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

含有「大限」共 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從佛菩薩的高度來看,凡夫是很可憐的。 可憐之處在於,臨終時,不管是生是死,如何生,如何死,或是來世要投胎到哪一道,投生為人或畜牲,要受什麼業報,投生到什麼樣的家庭,長得醜或美,過得苦或樂,都無法自己作主。 《楞嚴經》云,臨命終時,未捨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 意思是說,凡夫在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我說過,我們不是用耳朵來聽聲音,而是用靈魂。 因此,每當和我們有宿業因緣的靈界眾生靠近,如果他們想傳達訊息,或干擾我們的意識作業平台,往往就會有「陰風伏語」,在耳邊出現。 當然了,這種耳邊陰風不是風。 但風中有靈界訊號,只有特定人才感受得到。 陰風中的伏語,也不是有人跟你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凡夫之所以一入六道,難脫離這個迴路,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於一念無明的陷阱。 如果說我們在一天中,內心會有八億四千萬念,只要有一念無明,這一念不用是邪念或惡念,只要有一念不離貪嗔痴,就無法脫離六道輪迴。 我曾在禪定中發現一個實相,在這無量無盡的法界大海中,不管是什麼法界,即使是娑婆的三
Thumbnail
風陵原-avatar-img
2025/02/11
後學近期對於佛法體悟又有了另一層解讀: 對於大部分學佛者認知的因果輪迴, 後學打個比方, 一個含晶片的USB或硬碟載體, 裡面可儲存龐大資料如影片. 照片. 文件. app....等信息, 直觀來看這個有晶片的USB或硬碟, 有如我們的靈魂(肉身維度更低, 如容易壞掉的外殼或包裝), 裡面儲存的信息檔案如人類的記憶. 情緒. 經驗. 習氣...等, 彼此如因陀羅網般纏繞而成因果, 所謂的修行就是將這些"因果"善了, 停止造新因果, 靈魂就能解脫得登淨土~ 然而若對諸部大小乘經典有一定理契後, 可知曉佛陀提到要真正的大解脫始終不離空性, 並且對真如清淨心的說法, 佛陀的教導大多是妙用譬喻或否定諸相的方式, 而非提出頭腦所能分析的實解, 因此與上段的修行觀念會產生極大的理型矛盾, 而一般初階學佛者所知曉的修行觀, 反而相似古印度外道的神我論 後學有了從另一方面反側解讀之奇想: 即是我們以為的靈魂, 其實也只是假有的客體, 而真正的"主體"反而是法界中虛無飄渺的"信息", 如記憶. 情緒. 經驗.思想...當這些信息當因緣俱足強大到產生互聯性時, 就會凝集投射出"識"的作用, 然而"識"本身乃是法界所有因緣和資訊不斷地聚散離合的變化, 在我們三維世界受限的頭腦裡, 足以產生有一個"靈魂"的連續性存在妄想, 可以修行提升及造業墮落, 同時體會到萬法無常的苦澀滋味~換句話說, 其實是"資料和訊息"(因果關係)在低維度空間投影出了那有晶片的USB, 而這USB以為自己是具體存在的妄想啊! 法界彷彿在運算不可思量的龐大因果公式, 諸多因果投射其相應之舞台與人事, 待這些資訊除完了bug, 或是找到了法界恆等式的"解", 宇宙萬象就"啪"一響後, 歸入無聲的原點, 也許就是所謂清淨法身和無餘涅槃吧..也呼應了"無一法可說, 無一人可度"的空性境界 後學另打比方, 某數學系教授好不容易證明完一個公式, 但他還可以用不同方式重新來分析及求證同個公式, 有點像科幻片的宇宙輪迴或是重開平行世界的劇情, 因此法界可"止息"入真空, 但絕不是"斷滅"~ 後學只是想到以不同的方向來解讀三法印, 因緣法, 及不同佛門宗派對於空性, 意識, 真如等觀點的歧異, 並非有意論證某個標準答案或至理, 南無阿彌陀佛!
吳九箴-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7
風陵原 所言甚是,萬法唯識,阿羅漢和菩薩的差別,在於願力(也就是類區塊鏈或跨維度參數)的有無,靈魂也只是降階或被染污的自性,原本清淨無染的自性或佛性,因有了業力糾纏才會變成靈魂和演出無量的舞台事件,但這些識迷識業,只能靠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智慧來還原, 南無阿隬陀佛!
付費限定
儘管十幾年如一日,儘管我天天持咒懺悔迴向,時時保持覺察,早晚誦經禪定,讓心保持清淨,不起煩惱,然而,某晚的惡夢,讓我對於離苦得樂的修持法門,有了全新的知見。 佛經中的道理不難懂,煩惱的本質我也明白,但實修時,卻又是另一個層次的功課。 某夜,我夢到自己遭受好幾位歹徒綁架,在即將被他們處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我說過,相對於修菩薩道的覺修者,很多人的行善積德,是為了福報,而不是真的心懷慈悲而利他。 如同很多人的唸佛號或佛經,並不是真的厭離紅塵,發願超脫六道,也是為了福報。 凡夫想要擁有福報,無可厚非,畢竟仍只是凡夫,還悟不到,什麼是不住相布施。 《金剛經》說,「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
Thumbnail
Angela Ho-avatar-img
2025/01/12
老師說的是。西方宗教有說法是: 我們在世間擁有的一切財富, 並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是屬於上天的, 我們只是托管者, 所以來時空空, 去也空空。
吳九箴-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16
風陵原 所言甚是,故空性般若經典如金剛經,心經,已經用文字把非空非有的清淨實相描述到極限,再精進登地上去,已不能用人類文字和頭腦去修,否則反生反文字障,但此層境界凡夫不放下我執,很難理解和想像,故只能用戒律和八萬四千方便法門來收攝他們的煩惱妄計心,無奈凡夫以指為月,我輩需更有耐心度之,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