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 不同的產業方法不一樣,例如營建就可以從合約負債(就是已經在蓋的房子,但尚未完工無法認列的錢)的規模、預計完工的時間點,以及目前新案的銷售狀況(有人會去看住戶Line群聊天內容)、實價登入金額,去大致推算後續逐季,甚至逐月的認列狀況。而一般產商如半導體代工,就是去查稼動率跟報價,去乘起來就大概是了。這些可以看法說會,問公司或是拿國外同業的法說內容去推測。如果真的都沒有,部分廠商很明確未來幾個月會有新廠落成,也可以用目前公司工廠的佔地面積去除以產量,算出大致每平分公尺的產量多少,去預估新廠開出來的產能狀況,但要納入初期良率不高,產線優化需要一些時間,不要預估太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