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季 $300 訂閱方案👉https://reurl.cc/O5zq5g
最近看到一些朋友對於選股或是研究有盲區,所以寫這篇與大家淺談。
第一個盲區就是,常聽過很多朋友說某某某前景很好,然後搬出很多新聞、研究報告的理由。而伴隨而來的常見問題有三個:
投資賺的錢來源許多,這裡簡單說兩個:資訊落差 or 耐心等到市場忘記了。
所以剛剛說到你說的都是新聞、sell side 的報告複製貼上,那這些事情誰不知道?這個資訊落差的錢你怎覺得自己賺得到?
再者,如果你要賺市場知道但他忘記了的錢,像是去年說一年半後某個新產線要放量 or 送驗通過,又可能是十月、十一月先去蹲可能伴隨而來的紀念品行情,那有這個賺錢的機會,因為雖然市場知道,但發動時間太久了,屆時可能早已經忘記了。
不過如果你看的股票都是熱門股,例如台積電、鴻海、MTK,然後又都是這半年的新聞,那你怎覺得有人會忘記,讓你賺的這個錢?
延續上述,你搬了一堆市場說他很好,sell side 的報告說他很好的資訊,且不論你就只是拿一堆沒有品質的內容來當作投資依據好了,我們談第二點,那就是所以他目標價給的是多少。
我們拿一個鴻海來看好了,這不代表投資上的任何推薦或是否定,只是當作例子。
假設券商認為他 2025 年可以賺 15 塊。那如果你去看他在 2024 年以前的 PE 大概都給 12x 左右,那你就知道按照過往的市場慣性,那他的價格可能落在 15x12= 180 上下。那以今天的收盤價 165 來看大概就是 10% 空間。
那這就可以帶出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大家都把某檔股票吹得很好,所以你要自己算出所以他未來一年可以賺多少。
常常都是吹到天花亂墜,但只要你一算發現:誒現在的價格好像已經反映了,肉不多了。
另一個例子就是我聽過人家在推一檔某行業新進者的公司,我就不說是哪隻了,而該公司由於體量較小,加上這行業有個特性,就是僱員可以找零時工,所以反過來說就是公司體量不會是產能的瓶頸,所以部分投資人認為該公司的營收只有龍頭的一半,換言之就是市況好的話 EPS 有翻倍空間(可以直接找零時工來扛)。