影片中的活動不是當下要進行的活動項目,既然來到
我們常會聽到坊間廣告說{音樂能改善兒童注意力問題},但是真的是如此嗎? 是學音樂(樂器)就可以,還是必須要經由練習呢?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應要試著先思考: 是 #音樂 改善注意力呢? 還是
  這幾年一直在想學音樂是否等同一定要學樂器,是否要彈奏樂器才算是學音樂呢? 對我而言,樂理與音樂素養相關科目都是學習音樂的重要基石,尤其樂理應該是習得音樂的最基礎知識 。過去樂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學生對樂理一問三不知,有時也會遇到家長認為寫樂理浪費時間,為什麼不能只要好好上樂器課程就好呢?   樂
Thumbnail
現今討論注意力多傾向直接提出注意力的類型,例如提到注意力問題,不可避免的會討論到由Sohlberg 與Mateer所提出的注意力臨床模式中的五種向度,分別是持續性、集中性、選擇性、交替性,以及分配性等五種。只是我還是覺得溯本根源還是很重要的,從最根本開始瞭解會更清楚『注意力』課題。我總覺得只單純討論
Thumbnail
閱讀寫字做事情需要 #視覺聚焦當下重要的視覺訊息 聽課 與人說話  也需要讓自己的 #聽覺聚焦在聽覺訊息 寫功課需要注意力,聽人說話,聽老師上課,以上需要個體注意力表現。然而,個體能持續聽多久?三分鐘、五分鐘、十分鐘、還是更久呢?
繽紛色彩的樂器很吸睛,但是怕貴又怕摔,回收物品很好用。蛋盒是一種,除了影片中分享的遊戲,還有更多發想嗎? 樂器是音樂教育與音樂治療活動的重要夥伴,但是否只能使用樂器呢?如果要延伸到家中,沒有樂器就不能做音樂(治療)居家活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